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學計算機專業的(成人大專)求篇畢業論文
試論職業理想與大學學習的關係
–以計算機專業為例
摘 要:
職業理想是人們在職業上依據社會要求和個人條件,借想像而確立的奮鬥目標,即個人渴望達到的職業境界。大學學習會對我們的職業理想產生相當的影響,甚至決定我們將來的職業.職業理想是人們對職業活動和職業成就的超前反映,大學學習則為職業理想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職業理想、工作、大學、計算機、網路工程、學習
一、 先論述職業理想
(一)職業理想的特點
1、職業理想具有差異性
職業是多樣性的。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職業,與他的思想品德、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等都很大的關係。政治思想覺悟、道德修養水準以及人生觀決定著一個人的職業理想方向。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決定著一個人的職業理想追求的層次。個人的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性別特徵、身體狀況等生理特徵也影響著一個人的職業選擇。因此,職業理想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
2、職業理想具有發展性
一個人的職業理想的內容會因時因地因事的不同而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強、知識水平的提高,職業理想會由朦朧變得清晰,由幻想變得理智,由波動變得穩定。因此,職業理想具有一定的發展性。孩提時代,想當一名警察,長大後卻成了一名教師的事實就說明了這一點
3、職業理想具有時代性
社會的分工、職業的變化,是影響一個人職業理想的決定因素。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不同、社會實踐的深度和廣度的不同,人們的職業追求目標也會不同,因為職業理想,它總是一定的生產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職業地位、職業聲望在一個人頭腦中的反映。計算機的誕生,從而演繹出與計算機相關的職業,如計算機工程師、軟體工程師、計算機打字員等等職業。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理論知識素養,而且要求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屬於高技能人才中知識技能型人才。
(二) 職業理想的作用
1、職業理想的導向作用
理想是前進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標。人生髮展的目標是通過職業理想來確立,並最終通過職業理想來實現。俄國的托爾斯泰曾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同學們在現階段的學習生活中也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的熱情就會低落,學習的效果就不明顯。因此,有了明確的、切合實際的職業理想,再經過努力奮鬥,人生髮展目標必然會實現
2、職業理想的調節作用
職業理想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參照系的作用,它指導並調整著我們的職業活動。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偏離了理想目標時,職業理想就會發揮糾偏作用,尤其是在實踐中遇到困難和阻力時,如果沒有職業理想的支撐,人就會心灰意冷、喪失鬥志。此外,如果一個人只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找過「好工作」上,即便是將來有實現的可能,也不能算是崇高的職業理想,因為,這樣的理想一旦實現,他就會不思進取,甚至虛度年華。總之,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無論是在順境或者是在逆境,都會奮發進取,勇往直前。
3、職業理想的激勵作用
職業理想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它比現實更美好。為使美好的未來和宏偉的憧憬變成現實,人們會以堅忍不拔的毅力、頑強的拼搏精神和開拓創新的行動去為之努力奮鬥。12歲時,周恩來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表達了他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同學們,你們現在是學生,你們有什麼樣的理想啊!我想,我們應該向敬愛的周總理學習,從小立志,樹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然後,為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奮鬥不止,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二、 再論述大學學習
我是一名網路工程專業的學生,該專業屬於計算機的一部分。計算機專業一直是全國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發展迅猛.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短缺現象將會越來越嚴重.在我國,IC人才、網路存儲人才、電子商務人才、信息安全人才、遊戲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在軟體人才層次結構上,水平高的系統分析員和有行業背景的項目策劃人員偏少,同時軟體藍領也比較缺乏。
我覺得對於網路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有句話說的好,學歷不是萬能的,沒有學歷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放在網路工程專業的學生身上最合適,一般企業對於學歷都是面試過後再要求拿出學歷來的,如果你學歷低一點,能力高一點公司也是會要的!我想我們應該更注重技能方面的學習!
對於學習編程方面,我了解到好多同學自學完後,知識點都懂了,就是不知道如何穿起來去寫項目,而且是寫東西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就是典型的大學教育方式,學生只會看書,不去理解編程思想!一開始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情況。後來有同學向我建議多寫項目,多到網上找一些實際項目的源代碼或教學視頻,不要只看不寫,重在實踐,有可能你覺得你很簡單,但是照著抄一遍都有可能運行不起來,有可能是標點的格式不對,我覺得要多動手,多調試程序!對於想找C方面的開發的同學,建議要找實習的公司才能學得出來,C是絕對不能參加培訓班的,因為C不是一年兩年能培訓出來的,不像JAVA,可能JAVA半年就能培訓出一個成手的開發人員,而C是不可能的!
從上課安排上來說,也不是說一天上七八個小時就是好的,要合理的安排,每天整天上課,你不去練習又怎麼能記住,軟體開發不是別的東西,聽懂就行,你不去寫,是肯定不行的!要把講過的東西吸收,理解才可以,開發學的是思想,不是去單純的寫代碼,你去公司是用你的想法去實現客戶想要的東西,所以重在理解的基礎去去開發,學習編程思想是很重要的!在大學四年得時間裡有三年是用於學習課本知識,因此在實際操作方面很容易造成技術薄弱。
大學低年級的課程,主要包括公共課和基礎課。這些課程的特點是:一是比中學具有更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要求學生提高分析與概括的能力;二是大班上課提問題的機會減少,要記下一些問題自己鑽研或課後提問;三是講課速度較快,教師講解的順序與教科書不一定完全一致,內容上有所取捨,也有所補充,著重點也不同。學生聽課時要摸清教師的思路,抓住重點、難點,提高記筆記的能力。
網路工程專業的學習首先就是要注重計算機語言的學習。這相當於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這門語言和我們平時接觸到的計算機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非計算機專業的人耶不會去接觸計算機語言。有的人會覺得計算機語言很奇妙、很生動,學起來勁頭十足;反之,也就有人覺得它艱澀、難懂,學起來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放棄直接轉專業。對計算機專業興趣比較濃厚的人大多會自己主動去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和鍛煉自己的技術。而不感興趣的人則會感到無力,只能儘力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不管怎麼樣,大學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裡面也有很不錯的資源和機會。但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沒做好準備,很肯能你就和機會擦肩而過了。在學校裡面,我們應該抓住每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
三、 論述職業理想與大學學習的關係
大學的學習主要是理論方面的知識。很多人都會覺得枯燥無味,可是它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們因該消除盲目心態,明確上大學的目的和自己肩負的責任。我們應該著手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及切實可行的措施。
首先,我們應該消除盲目心態。明確上大學的目的和自己肩負的任務,著手設計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書,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及切實可行的措施。
第二,我們要調整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目的、內容、方法都有別於中學,更注重主動性、創造性和廣泛性。因此,要及時調整學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儘快適應大學學習。
第三,我們要克服自卑心理。我們要懂得人沒有自卑的理由,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要堅信自信會使你取得成功。同時,和自信的人交朋友,你會發現自己也慢慢自信起來。
第四,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管好自己,合理安排經濟開支,學會精打細算;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第五,我們要修養自己的個性品質。通過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樹立遠大的理想,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先進人物報告會、黨課等多種途徑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計算機專業就業前景我國從事計算機工作的專業人員不到100萬人,伴隨經濟結構的調整,科技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科學、工業、國防和教育事業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計算機專門人才.
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很多學生在初入大學時持有「大一大二先輕鬆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的心態,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足無措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學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大學生一旦確定自己理想的職業,就會依據職業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並為獲得理想的職業積極準備相關事宜。
其次,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自我分析即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和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認識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職業分析是指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充分考慮職業的區域性、行業性和崗位性等特性,比如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職業崗位對求職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等。
第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職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將已有知識科學地重組,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整體效能。
第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除了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需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從具體實施來看,職業生涯規劃應從大一做起,並根據自己的長期目標,在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行動計劃。比如,一年級為試探期,這一時期要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但由於學習任務繁重,不宜過多參加實踐活動;二年級為定向期,要通過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鍛煉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最好能在課餘時間尋求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進行社會實踐,以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並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修訂和調整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三年級為衝刺期,在加強專業學習、尋求工作和準備考研的同時,把目標鎖定在與實現自己的目標有關的各種信息上;四年級為分化期,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出路都應該有了明確的目標,這時可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檢驗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準備是否充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修補。
學校和社會是有差距的,其運行規則和社會的運行規則有很大不同。這種環境的隔離,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對社會的看法趨於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業對應屆畢業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角色轉換慢,適應過程長。他們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同等條件下,往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藉助社會實踐平台,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應變能力等。此外,還可以使他們了解到就業環境、政策和形勢等,有利於他們找到與自己的知識水平、性格特徵和能力素質等相匹配的職業。適者生存,生存是為了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卻步。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入社會後才能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在不影響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大膽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社會活動是大學生提升自身就業能力和儘快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
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招聘單位也都希望得到這樣的人才。但面試時間很短,因此他們就從面試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進行判斷。一位禮儀專家曾說:「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現素質。」因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會透露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一個人的本質,招聘方就能從中迅速產生判斷,結果就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程。而這些都不是大學生短時間靠突擊就能具備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如果你擁有良好的全面素質,你就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遇。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機會,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在知識面廣、專業技術精通、業務能力強的基礎上,還必須提高個人的修養,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避免因為一些細節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就必須掌握一些必備的禮儀知識。
實事求是講,在諸多專業里計算機專業平均起步收入應該是很高的,而且就業面比較寬,對於一個本科畢業生,各個行業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計算機是一門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的學科,時時刻刻都有新的理論,知識,產品被推出.如果想在這個行業做好,無論作哪個層次,都得不停地充實自己.是個學校都有計算機系,就業市場是大,就業競爭也很激烈.
在大學學習時打好基礎,就能更加靠近我們的職業理想,也更有可能去實現我們的職業理想。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啃老一族,成為「畢業等於失業」的大學生。英國作家福斯特有一篇小說,題為《帶風景的房間》。我想,這「帶風景的房間」一定是一間位置極佳的屋子,打開窗戶可以瞥見不同的景觀。也許,在你的人生旅程中,一扇窗戶已經關上,但請打開另一扇窗子,那邊有很多新的風景等待你去發現、去欣賞!
參考文獻:
1、作者:鐘聲、張晉 《離散數學》 中國鐵道出版社
2、作者:於曉坤、鄧文新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中國鐵道出版社
3、作者:嚴蔚敏、吳偉民 《數據結構》 青華大學出版社
4、作者:孫輝、吳潤秀 《C語言程序設計教程》 人民郵電出版社
5、作者: 陳俊榮 《網頁程序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C語言考試中 求求各位幫幫忙 謝謝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ASK_OP(response) puts(“INPUT O = IN Ordinary V = IN VIP Q = QUIT”);response = getch();
typedef struct _cus{
int no;
char type;
int type_num;
struct _cus *next;
}customer;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ustomer * phead = NULL, *pcur = NULL, *ptail = NULL;
int i,j;
char ch;
ASK_OP(ch);
while((‘Q’ != ch) (‘q’ != ch))
{
if(‘o’ == ch || ‘O’ == ch)
{
if(NULL == phead)
{
if(NULL == (phead = (customer *)malloc(sizeof(customer))))return ;
phead-no = 1;
phead-type = ‘o’;
phead-type_num = 0;
phead-next = NULL;
pcur = phead;
}
else
{
i=0; //記錄類型為 Ordingary 的個數
ptail = phead;
while(!(NULL == ptail-next))
{
if(ptail-type == ‘o’) i = ptail-type_num;
ptail = ptail-next;
}
if(ptail-type == ‘o’) i = ptail-type_num;
if(NULL == (pcur = (customer *)malloc(sizeof(customer)))) return ;
ptail-next = pcur;
pcur-no = ptail-no+1;
pcur-type = ‘o’;
pcur-type_num = i+1;
pcur-next = NULL;
}
printf(“\n%d Ordinary %d 前面有%d人等待\n”,pcur-no,pcur-type_num,pcur-no-phead-no);
}
if(‘v’ == ch || ‘V’ == ch)
{
if(NULL == phead)
{
if(NULL == (phead = (customer *)malloc(sizeof(customer)))) return ;
phead-no = 1;
phead-type = ‘v’;
phead-type_num = 0;
phead-next = NULL;
pcur = phead;
}
else
{
i=0; //記錄類型為 Vip 的個數
ptail = phead;
while(!(NULL == ptail-next))
{
if(ptail-type == ‘v’) i = ptail-type_num;
ptail = ptail-next;
}
if(ptail-type == ‘v’) i = ptail-type_num;
if(NULL == (pcur = (customer *)malloc(sizeof(customer)))) return ;
ptail-next = pcur;
pcur-no = ptail-no+1;
pcur-type = ‘v’;
pcur-type_num = i+1;
pcur-next = NULL;
}
printf(“\n%d VIP %d 前面有%d人等待\n”,pcur-no,pcur-type_num,pcur-no-phead-no);
}
ASK_OP(ch);
}
printf(“\n GOOD bye”);
system(“PAUSE”);
return 0;
}
幫忙寫篇作文,抄的也行,只要符合要求,100分的~23號上午截止
加強法律意識構建和諧校園2007年12月01日 星期六 下午 12:30關於和諧。有人把和諧作抽象化闡發,說:和諧是一種聲音,和諧是一道風景,和諧是一縷陽光;有人把和諧作生活化解釋,說:和諧與穩定是連襟,彼此依存,相互促進,和諧與發展是形影,相隨相依,時刻不分;也有人把和諧作人性化定論,說:和諧是你快樂時與他人會心地一笑,你得意時衣角悄悄的一拉,你痛苦時肩上輕輕地一拍,你失意時掌心重重地一握,見人跌倒時扶他一把,逢人困難時幫他一下。關於和諧的說法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實質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和諧精神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就是說,和諧不是指完全統一,而是指事物多樣性的有機統一。和諧的本意在於和衷共濟,協調和睦。關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概念,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歸納定義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團結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定義在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會議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以此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的總要求和目標提出。在《決定》第二部分中提出: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在第三部分提出:「保持高等學校招生合理增長,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在第五部分中還提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學科精神,」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柱。由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高等教育任重道遠。如此可以這樣結論:一個國家需要和諧,一個民族需要和諧,一個社會需要和諧,一個校園同樣需要和諧。而校園和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可以這樣說,社會和諧大學校園首先要和諧,校園和諧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
一、 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意義
1、大學和諧校園的構建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高等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內核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就是建立師生員工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以人為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辦學以人才為本,教師是主體。二是學校教育以學生為本,學生是主體。構建和諧校園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她貫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構建大學和諧校園體現了這種要求。
2、大學和諧校園的構建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決定》分別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五部分給高校提出了任務。因此說,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持續的動力,一個幸福、公正、和諧的社會,將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實現和諧校園,將直接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就業技術支持。
3、大學和諧校園的構建是高等教育面向未來的發展要求
21世紀大學理念的價值取向是追求個人、知識、社會的和諧發展。一所大學的發展應該是軟實力與硬實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軟實力。軟實力體現著學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這種和諧使學校在其內在凝聚力、對內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這也正是學校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二、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特徵
1、民主法治校園
民主法治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學校事務的治理,學校與國家、社會關係的處理以及學校的制度安排、規則程序、合作參與、責任分擔、利益共享等都離不開民主法治。這是因為民主法治是和諧校園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最重要的運作機制。只有將民主法治的指導原則和運作機制引入學校事務治理的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權制、官僚制可能造成的弊端,從而加速大學和諧校園的建成。
2、公平正義校園
和諧校園是體現公平正義的校園,是學校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真正意義上公平正義的校園意味著在良性機制下機會的平等、競爭的公平。在學校內部,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師生員工,都能夠通過公平競爭獲得自身的利益,從而實現學校與個人的共同發展。
3、誠信友愛校園
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道德基礎是誠信友愛。誠信友愛可以增加學校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使人們在彼此信任和相互關愛中,感受做人的價值和尊嚴,體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發生命的創造力。同時,誠信友愛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校園生活中的各種內耗和摩擦,構築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有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和事業的成功,使學校的整體利益最大化。
4、充滿活力校園
要使校園充滿活力,關鍵要充分發揮學校成員、管理機構和機制的有效作用。不斷的改良那些影響和束縛活力的制度供給和政策設定,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機制和環境。在校園充滿活力的氛圍中,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使一切有利於教師、有利於學生和有利於學校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校園
校園運行安定有序是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特徵之一,也是學校全體師生普遍的渴望和需求。要使校園運行安定有序,必須是校園組織機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教職工隊伍建設科學合理。必須是學校的各種利益之間存在一種協調機制,維護和保持學校各階層及各方面利益處於一種協調、穩定、平衡的發展態勢。同時,和諧校園又是安全文明校園,安全文明的校園首先應該是校園內部的安全文明,校園可以為教師、學生提供一個安定有保障的生活環境,更主要是在心理上提供一種安全與信任的良好氛圍,人與人之間各種交往在文明友善的環境中進行。
三、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重點
1、學科發展的和諧。
學科發展的和諧是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重點之一。按照科學發展和學科發展本身的要求,高校首先要做到和保持各個學科之間的布局合理、互相支撐、協調發展。高校對學科和學院布局的調整,包括建設新校區、成立新學院、申辦新專業等,都是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加強學科協的重要舉措。同時,學科發展的和諧人事工作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學科調整,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方面,對不同學科人才的評價與管理方面多做工作,促進各學科的協調發展。
2、規模與質量的和諧
規模與質量是辯證的關係,規模是質量的基礎,質量是規模的關鍵,沒有質量就沒有規模,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處理好規模與質量水平的關係,其著眼點是穩定本科生規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落腳點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持學校規模、結構、質量協調發展,提高學校辦學的整體效益。同時要堅持多元化的質量標準的發展觀,既要有精英教育的質量觀,給少數智商發展水平高的學生提供發展空間,也要樹立大眾化的質量觀,給大多數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空間,使規模和質量二者和諧發展。
3、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
構建和諧校園必須重視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必須做到做到教師的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統一。學校管理應該始終以人的發展為本,著眼於人的終身發展,著眼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只有實施人本管理,才能把全校師生凝聚在一起,共同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推向新的台階。
4、校園文化設施與學校發展的和諧
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體建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有序推進,目的在於營造更加整潔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設施和條件;另一方面是軟體建設,必須融入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目的在於營造更加濃厚的學術氛圍,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氣息。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要同步推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努力營造更加整潔的校園環境和更加濃厚的學術氛圍。
5、法制與法治的和諧
構建和諧校園,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現代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已成為衡量人才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必須把提高青年學生的法律素質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納入教育的整體規劃和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6、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
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兩者的有機整合。科學精神中既含有科學技術的精神要素,也包括促進社會發展和終極關懷的精神要素。同樣,人文精神既含有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的精神因素,也包括發展科技的精神因素。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最高層面上是高度融合、統一和不可分離的。因此,要真正促進其相互融合併和諧發展,關鍵還在於深刻理解科學與人文之間的內在關聯,特別是深刻理解科學精神的人文性,在人文精神中加重科學精神的培養,在科學精神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
四、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的途徑
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堅持以人為本
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建設團結和諧的領導班子,和諧校園的構建與發展,班子是關鍵。領導班子成員要加強個人修養,識大體、顧大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謙讓,以工作和事業為重。在班子內部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充分發揮每名成員的聰明才智,實現工作效率、人際融洽和班子整體效能的最大化。同時,領導班子和成員要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政意識,實施集中領導、分層管理、權責到人。堅持以人為本、人才興校的戰略,以和諧的理念和方法激勵教師主動發展,堅持剛性制度約束與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諧統一。在依法依規、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把各種任務、要求和教師的態度、感情、利益、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公平的信念創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勵和分配機制。
2、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治校
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克服個人隨意性行為,強化秩序規範。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必須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狀態下進行,並輔之以保證措施;制度本身不夠完善的,要不斷充實完善,制定製度要集思廣益,不合理、落後的制度要及時改革;缺乏制度保證的,要認真研究建立起相關的制度。建設和諧校園要依法治校,要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完善校園法制教育,既要使全體師生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權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形成聚精會神抓質量、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局面。要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決策,程序規範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3、堅持教師發展為本,激活教師內在動力
實現這一途經,學校要制訂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近期、中期和長遠發展目標,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待教師,承認教師客觀的差異,公平調控差異。對有學識、高水平、愛提不同意見或有小毛病的教師,不求全責備,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為每個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創設民主、積極向上的學術氣氛;給教師樂業的空間、發展的空間、創新的空間,發掘教師的潛能,激發教師的內部動力。大力培植團隊精神和群體意識,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幫助教師牢固樹立敬業的精神和樂業的態度。教師人心順,主人翁意識增強,就會自覺地把自己和學校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4、強化民主意識,實施校務公開
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建立公正、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尊重和維護廣大教職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和其他民主權利,增強廣大教職員工對學校建設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態積極接受或參與學校改革,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強化民主意識,實施校務公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她要求學校在實施校務公開過程中要進一步在力度、深度、效度上下工夫。從校級層面來說,學校教代會制度要健全完善。每年應定期舉行教代會例會,不僅事關學校的重要決定和決策要經會議表決通過,而且教師關注的許多重要事項,如評優、職稱晉陞、基建、財務收支等,也應在會議上告之全體教職工,從而在校園範圍內全力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民主平等、團結尊重的校園環境。
5、開展和諧處室活動,創建良好人際關係
在開展和諧處室活動中,學校管理機構首先要明確量化考核指標,定期進行檢查評比,使構建和諧校園活動細化、實化,落到實處。其次,建設良好的縱橫之間的上級與下級、部門領導與所屬人員、黨員幹部與群眾、老同志與年輕同志以及師生間的人際關係。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上,使校內各處室、各工作崗位有能者居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讓各類人才獲得均等的展現與發展機會,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學校教育事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高效有序,和諧校園才能形成。
藍橋杯c語言專科組第四題
排列組合的我就不會了,以下是C語言代碼
#include stdio.h
#define N 5
#define M 5
int main(void) {
int a[N][M];
int i, j;
for (j = 0; j M; j++) {
a[0][j] = 1;
}
for (i = 1; i N; i++) {
a[i][0] = 1;
for (j = 1; j M; j++) {
a[i][j] = a[i-1][j] + a[i][j-1];
}
}
printf(“%d”, a[N-1][M-1]);
return 0;
}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