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中的「流」是什麼?
流是個抽象的概念,是對輸入輸出設備的抽象,java程序中,對於數據的輸入/輸出操作都是以「流」的方式進行。設備可以是文件,網路,內存等。
流具有方向性,至於是輸入流還是輸出流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以程序為參考,如果數據的流向是程序至設備,我們成為輸出流,反之我們稱為輸入流。
可以將流想像成一個「水流管道」,水流就在這管道中形成了,自然就出現了方向的概念。
當程序需要從某個數據源讀入數據的時候,就會開啟一個輸入流,數據源可以是文件、內存或網路等等。相反地,需要寫出數據到某個數據源目的地的時候,也會開啟一個輸出流,這個數據源目的地也可以是文件、內存或網路等等。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流進行分類:
1.
處理的數據單位不同,可分為:字元流,位元組流
2.數據流方向不同,可分為:輸入流,輸出流
3.功能不同,可分為:節點流,處理流
1.
和
2.
都比較好理解,對於根據功能分類的,可以這麼理解:
節點流:節點流從一個特定的數據源讀寫數據。即節點流是直接操作文件,網路等的流,例如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他們直接從文件中讀取或往文件中寫入位元組流。
處理流:「連接」在已存在的流(節點流或處理流)之上通過對數據的處理為程序提供更為強大的讀寫功能。過濾流是
使用一個已經存在的輸入流或輸出流連接創建的,過濾流就是對節點流進行一系列的包裝。例如bufferedinputstream和
bufferedoutputstream,使用已經存在的節點流來構造,提供帶緩衝的讀寫,提高了讀寫的效率,以及datainputstream和
dataoutputstream,使用已經存在的節點流來構造,提供了讀寫java中的基本數據類型的功能。他們都屬於過濾流。
來源:
java 流的分類有哪些?
1. 處理的數據單位不同,可分為:字元流,位元組流
位元組流河字元流的區別:(各自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字元流處理的單元為2個位元組的Unicode字元,分別操作字元、字元數組或字元串,而位元組流處理單元為1個位元組, 操作位元組和位元組數組。所以字元流是由Java虛擬機將位元組轉化為2個位元組的Unicode字元為單位的字元而成的,所以它對多國語言支持性比較好!如果是 音頻文件、圖片、歌曲,就用位元組流好點,如果是關係到中文(文本)的,用字元流好點.
2.數據流方向不同,可分為:輸入流,輸出流
3.功能不同,可分為:節點流,處理流;
節點流:節點流從一個特定的數據源讀寫數據。
處理流:「連接」在已存在的流(節點流或處理流)之上通過對數據的處理為程序提供更為強大的讀寫功能。
看到左上角那個頭像沒,點一下這裡有一群討論問題的朋友;
Java中有幾種類型的流
在Java.io包中還有許多其他的流,主要是為了提高性能和使用方便。C/C++只能提供位元組流。Java中的流分為兩種,一種是位元組流,另一種是字元流,分別由四個抽象類來表示(每種流包括輸入和輸出兩種所以一共四個):InputStream,OutputStream,Reader,Writer。Java中其他多種多樣變化的流均是由它們派生出來的.
字元流和位元組流是根據處理數據的不同來區分的。位元組流按照8位傳輸,位元組流是最基本的,所有文件的儲存是都是位元組(byte)的儲存,在磁碟上保留的並不是文件的字元而是先把字元編碼成位元組,再儲存這些位元組到磁碟。
1.位元組流可用於任何類型的對象,包括二進位對象,而字元流只能處理字元或者字元串;
2. 位元組流提供了處理任何類型的IO操作的功能,但它不能直接處理Unicode字元,而字元流就可以。
讀文本的時候用字元流,例如txt文件。讀非文本文件的時候用位元組流,例如mp3。理論上任何文件都能夠用位元組流讀取,但當讀取的是文本數據時,為了能還原成文本你必須再經過一個轉換的工序,相對來說字元流就省了這個麻煩,可以有方法直接讀取。
字元流處理的單元為2個位元組的Unicode字元,分別操作字元、字元數組或字元串,而位元組流處理單元為1個位元組, 操作位元組和位元組數組。所以字元流是由Java虛擬機將位元組轉化為2個位元組的Unicode字元為單位的字元而成的,所以它對多國語言支持性比較好!
1.位元組流:繼承於InputStream \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提供的方法:
void write(int b):寫入一個位元組的數據
void write(byte[] buffer):將數組buffer的數據寫入流
void write(byte[] buffer,int offset,int len):從buffer[offset]開始,寫入len個位元組的數據
void flush():強制將buffer內的數據寫入流
void close():關閉流
InputStream提供的方法:
int read():讀出一個位元組的數據,如果已達文件的末端,返回值為-1
int read(byte[] buffer):讀出buffer大小的數據,返回值為實際所讀出的位元組數
int read(byte[] buffer,int offset,int len)
int available():返迴流內可供讀取的位元組數目
long skip(long n):跳過n個位元組的數據,返回值為實際所跳過的數據數
void close():關閉流
2.字元流,繼承於InputStreamReader \ OutputStreamWriter。
字元流的類:1),BufferedReader是一種過濾器(filter)(extends FilterReader)。過濾
器用來將流的數據加以處理再輸出。構造函數為:
BufferedReader(Reader in):生成一個緩衝的字元輸入流,in為一個讀取器
BufferedReader(Reader in,int size):生成一個緩衝的字元輸入流,並指定緩衝區的大小為size
public class IOStreamDemo {
public void samples() throws IOException { //1. 這是從鍵盤讀入一行數據,返回的是一個字元串
BufferedReader stdin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Enter a line:”);
System.out.println(stdin.readLine());
//2. 這是從文件中逐行讀入數據
BufferedReader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IOStreamDemo.java”));
String s, s2 = new String();
while((s = in.readLine())!= null)
s2 += s + “\n”;
in.close();
//3. 這是從一個字元串中逐個讀入位元組
StringReader in1 = new StringReader(s2);
int c;
while((c = in1.read()) != -1)
System.out.print((char)c);
//4. 這是將一個字元串寫入文件
try {
BufferedReader in2 = new BufferedReader(new StringReader(s2));
PrintWriter out1 = new PrintWriter(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IODemo.out”)));
int lineCount = 1;
while((s = in2.readLine()) != null )
out1.println(lineCount++ + “: ” + s);
out1.close();
} catch(EOF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End of stream”);
}
} }
對於上面的例子,需要說明的有以下幾點:
1. InputStreamReader是InputStream和Reader之間的橋樑,由於System.in是位元組流,需要用它來包裝之後變為字元流供給BufferedReader使用。
3. PrintWriter out1 = new PrintWriter(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IODemo.out”)));
這句話體現了Java輸入輸出系統的一個特點,為了達到某個目的,需要包裝好幾層。首先,輸出目的地是文件IODemo.out,所以最內層包裝的是FileWriter,建立一個輸出文件流,接下來,我們希望這個流是緩衝的,所以用BufferedWriter來包裝它以達到目的,最後,我們需要格式化輸出結果,於是將PrintWriter包在最外層。
Java流有著另一個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利用對象流對對象進行序列化。
在一個程序運行的時候,其中的變數數據是保存在內存中的,一旦程序結束這些數據將不會被保存,一種解決的辦法是將數據寫入文件,而Java中提供了一種機制,它可以將程序中的對象寫入文件,之後再從文件中把對象讀出來重新建立。這就是所謂的對象序列化。Java中引入它主要是為了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和Java Bean所用,不過在平時應用中,它也是很有用的一種技術。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