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上線某個產品,需要監控轉化率效果,既要看總體情況,也要看細分渠道;
- 策劃營銷活動,預算有限,要看看選擇哪些目標用戶群、採用哪種方案帶來的銷量更高(更能拉動KPI);
- KPI又出現較大波動,待會領導估計要問起來,趕緊分析數據找原因;
今天我們來看看分析思維怎麼解決這些問題,6種思路幫你忙。
01
流程
行動步驟

1. 商業理解:確定業務目標,評估現有資源,確定分析目標,制定解決方案;
2. 數據理解:數據採集,探索分析,數據質量驗證;
3. 數據準備:篩選數據,數據清洗,整合數據,變數衍生;
4. 建立模型:模型選擇,檢驗設計,模型建立,結果評估;
5. 模型評估:分析結果和業務目標匹配度確認,檢查1-4步的執行過程,確定下一步行動;
6. 結果部署:規劃部署方案、監控和維護方案,輸出項目報告,項目復盤;
04
左中括弧
分步轉化
左中括弧
要連續完成多個步驟,有的人「淺嘗輒止」,有的人「半途而廢」,有的人則是「善始善終」。
產品轉化的每個步驟都會有用戶流失,好比100個人參加有9個關卡的淘汰遊戲,每個關卡會淘汰10個人,整個遊戲最終會剩下10個獲勝者,把這個遊戲看作產品,那麼該產品的全流程轉化率就是10%。

03
左中括弧
閉環迭代
左中括弧
一般的閉環流程包括3部分:事前方案規劃,事中執行監控,事後復盤總結。
事前:確定目標,選定用戶,制定方案,確定檢驗標準等;
事中:實時數據監控(是否達到預期),不同方案賽馬,備用方案啟用等;
事後:對整個流程復盤,總結經驗,CSS歸類(Continue做先前已驗證的正確的事,Stop做錯誤的事,Start做新的正確的事)
常用的閉環迭代框架是PDCA,通過計劃(P)、實施(D)、檢查(C)、總結(A)4個步驟,循環迭代,螺旋上升。

另外還要注意,在使用流程化思維時,除了常見的正向思考,也要逆向思考。
02
分類
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的經營理念是深耕客群,通過差異化運營提升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而分類無疑是開展這項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分法,非此即彼,e.g. 網站新客、老客,貸款審批結果分為通過申請、拒絕申請等;
並列分類,多個分類(子集)構成一個全集,e.g. 用戶地域可以按省份劃分,按年齡可以將用戶分為70後、80後、90後、00後等,女性用戶群體可以分為時尚麗人、都市白領、家庭主婦等;
等級分類,e.g. 會員等級——鐵牌、銅牌、銀牌、金牌、鑽石、皇冠,城市等級——一線、二線、三線、四線;
矩陣象限,e.g. 波士頓矩陣,RFM象限

03
對比
對比就是找一個參照點,來發現兩個數據間的差異量Δ大小如何。
對比可以分為兩類:橫向對比、縱向對比。
01
左中括弧
橫向對比
左中括弧
和同類(競品)比較,對比不同品牌的女裝的銷售情況,不同銷售渠道(地區)的交易情況;
實驗對比,設置實驗組和對比組,對比兩組或多組之間的差異,以確定人為干預(實驗、方案)的效應。
和整體比較,e.g. 華東地區的銷售情況和全國總體銷售比較;
做組間比較時,一定要確保樣本的可比性(無論是在數量級還是在群體結構上),e.g. 對比兩個時間段的交易情況,建議剔除掉大促和節假日(這些交易日的數據波動很大)。

02
左中括弧
縱向對比
左中括弧
橫向是和其他對象比較,縱向則是和自己的歷史數據對比。
常見的縱向對比有同比和環比,對比的周期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按日、周、月、季、年等。

04
關聯
看數據指標不要只看一個「點」,還要看一條「線」上的前後連接的環節,進而從「面」或「體」的角度去看整個大環境中都有哪些因素相互作用。
對現象的分析可以參考簡單的調節模型:
其中: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M是調節變數。
尋找關聯關係時,不僅僅要找出對Y有直接影響的X(一個或者多個),還要找出影響X對Y作用的調節因素M。

05
層級
要有結構化、系統化的思維,對影響因素進行拆解組合。

可以理解為「分級鑽取」,如同金字塔結構一樣,先從總體看到二級分支,然後再看更細的分支。
e.g. 支付成功率的影響,可以對新老客、訂單來源、支付方式、銀行通道一層一層拆解,細化各個分支對整體變化的貢獻率;

06
優化
分析的最終目標無非兩種:尋找解決方案,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第一步是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第二步就是優化,提高準確性、提高效率和效益。
優化包含兩部分的內容:縮小當前和目標的差距,直到達成並超越目標;在成本或者預算固定的前提下,使收益最大化。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6803.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