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末,蘋果競價廣告(Apple Search Ads)開放了 46 個新的地區,其中包括大家此前一直都在關注的一些國家與地區,比如東南亞、印度、中東、非洲以及港澳台。
尤其港澳台,對很多開發者來說比其他地區更重要。因為港澳台的用戶與大陸用戶,在文化、語言習慣等方面非常相似,所以大部分大陸的 App 開放到港澳台,性價比也非常高。港澳台用戶對於簡體中文的接受度(轉化率)也明顯高於其他用戶;即便要 App 做繁體中文的本地化,成本也很低。
而且,單純為了測試 ASM 渠道,熟悉投放邏輯,港澳台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近 2 個月的時間裡,我們投放港澳台地區的心得。關於港澳台的廣告數據,我們之前也有發過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在文末查看。
一、什麼是 ASM 流量漏斗
ASM 與大部分廣告渠道一樣,有一個從廣告展示到用戶行為(下載、付費等)的路徑。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因素的影響。我們在投放之前也需要對此有一定的了解。

1、 展示
在 ASM 中,展示(impression)是指 iOS 用戶搜索某個關鍵詞後,App 出現在廣告位的次數。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展示量越多,我們從 ASM 的獲量也越多。
影響展示量的主要有:產品權重、選詞與出價、用戶畫像。
2、 點擊
廣告在展示給用戶後,用戶的下一個行為就是點擊(點擊廣告位或點擊「獲取/GET」按鈕)。
用戶是否點擊廣告,主要取決於「用戶是否需要」與「廣告位是否吸引用戶」。前者取決於選詞的準確性,一款遊戲產品投放外賣類的詞,點擊率肯定是低的;後者取決於廣告位的素材,包括標題、副標題、文案素材、視覺素材、評分等。

3、 安裝
用戶點進詳情頁後是否選擇下載/安裝該產品(即安裝率),與點擊率類似,也主要受素材影響,但影響因素會更多。比如宣傳文本/描述、更新說明、包大小、評論內容與置頂評論等。
4、 ROI
對於買量來說,安裝絕對不是最終目的。因此我們要考核一個渠道的用戶的後續行為,比如付費。通過付費來計算渠道 ROI。比如關鍵詞 A 的 CPA 是 0.5 美金,關鍵詞 B 的 CPA 是 1.5 美金,但後者的 ROI 更高,它的出價與 CPA 更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開發者可以接入蘋果原生的 Attribution API 來統計 ASM 渠道帶來用戶的後續行為(比如激活、註冊、留存、付費、ROI 等),也可以接入第三方歸因工具進行統計用戶的應用內事件,如 AppsFlyer、Adjust、Kochava 等。
那影響 ROI 或者其他後續行為的,除了投放側的選詞之外,其實更看重產品本身了。
在流量漏斗中的所有因素中,我們選擇最重要的產品權重、選詞與素材進行講解。
二、如何提高產品權重
在 ASM 投放中,產品權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開發者在投廣告時,發現無論自己出價再高,但還是拿不到很多展示,這就很可能是因為產品本身的權重不夠——蘋果對低權重 App 很吝嗇。
產品權重擁有一些影響因子:

1、 自然下載量
- 這是影響產品權重最重要的因素。蘋果認為自然下載量越多的產品,越受用戶喜愛,因此也會把越多的流量分發給這些用戶喜愛的產品。
- 產品的榜單就是一個判斷自然下載量以及權重的重要維度,榜單高的產品,ASM 獲量也更多。
- 另外我們發現,產品在投放 ASM 時,配合其他廣告一起投放也會使獲量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其他渠道的量提升了產品的權重。
2、 元數據相關性
- 即「投放的關鍵詞」與「App」之間的相關性。ASO 與 ASM 的演算法實際上是相通的,所以產品在關鍵詞下的自然排名是一個判斷相關性的重要維度。
- 因此,提高元數據相關性,就需要我們在標題、副標題、關鍵字域中填寫、優化我們投放的關鍵詞,這樣也可以提高權重。
- 而且,元數據相關性的差異有著比較明顯的「二八分配」的現象,權重大部分集中在前幾名——一個關鍵詞從 100 名提升到 50 名,對權重的提升,不如從 20 名提升到前 10 名。
3、 廣告轉化數據
- 在廣告開始投放後,蘋果會根據廣告投放出來的轉化數據,實時調整產品權重。蘋果認為轉化越高的廣告,越受用戶喜歡,因此會提升它的權重。
- 轉化數據包括廣告從展示到點擊的點擊率(TTR)、點擊到安裝的的安裝率(CR)。
- 影響轉化率的因素有產品的文案素材(標題、副標題、描述等)、視覺素材(icon、截圖、視頻等)、評論評分與其他因素(比如包大小、選詞是否精準等)。
- 分享一個案例:七麥曾經給一個桌游
App 做投放,CR 一直穩定在 25% 左右,但某天降到了 17%,我們發現是因為有一個用戶給了 1 分差評,並且置頂在 App Store
詳情頁第一位。CR 降低的同時,後續幾天的展示量也降低了(權重降低)。之後我們通過一些方式重新讓 5 分好評成為置頂,CR
與展示量也隨之恢復。
4、 廣告用戶的後續行為
- 除了廣告層面的轉化數據,用戶在下載產品後的行為也會影響產品權重,比如付費、使用時長、留存等。付費、活躍越高的廣告,權重也越高。
5、 蘋果處罰
- 七麥也投過一些被蘋果清榜、清詞的產品,這些產品也被分到流量。
- 選詞數量與出價
- 選詞數量與出價比較好理解,在產品權重越多的條件下,投詞越多展示量越多,出價越高展示量也越多。
- 用戶畫像
- 有些產品是不適合投放全部用戶的,需要對投放用戶做一定的限制。比如一款監控女性生理期的 App,其用戶就應該限制在中青年女性,男性用戶不是其主要的目標用戶。因此其展示量也沒辦法與目標全體用戶的 App 相比。
三、選詞影響 ASM 投放效果
ASM 是關鍵詞競價廣告,所以選詞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選詞有 2 部分工作:
- 關鍵詞投放
- 基礎的 ASO 優化也要做好選詞,包括標題、副標題、關鍵字域等
1、 選詞來源
ASM 與 ASO 不一樣,沒有覆蓋的關鍵詞也可以投放,因此選詞的範圍會更大一些。七麥總結了 4 個主要的選詞來源:
- 自身的產品、功能、行業相關的詞,比如直播、遊戲直播、映客直播等。
- 競品關鍵詞,這裡除了競品的品牌詞、競品覆蓋的關鍵詞,也包括競品在投的關鍵詞。
- 人群詞。如果某些其他行業的用戶,與我們產品的目標用戶重合度較高的話,我們也可以投這些行業的詞。比如「自走棋」是一款直播帶火的遊戲,所以遊戲直播 App 也可以投「自走棋」、「自走棋手游」等詞。
- 實時熱詞,比如騰訊最近出的遊戲「和平精英」,前一段時間比較火的網劇「都挺好」。
2、 本地化
因為目前中國區 App Store 還沒有開放競價廣告,但我們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簡體中文。當我們要投放其他市場時,即便在港澳台,本地化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認為在港澳台,ASO 優化與 ASM 投詞的優先順序是:繁體中文>英文>簡體中文。我們對 3 個地區流行度前 100 的關鍵詞進行了統計,英文佔比最多,繁體中文次之,簡體中文最少。其中英文主要是一些海外的品牌詞,比如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大陸不可訪問或佔有率不高的產品。

四、素材優化提升 ASM 投放效果
在 ASM 投放中,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影響廣告的點擊率和安裝率,還能繼續影響 App 權重。
港澳台的用戶雖然與大陸用戶的習慣與偏好相似,但對一些產品的關注點還是有差異的,我們以新聞產品為例:
首先是 3 款香港地區新聞 App 的前 3 張截圖:



其次是 4 款大陸地區新聞 App 的前 3 張截圖: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差異:大陸地區地區的新聞產品,給用戶傳遞的產品特性是「智能推薦」,香港地區的新聞產品,給用戶傳遞的產品特性是「新聞及時性」。這也不僅僅是產品差異,還可以反映出兩地的地區屬性差異:
- 大陸人口多但差異大,細分用戶群很多,如一線城市與四五線城市對新聞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
- 香港人口少且差異小,生活節奏也比大陸大部分地區更快,他們對新聞的需求是——告訴我最近發生了什麼熱點事件就好了,有細分領域的用戶但基數太少。

所以如果要投放港澳台地區,用大陸地區的素材僅做簡單的文案繁體化,也並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轉化效果。
那我們在沒有數據積累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港澳台或其他地區用戶的關注點呢?
我們可以在該地區找 10-50 個競品,將它們的 icon、截圖、標題、描述等素材,分別依次放在一個文件夾或者文檔里。然後從盡量多的維度去觀察、整理這些素材,比如截圖中:背景顏色、展示的內容與順序、用什麼方式突出重點內容、文案用什麼字體、人物模特的共性、是否有用到跨屏圖片等等。這個方法雖然麻煩,但很有效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1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