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Python編程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 2、Python中的面向對象是什麼意思?
- 3、如何理解關於python 面向對象的特性
- 4、Python 面向對象的核心概念匯總
- 5、python為什麼是面向對象的
- 6、Python之什麼叫面向對象
Python編程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面向過程:根據業務邏輯從上到下寫壘代碼
函數式:將某功能代碼封裝到函數中,日後便無需重複編寫,僅調用函數即可
面向對象:對函數進行分類和封裝,讓開發「更快更好更強…」
面向過程編程最易被初學者接受,其往往用一長段代碼來實現指定功能,開發過程中最常見的操作就是粘貼複製,即:將之前實現的代碼塊複製到現需功能處。
Python中的面向對象是什麼意思?
計算機剛出現不久,產生了一種常見的編程範式是面向過程,其構造類似於做菜的配方,因為它以函數和代碼塊的形式提供一組步驟,這些步驟順序地流動以完成任務。用面向過程的語言開發一款銀行軟體系統的取款模塊,設計思路是基於取款這個過程的。首先,插入銀行卡、輸入密碼、ATM驗證賬號和密碼。其次,輸入取款金額、ATM驗證餘額、ATM驗證賬號和密碼。最後ATM吐出鈔票。面向過程的軟體開發就是圍繞這些步驟來設計的。
然而,面向過程的代碼在代碼規模變大時會難以理解和維護,不利於修改和擴充(增加新功能),也不利於代碼的重用。因此軟體開發發展形成了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
同樣是銀行軟體系統的取款模塊,面向對象是圍繞取款操作中有哪些參與者來設計軟體的。參與者包括:銀行卡,客戶和ATM機。銀行卡包含賬號和密碼。插入銀行卡、輸入密碼和輸入取款金額都是客戶的動作。驗證賬號和密碼、驗證餘額以及吐出鈔票都是ATM的行為。圍繞對象來設計軟體時。首先以姓名為參數實例化用戶類創建一個用戶對象。然後以用戶、卡號、密碼為參數,實例化銀行卡類創建一個銀行卡對象。然後以銀行卡對象為參數實例化ATM類創建一個ATM機對象。然後調用驗證用戶名密碼方法和吐鈔票方法,完成取鈔功能。當修改驗證密碼的代碼時,比如改為人臉驗證,其它地方是不受影響的。這就是面向對象開發的一個重大的好處。
總結來說,面向對象它是在面向過程滿足不了軟體發展需求的背景下出現的。它更符合人類的思考方式。所以面向對象的優勢非常明顯,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①可維護性好。
②可擴展性好,系統里新加一個模塊,代碼的影響能降到最低。
③可重用性好,別的系統可以非常方便的重用這個系統里某個模塊的代碼,幾乎不用更改。
④和面向過程相比,面向對象開發效率更高。
知道了面向對象的優勢,下面引入面向對象的定義。面向是以……為導向的,以……為目標的意思。對象是物體、目標、客體和對象的意思。因此面向對象的定義是:以對象為導向,圍繞對象來開發應用程序的軟體開發方法。
關於Python的基礎問題可以看下這個網頁的視頻教程,網頁鏈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如何理解關於python 面向對象的特性
python中一切皆為對象
其實面向對象沒什麼高大上的東西,只不過把我們平時對於事物的描述和動作系統的總結成了一個定義事物的方法而已。
我們平時向別人介紹一個他(她)從未見過的東西,會從外形和外貌特徵來說明這個東西,比如顏色,大小等,這就對象的屬性。還會介紹這個東西能做什麼或者有什麼用,這就是對象的方法。所以用屬性和方法就可以定義一個對象。也就是說一個對象包含了各種屬性和方法。
在python中使用對象屬性和方法的記法為:object.attribute 或 object.method()
Python中創建對象的第一步是建立一個類(class),這個類就類似於我們區分動物和植物。動物類和植物類各有自己的特徵,當我們見到一個事物時,如果它滿足動物的特徵,我們就說它是動物;如果它滿足植物的特徵,那麼它就屬於植物。同樣的當我們在python中建立一個類時,就要說名這個類的屬性有什麼,方法有什麼。然後再創建屬於這個類的具體實例,也就是對象。那麼這個對象也就有了這個類的屬性和方法。但具體的屬性和方法根據具體對象而定。就像動物類的屬性就是有耳朵,有眼睛,有皮毛,方法就是移動,進食等等,具體對象比如說是兔子那就是有長長的耳朵,紅色的眼睛,白色的皮毛。方法就是奔跑,進食就是吃胡蘿蔔。這樣理解類和對象或者實例就沒什麼抽象的了。
__init__(): 創建類的默認屬性,也稱初始化
__str__() : 返回對象的字元串表達式
多態:對於不同的類可以有同名的方法,同名的方法應用到不同的類可以有不同的行為。
形如:
class Triangle:
def __init__(self, width,height):
self.width = width
self.height = height
def getArea(self):
area = self.width * self.height / 2.0
return area
class Square:
def __init__(self,size):
self.size = size
def getArea(self):
area = self.size * self.size
return area
繼承:類可以從其他類繼承屬性和方法;從其他類繼承屬性或方法稱為派生類或者子類。
形如: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 = name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color):
self.color = color
def runSpeed():
pass
這樣Dog就繼承了Animal的name屬性。
對象的方法代碼暫未想出可以用pass佔位。
Python 面向對象的核心概念匯總
1)、將公共的屬性和方法放到父類中,自己只考慮特有的屬性和方法。
2)、覆蓋父類的方法即重寫父類方法,在運行中只會調用子類中重寫的方法不用調用父類中的方法。
3)、子類擁有一個父類叫作單繼承,子類可以擁有多個父類,並且具有所有父類的屬性和方法。
1)、指的是為不同的基礎形態(數據類型)提供著介面的能力,介面指的是函數和方法。
2)、顧名思義,多態就是多種表現形態的意思,它是一種機制,一種能力,而非某個關鍵詞。它在類的繼承中得以實現,在類的方法調用中得以體現。
3)、多態意味著變數並不知道引用的對象是什麼,根據引用對象的不同表現不同的行為方式。
4)、多態以封裝和繼承為前提,不同的子類對象調用相同的方法,產生不同的執行效果。它可以增加代碼的靈活度,以繼承和重寫父類的方法為前提,調用方法不會影響到類的內部設計
1)、通過組合技巧將一個對象作用變數保存在另一個對象中,可以模擬擁有關係。
2)、它是一種將對象或類組合成更複雜的數據結構或構件實現的方法。
3)、在組合中,一個對象可用於調用其他模塊中的成員函數,這樣一來,無需通過繼承就可以實現基本功能的跨模塊調用。
總結: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面向對象編程的核心概念:封裝,抽象,多態、繼承、組合,可以結合代碼示例本地去運行著感受這些概念的含義。
python為什麼是面向對象的
Python雖然是解釋型語言,但從設計之初就已經是一門面向對象的語言,對於Python來說一切皆為對象。正因為如此,在Python中創建一個類和對象是很容易的,當然如果習慣面向過程或者函數的寫法也是可以的,Python並不做硬性的限制。
Python的面向對象特徵如下:
封裝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術語對象(Object)基本上可以看做數據(特性)以及由一系列可以存取、操作這些數據的方法所組成的集合。傳統意義上的「程序=數據結構+演算法」被封裝」掩蓋「並簡化為「程序=對象+消息」。對象是類的實例,類的抽象則需要經過封裝。封裝可以讓調用者不用關心對象是如何構建的而直接進行使用。
繼承
類繼承:
繼承給人的直接感覺是這是一種復用代碼的行為。繼承可以理解為它是以普通的類為基礎建立專門的類對象,子類和它繼承的父類是IS-A的關係。
多重繼承:
不同於C#,Python是支持多重類繼承的(C#可繼承自多個Interface,但最多繼承自一個類)。多重繼承機制有時很好用,但是它容易讓事情變得複雜。
多態
多態意味著可以對不同的對象使用同樣的操作,但它們可能會以多種形態呈現出結果。在Python中,任何不知道對象到底是什麼類型,但又需要對象做點什麼的時候,都會用到多態。方法是多態的,運算符也是多態的。
相關推薦:《Python教程》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關於python為什麼是面向對象的的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有關python教程請關注環球青藤其它相關文章!
Python之什麼叫面向對象
面向對象是向現實世界模型的自然延伸,這是一種「萬物皆對象」的編程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任何物體都可以歸為一類事物,而每一個個體都是一類事物的實例。面向對象的編程是以對象為中心,以消息為驅動,所以程序=對象+消息。
面向對象有三大特性,封裝、繼承和多態。
封裝就是將一類事物的屬性和行為抽象成一個類,使其屬性私有化,行為公開化,提高了數據的隱秘性的同時,使代碼模塊化。這樣做使得代碼的復用性更高。
相關推薦:《Python視頻教程》
繼承則是進一步將一類事物共有的屬性和行為抽象成一個父類,而每一個子類是一個特殊的父類–有父類的行為和屬性,也有自己特有的行為和屬性。這樣做擴展了已存在的代碼塊,進一步提高了代碼的復用性。
如果說封裝和繼承是為了使代碼重用,那麼多態則是為了實現介面重用。多態的一大作用就是為了解耦–為了解除父子類繼承的耦合度。如果說繼承中父子類的關係式IS-A的關係,那麼介面和實現類之之間的關係式HAS-A。簡單來說,多態就是允許父類引用(或介面)指向子類(或實現類)對象。很多的設計模式都是基於面向對象的多態性設計的。
總結一下,如果說封裝和繼承是面向對象的基礎,那麼多態則是面向對象最精髓的理論。掌握多態必先了解介面,只有充分理解介面才能更好的應用多態。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