一、許可權管理的重要性
在Android系統中,應用程序可能會請求執行敏感操作,如訪問用戶的位置、讀取手機通訊錄、拍攝照片等,這些操作需要獲得系統的許可。Android系統提供了兩種類型的許可權:一種是靜態許可權,這些許可權在應用程序安裝時請求並獲取,並在應用程序的清單文件中聲明;另一種是動態許可權,這些許可權在應用程序運行時請求並獲取。
靜態許可權管理是一種早期Android系統採用的許可權管理方式,它在應用程序安裝時獲取應用所需許可權。現在大多數的Android版本採用動態許可權管理來替換靜態許可權管理,因為靜態許可權管理會讓用戶面對一個長列表的許可權要求,沒有靈活性並且容易滋生惡意軟體攻擊。
動態許可權管理允許應用程序在運行時請求必要的許可權,最終用戶需要明確授權或拒絕該許可權。應用程序在使用時許可權可以自動撤銷,這樣可以保證用戶隱私和安全。
二、Android動態許可權申請原理
Android動態許可權申請非常簡單,核心代碼只有幾行。首先,應該檢測系統的許可權,如果缺少許可權,則需要對用戶進行請求。Android API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用來檢查應用的許可權。方法如下:
/* 檢查許可權*/ if (ContextCompat.checkSelfPermission(thisActivity, Manifest.permission.READ_CONTACTS)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 { // 如果許可權未被授予,則向用戶請求許可權。 ActivityCompat.requestPermissions(thisActivity, new String[]{Manifest.permission.READ_CONTACTS}, MY_PERMISSIONS_REQUEST_READ_CONTACTS); }
上述代碼中,首先檢查是否存在所需許可權,如果許可權未被授予,則向用戶請求許可權。這裡使用的方法是requestPermissions(),使用REQUEST_CODE_REQUEST_PERMISSIONS標識來標記請求。在許可權請求完成後,會調用onRequestPermissionsResult()函數。
在onRequestPermissionsResult()函數中,會處理用戶對許可權請求的響應。在這裡,應該檢查每一個請求的許可權是否已經獲得。如果用戶接受了許可權請求,就可以進行相關操作。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questPermissionsResult(int requestCode, String[] permissions, int[] grantResults) { switch (requestCode) { case MY_PERMISSIONS_REQUEST_READ_CONTACTS: { // 如果請求被取消,那麼grantResults數組將為空 if (grantResults.length > 0 && grantResults[0]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 { // 許可權被授予,進行相關操作 } else { // 許可權被拒絕,無法進行相關操作 } return; } } }
三、Android動態許可權示例代碼
下面是一個包含動態許可權請求的簡單Android應用的示例代碼: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REQUEST_CODE_REQUEST_PERMISSIONS = 1;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 檢查許可權 if (ContextCompat.checkSelfPermission(this, Manifest.permission.READ_CONTACTS)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 { // 如果許可權未被授予,則向用戶請求許可權 ActivityCompat.requestPermissions(this, new String[]{Manifest.permission.READ_CONTACTS}, REQUEST_CODE_REQUEST_PERMISSIONS); } else { // 相關操作 } } //處理許可權請求回調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questPermissionsResult(int requestCode, String permissions[], int[] grantResults) { switch (requestCode) { case REQUEST_CODE_REQUEST_PERMISSIONS: { // 許可權請求被取消,grantedResults數組為空 if (grantResults.length == 0 || grantResults[0] != PackageManager.PERMISSION_GRANTED) { // 拒絕授權,無法進行相關操作 } else { // 授權成功,進行相關操作 } return; } } } }
四、小結
Android動態許可權申請提高了Android系統的安全性。動態許可權申請強制用戶在安裝後就被要求授予許可權,而靜態許可權管理容易導致授權被忽略,最終危害了用戶的隱私和安全。
通過檢測應用程序的運行時許可權,我們可以讓用戶看到許可權的真實情況,同時也能發現潛在風險和安全漏洞。因此,良好的應用程序開發實踐應該包括在應用程序的「代碼邏輯」,UI和UX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許可權管理方面。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