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ctron2是什麼
Detectron2是由Facebook AI Research推出的高性能目標檢測框架。它是在Detectron基礎上全面重構,使用PyTorch框架並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使得其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Detectron2支持常見的目標檢測、實例分割、人體姿態估計和語義分割等任務,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預訓練模型和相關工具。
Detectron2的改進
Detectron2相比於其前身Detectron,有以下改進:
- 統一的數據格式化:將圖像數據、標註和其他元信息都按照相同的格式統一處理,方便了數據的處理和清洗。
- 可定製的網路架構:藉助於PyTorch的靈活性,可以方便地調整網路架構以適應不同的任務和數據集。
- 多任務學習:Detectron2支持多任務學習,可以同時學習目標檢測、人體姿態估計和語義分割等任務。
- 高效的數據載入:採用了torch.utils.data.DataLoader庫,可以高效地讀取數據和進行數據增強。
- 可擴展的特徵提取器:Detectron2支持使用ResNeSt、NFNet等最新的特徵提取器,提高了模型的性能。
Detectron2幹什麼的
Detectron2可以用於目標檢測、實例分割、人體姿態估計和語義分割等任務。其中,目標檢測和實例分割是最經典的應用場景。
目標檢測
目標檢測任務是將一張圖像中的物體框出來,並標上物體所屬的類別。Detectron2採用了Faster R-CNN和RetinaNet兩種檢測器,可以同時進行單級和雙級檢測。在COCO數據集上,Detectron2的單機檢測速度最高可以達到200 FPS,並且在多卡訓練時,可以輕鬆地實現超過1000 FPS的高速檢測。
實例分割
實例分割任務是在目標檢測的基礎上,進一步標註出目標的精確輪廓。Detectron2採用了Mask R-CNN模型,可以同時進行目標檢測和實例分割。在COCO數據集上,Detectron2的實例分割AP可以達到50%以上。
Detectron2與mmdetection
mmdetection是另一個流行的目標檢測框架,兩者都在GPU/CPU上提供了高效的檢測和分割功能。Detectron2相比於mmdetection有以下優勢:
- 更好的可擴展性:Detectron2使用PyTorch作為基礎框架,可以方便地擴展和修改模型。
- 更好的可視化工具:Detectron2提供了更加直觀的可視化界面和更高質量的可視化結果。
- 更加易用的API:Detectron2的API更加友好和易用,可以輕鬆地使用,並且提供了大量的預訓練模型。
Detectron2的語義分割
語義分割任務是將圖像中的每個像素分類為不同的語義類別,Detectron2採用了DeepLabv3+模型,可以直接運用於預測和推理任務。同時,Detectron2還提供了可訓練的自監督配對學習模型,可以極大地提高語義分割的準確率。
Detectron2訓練好的模型如何部署
部署方式
Detectron2訓練好的模型可以部署在伺服器、雲端、移動端、嵌入式設備等多種場景中。其中常用的部署方式有以下幾種:
- 服務化部署:將模型封裝為API服務,可以方便地進行動態調用。
- 離線部署:將模型封裝為靜態庫或動態庫,可以方便地進行離線推理。
- 嵌入式部署:將模型部署到移動端或嵌入式設備上,可以方便地進行本地推理。
- 雲端部署:將模型部署到雲端平台上,可以方便地進行大規模並發推理。
示例代碼
# 服務化部署示例 from detectron2.engine import DefaultPredictor from detectron2.config import get_cfg import cv2 cfg = get_cfg() cfg.merge_from_file("configs/COCO-Detection/faster_rcnn_R_101_FPN_3x.yaml") cfg.MODEL.WEIGHTS = "model.pth" predictor = DefaultPredictor(cfg) def detect(image): outputs = predictor(image) return outputs
Detectron2和Yolov5
Detectron2和Yolov5都是目標檢測領域的開源框架,都可以實現高效的檢測和分割任務。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有:
- 網路架構:Detectron2採用了Faster R-CNN和Mask R-CNN等一系列牛逼模型,Yolov5則採用了基於YOLOv3的骨幹結構編碼器和FPN結構。
- 易用性:Detectron2提供了簡單易用的API,可以方便地進行模型的訓練和部署。Yolov5則更注重輕量級的目標檢測。
Detectron2修改網路結構選取
Detectron2提供了靈活的網路修改介面,可以方便地修改網路架構,進行網路結構的選擇優化。這裡以更換網路骨架為例,給出修改代碼示例:
# 更換網路骨架示例 from detectron2.engine import DefaultTrainer from detectron2.config import get_cfg cfg = get_cfg() cfg.merge_from_file("configs/COCO-Detection/faster_rcnn_R_101_FPN_3x.yaml") cfg.MODEL.BACKBONE.NAME = "build_retinanet_resnet_fpn_backbone" cfg.MODEL.BACKBONE.RESNETS.DEPTH = 18 trainer = DefaultTrainer(cfg) trainer.train()
總結
以上是Detectron2深度解析的全部內容。Detectron2採用了一系列的改進,解決了前身Detectron存在的訓練、部署等問題,同時還增加了對多任務學習和各種新型網路結構的支持。Detectron2可以應用於多種任務,包括目標檢測、實例分割、人體姿態估計和語義分割等。除了提供完整的預訓練模型外,Detectron2還提供了靈活的網路修改介面,用戶可以自行更換網路架構,進行自定義網路結構的選擇和優化。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