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條件語句
在Python中,單條件語句的表達式和其他語言一樣:在if、elif或else關鍵字後面加上述語句部分。該部分的值解釋為一個布爾值,如果為True,則執行該語句。例如:
if x:
print('變數x不為空')
在這個例子中,一旦x具有任何類型的對象,它的值就被解釋為True.
二、嵌套條件語句
但是,當有多個條件需要檢查時,我們會被迫使用嵌套條件結構。Python允許通過簡單的縮進來實現嵌套條件語句,例如:
if a=='foo':
if b=='bar':
print('好的')
然而,這種方法在邏輯上清晰時,也會在代碼看起來更加鬆散,難以滿足程序員對代碼外觀的要求。因此,Python放寬了限制,允許更好的方法。
三、鏈式比較運算符
基本思想是,一個布爾表達式可以使用and和or鏈接,它們返回它們所以的操作數的值,即通過計算其參數部分並返回結果的表達式的布爾值。
鏈式比較器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它們允許你在單個條件語句中執行多次比較。為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看一個示例:
3 < a < 9
這個例子展示了如何測試a是否在3和9之間。它是優雅的:它使用單個條件語句而不是兩個或多個。同時,它還非常容易理解:顯然,它測試一個範圍。
四、字典get方法或Python的續接符(backslash)
常見的操作是用一個字典檢查一個值是否為特定鍵的默認值。例子如下:
if 'key' in my_dict:
value=my_dict['key']
else:
value='default_val'
與其這樣做,你可以使用字典的get()方法:
value=my_dict.get('key', 'default_val')
或者,你可以使用Python的續接符「backslash」:
if 'key' in my_dict and \
my_dict['key'] == 'value':
do_something()
這樣可以在同一行中包含多個邏輯行。
五、三目表達式
在Python中,我們可以使用三目表達式來完成多個條件語句的任務,且代碼會更加簡潔明了。例如:
x = 'Yes' if a > 5 else 'No'
簡化了複雜的嵌套問題。
六、使用any和all可以返回布爾值
any和all是Python內置的函數,可以作為參數對多個參數進行邏輯運算。any當它的任何參數是True時返回True,all當所有參數都是True時返回True。
特別是,你可以在輸出之前對一個列表中的所有值進行比較,減少語句的數量並保持代碼的更緊湊。
my_list = [True, True, False]
if any(my_list):
print("至少有一個值為True")
總結
Python通過許多技巧和技術提供了更優雅的解決嵌套條件判斷的方案,同時也適應了開發者程序的需求——保持代碼更加整潔優美,不但保證了程序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有助於減少程序錯誤的出現。以上技巧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Python開發者實現更加優美的程序。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