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算法概述
雙邊濾波演算法是一種基於空間域和灰度值域信息的濾波方法,可去除圖像中的雜訊,同時保留圖像的邊緣信息,廣泛應用於圖像處理領域。其基本思想是在迭代過程中實現對目標像素的加權平均,通過對周圍像素的空間距離和灰度值相似性進行限制,實現對不同區域進行不同程度的平滑處理,避免了傳統的線性濾波對邊緣信息的破壞。
二、演算法原理
雙邊濾波演算法通過兩個權值函數來控制每個像素點的加權平均,這兩個權值函數是空間距離權值和灰度值相似性權值。其中,空間距離權值需要考慮到目標像素與周圍像素的位置關係,即距離越近的像素點越有可能具有相似的信息,應該在計算中佔有更大的權重;灰度值相似性權值需要考慮到目標像素和周圍像素的灰度值差異程度,即灰度值差異越小的像素在計算中應該佔有更大的權重。
double bilateralFilter(Mat src, Mat dst, int d, double sigmaColor, double sigmaSpace)
{
int i, j, k, l, w = d / 2;
int row = src.rows, col = src.cols;
double gaussian, kernelValue, sum, value, diff, colorValueDiff, spaceValueDiff;
Mat tmp(row, col, CV_64F), kernel(d, d, CV_64F);
dst = src.clone();
for (i = 0; i < row; i++)
{
for (j = 0; j < col; j++)
{
sum = 0.0;
kernel.setTo(0);
gaussian = 0.0;
for (k = -w; k <= w; k++)
{
for (l = -w; l = 0) && (i + k = 0) && (j + l < col))
{
diff = src.at< uchar >(i + k, j + l) - src.at< uchar >(i, j);
colorValueDiff = (diff * diff) / (2.0 * sigmaColor * sigmaColor);
spaceValueDiff = (k * k + l * l) / (2.0 * sigmaSpace * sigmaSpace);
kernelValue = exp(-colorValueDiff - spaceValueDiff);
sum += kernelValue;
kernel.at< double >(k + w, l + w) = kernelValue;
}
}
}
for (k = -w; k <= w; k++)
{
for (l = -w; l = 0) && (i + k = 0) && (j + l < col))
{
value = src.at< uchar >(i + k, j + l);
gaussian = kernel.at< double >(k + w, l + w) / sum;
tmp.at< double >(i, j) += value * gaussian;
}
}
}
}
}
tmp.convertTo(dst, CV_8U);
return 0.0;
}
三、演算法流程
雙邊濾波演算法的流程如下:
1、定義濾波核大小:設置卷積核大小d,對於某個像素點(i, j),該卷積核由(i, j)為中心,大小為d*d的像素方陣組成。
2、計算每個像素點的加權平均值:對於某個像素點(i, j),以該像素點為中心的卷積核內的所有像素值的加權平均值即為該像素點的輸出值。
3、計算權值函數:分別計算每個像素點與中心像素點(i, j)之間的空間距離和灰度值相似性,並以此構建權值函數。
4、計算加權係數:以中心像素點為中心的小方陣內的像素點,根據它們的空間距離和灰度值相似性,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加權係數。
5、進行加權平均:對於中心像素點,將其周圍像素點在步驟4中計算出的加權係數乘以該像素點的值,然後將它們相加,即可得到該像素點的加權平均值。
四、演算法優缺點
雙邊濾波演算法具有以下優點:
1、可以有效地去除圖像中的雜訊,適用於各種複雜場景和工業環境;
2、能夠保留圖像的邊緣信息,避免傳統的線性濾波對邊緣信息的破壞;
3、演算法的可調參數較少,易於使用和實現。
但是,雙邊濾波演算法也存在以下缺點:
1、由於該演算法採用半局部卷積的方式計算權值函數,因此計算複雜度相對較高,處理速度較慢;
2、當卷積核大小過大時,容易出現圖像模糊或者失去細節的情況。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