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北大青鳥java培訓:區塊鏈技術安全都需要了解哪些問題?
- 2、北大青鳥java培訓:區塊鏈編程開發技術都有哪些基本概念?
- 3、為什麼沒人用java寫區塊鏈
- 4、北大青鳥java培訓: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
北大青鳥java培訓:區塊鏈技術安全都需要了解哪些問題?
區塊鏈技術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區塊鏈技術安全領域都有哪些問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下面就開始今天的主要內容吧。
目前,企業內部進行的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是所謂的「帶許可權的私有鏈」。
與公有鏈不同的是,私有鏈只能由選定的用戶組訪問,這些用戶有權在該賬本上進行輸入、驗證、記錄和交換數據。
當然,對於一個從未獲准加入的「局外人」而言,這樣的網路幾乎不可能被攻陷的。
但隨著私有鏈的出現,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為了提高隱私性和安全性,我們真的需要捨棄去中心化嗎?來自《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TechnologyReview)的MikeOrcutt寫道,私有鏈系統「可能會讓它的所有者感到更安全,但它實際上只是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控制權,這意味著無論其他網路參與者是否同意,他們都可以進行更改。
」這類系統需要提出平衡機制,為不同的用戶組授予不同級別的許可權,並對驗證者進行身份檢查,以確保他們是自己所聲稱的那個人。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都在尋找兩者兼備的方法——公有鏈的去中心化和私有鏈的額外安全性。
由IBM、Corda、Ripple等主要廠商開發的聯盟鏈,目前看來似乎是好的安全選擇。
簡而言之,它們為企業提供了訪問集中式系統的許可權,且系統本身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加密可審計性和安全性。
其他企業也在考慮如何通過調整公有鏈來滿足他們的安全需求。
例如,以太坊區塊鏈已經提供了一些機制,可以利用這些機制來確保網路參與者的隱私,包括環簽名、隱身地址和存儲公有鏈的私有數據。
總的來說,區塊鏈領域正在朝著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網路定義技術粒度隱私層的新解決方案穩步發展。
IT培訓發現各家公司正在積極調查和修補已知漏洞,並採用新的機制來確保各方都受到保護,任何惡意的駭客都無法攻破並利用賬本中的漏洞。
北大青鳥java培訓:區塊鏈編程開發技術都有哪些基本概念?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關於區塊鏈技術的開發應用也被提上了日程,今天java課程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區塊鏈的編程開發技術都有哪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
1.區塊鏈技術鏈式數據結構,每個區塊的頭部都保存著指向上一個節點的哈希值,依次相連。
基於P2P網路,分散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維護和更新數據,來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
利用密碼學原理,來保證數據傳輸、訪問的安全。
自動化腳本(智能合約)來可編程和操作數據。
本質是去中心化的資料庫,終要解決的是互聯網傳輸中的信任問題。
2.去中心化整個網路由每個節點共同參與,共同維護,不依賴中央處理節點,每個節點都是中心。
數據的存儲與更新是分散式的,不需要中介與信任結構背書。
3.私有鏈、公有鏈與聯盟鏈私有鏈:參與節點的資格有限且可控、讀取與寫入受限。
弱中心化,解決”隊友”(機構內)間的信任問題。
公有鏈: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讀取鏈上的數據、參與交易。
完全去中心化的,鏈上數據不受任何人或機構篡改。
通過獎勵代幣機制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權。
解決”人類”(所有人)不可信問題。
聯盟鏈:由多個機構間共同參與、維護、管理,鏈上數據只允許系統內的機構讀寫、交易。
部分去中心化,每個機構運行一個或多個節點。
解決”組織”(機構間)不可信問題。
為什麼沒人用java寫區塊鏈
有在使用java做的。
區塊鏈項目對效率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大多數核心源碼的開發都是使用c/c++。但是如果是做都區塊鏈項目,除非要對源代碼進行大量的調整,否則也不見的就不選擇使用java。
一般的dapp應用,使用java開發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以太坊區塊鏈的話,針對java的有web3j的類庫,十分方便;比特幣的話有bitcoinj類庫,也很好用。還是要看還是什麼級別的應用,要做什麼,以及團隊的情況吧。
Java是一門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不僅吸收了C++語言的各種優點,還摒棄了C++里難以理解的多繼承、指針等概念,因此Java語言具有功能強大和簡單易用兩個特徵。
Java語言作為靜態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代表,極好地實現了面向對象理論,允許程序員以優雅的思維方式進行複雜的編程。
Java具有簡單性、面向對象、分散式、健壯性、安全性、平台獨立與可移植性、多線程、動態性等特點。Java可以編寫桌面應用程序、Web應用程序、分散式系統和嵌入式系統應用程序等。
北大青鳥java培訓: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
關於區塊鏈技術的一些講解和知識點分析我們已經給大家分享過很多次了。
今天,遼寧java課程就再來了解一下,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演算法的一些基本定義與特點。
簡單過一下區塊鏈我們一般意識形態中的鏈是鐵鏈,由鐵鑄成,一環扣一環。
形象地,區塊鏈的也可以這麼理解,只不過它不是由鐵鑄成,而是由擁有一定數據結構的塊連接而成,這是一個簡單的雛形通俗講解共識所謂共識,通俗來說,就是我們大家對某種事物的理解達成一致的意思。
比如說日常的開會討論問題,又比如判斷一個動物是不是貓,我們肉眼看了後覺得像貓,其滿足貓的特徵,那麼我們認為它是貓。
共識,是一種規則。
繼續我們的會議例子。
參與會議的人,通過開會的方式來達到談論解決問題。
對比區塊鏈中,參與挖礦的礦工通過某種共識方式(演算法)來解決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
讓賬本保持一致的深入一層意思就是,讓鏈中區塊信息保持一致。
為什麼需要共識,不需要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生活中沒了共識的規則,一切亂套。
區塊鏈沒了共識的規則,各個節點各干各的,失去一致的意義。
這兩個例子的對應的關係如下:會議的人=挖礦的礦工開會=共識方式(演算法)談論解決問題=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如果你對節點的概念意思不懂,請先理解為礦工,一個節點內部包含很多角色,礦工是其中之一。
共識演算法目前常見的在區塊鏈中,節點們讓自己的賬本跟其他節點的賬本保持一致的共識方式(演算法)有如下幾種:PoW,代表者是比特幣(BTC)弊端:礦池的出現,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去中心化的初衷,同時也使得51%攻擊成為可能,影響其安全性。
存在巨大的算力浪費,看看礦池消耗大量的電力資源,隨著難度增加,挖出的不夠付電費PoS,代表者是以太坊(ETH),從PoW過度到PoS弊端:破壞者對網路的攻擊成本很低,擁有代幣就能競爭另外擁有代幣數量大的節點獲得記賬權的概率會更大,會使得網路共識受少數富裕賬戶支配,從而失去公正性。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