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MySQL插入數據時遇到中文亂碼改怎麼辦
- 2、mysql數據插入亂碼
- 3、向mysql資料庫插入漢字亂碼怎麼處理
- 4、eclipse向mysql添加數據亂碼
- 5、mysql 資料庫亂碼問題,頁面,資料庫都是UTF-8 的字符集,為什麼INSERT INTO插入後會是亂碼呢?
- 6、怎樣解決MySQL中文顯示亂碼
MySQL插入數據時遇到中文亂碼改怎麼辦
首先寫一個資料庫test,然後寫一個表table,最後插入你想要寫入的欄位”工資”。出現了了亂碼。就得
1. 啟動MySQL,在裡面輸入 ALTER DATABASE `test`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bin,將test資料庫的編碼設為utf8。
2. 修改表的編碼:ALTER TABLE `category`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bin 以上命令就是將一個表category的編碼改為utf8 。
3. 修改欄位的編碼:直接在MySQL里右擊表,然後點編輯表,在裡面修改或輸入代碼: ALTER TABLE `test` CHANGE `dd` `dd` VARCHAR ( 45 )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4.得刪除之前插入的欄位之類的,再重新導入之前的欄位
mysql數據插入亂碼
亂碼主要是字符集導致的。
建議你直接更換字符集為utf8即可避免亂碼問題。
另外也可以更換為gbk,即中文字符集。
向mysql資料庫插入漢字亂碼怎麼處理
更改資料庫安裝時的字元編碼。打開mysql安裝目錄,找到my.ini文件,通過使用記事本的方式打開,將這裡面的default-character-set=latin1修改成gbk,注意這裡面有兩處需要修改。
修改資料庫實例中的編碼,打開data文件夾,找到對應的資料庫實例,修改裡面的db.opt文件,將字元編碼改成gbk如圖所示。
修改資料庫實例編碼還可以通過navicat for mysql客戶端直接進行更改,在資料庫實例上右鍵–屬性–選擇字元編碼。
重啟資料庫。通過cmd命令對資料庫進行重啟生效。
更改編碼中連接串的字元編碼,在連接串後面添加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gbk。
測試數據是否正常。再次重新插入資料庫數據,就可以看到漢字不會亂碼。
eclipse向mysql添加數據亂碼
這種情況是Eclipse中編寫的代碼的奧編碼格式與MySQL中設置的編碼格式不一樣導致的。
1、首先要搞清楚Eclipse上的project和MySQL中對應的database的編碼格式。
2、比如Eclipse上是GBK,database上的是utf8.這個時候你要麼右擊你要改的project,然後到Properties,找到Resource面板,上面有Text
file encoding,改寫為UTF-8。
3、改MySQL資料庫稍稍複雜,可以下載SQLlog企業版,連接資料庫後,右擊更改資料庫,就可以改成gbk格式。
4、這樣會導致對應的project或database中的已有的中文格式亂碼,所以解決的最終辦法,也是開發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設置Eclipse的workspace的默認格式和建立資料庫的格式統一為UTF-8,兼容英文和中文的格式。
mysql 資料庫亂碼問題,頁面,資料庫都是UTF-8 的字符集,為什麼INSERT INTO插入後會是亂碼呢?
一、轉碼失敗
在數據寫入到表的過程中轉碼失敗,資料庫端也沒有進行恰當的處理,導致存放在表裡的數據亂碼。
針對這種情況,前幾篇文章介紹過客戶端發送請求到服務端。
其中任意一個編碼不一致,都會導致表裡的數據存入不正確的編碼而產生亂碼。
比如下面簡單一條語句:
set @a = “文本字元串”;
insert into t1 values(@a);
變數 @a 的字元編碼是由參數 CHARACTER_SET_CLIENT 決定的,假設此時編碼為 A,也就是變數 @a 的編碼。
2. 寫入語句在發送到 MySQL 服務端之前的編碼由 CHARACTER_SET_CONNECTION 決定,假設此時編碼為 B。
3. 經過 MySQL 一系列詞法,語法解析等處理後,寫入到表 t1,表 t1 的編碼為 C。
那這裡編碼 A、編碼 B、編碼 C 如果不兼容,寫入的數據就直接亂碼。
二、客戶端亂碼
表數據正常,但是客戶端展示後出現亂碼。
這一類場景,指的是從 MySQL 表裡拿數據出來返回到客戶端,MySQL 里的數據本身沒有問題。客戶端發送請求到 MySQL,表的編碼為 D,從 MySQL 拿到記錄結果傳輸到客戶端,此時記錄編碼為 E(CHARACTER_SET_RESULTS)。
那以上編碼 E 和 D 如果不兼容,檢索出來的數據就看起來亂碼了。但是由於數據本身沒有被破壞,所以換個兼容的編碼就可以獲取正確的結果。
這一類又分為以下三個不同的小類:
1)欄位編碼和表一致,客戶端是不同的編碼
比如下面例子, 表數據的編碼是 utf8mb4,而 SESSION 1 發起的連接編碼為 gbk。那由於編碼不兼容,檢索出來的數據肯定為亂碼。
2)表編碼和客戶端的編碼一致,但是記錄之間編碼存在不一致的情形
比如表編碼是 utf8mb4,應用端編碼也是 utf8mb4,但是表裡的數據可能一半編碼是 utf8mb4,另外一半是 gbk。那麼此時表的數據也是正常的,不過此時採用哪種編碼都讀不到所有完整的數據。這樣數據產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其中一種可能性就是表編碼多次變更而且每次變更不徹底導致(變更不徹底,我之前的篇章里有介紹)。舉個例子,表 t3 的編碼之前是 utf8mb4,現在是 gbk,而且兩次編碼期間都被寫入了正常的數據。
3)每個欄位的編碼不一致,導致亂碼和第二點一樣的場景。不同的是:非記錄間的編碼不統一,而是每個欄位編碼不統一。舉個例子,表 c1 欄位 a1,a2。a1 編碼 gbk,a2 編碼是 utf8mb4。那每個欄位單獨讀出來數據是完整的,但是所有欄位一起讀出來,數據總會有一部分亂碼。
三、LATIN1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以 LATIN1 的編碼存儲數據
估計大家都知道字符集 LATIN1,LATIN1 對所有字元都是單位元組流處理,遇到不能處理的位元組流,保持原樣,那麼在以上兩種存入和檢索的過程中都能保證數據一致,所以 MySQL 長期以來默認的編碼都是 LATIN1。這種情形,看起來也沒啥不對的點,數據也沒亂碼,那為什麼還有選用其他的編碼呢?原因就是對字元存儲的位元組數不一樣,比如 emoji 字元 “❤”,如果用 utf8mb4 存儲,佔用 3 個位元組,那 varchar(12) 就能存放 12 個字元,但是換成 LATIN1,只能存 4 個字元。
怎樣解決MySQL中文顯示亂碼
1、修改安裝文件根目錄下的我的文件,搜索欄位默認特徵設置,設置其值為中國字元編碼或國際編碼之一,重啟MySQL伺服器;
2、修改資料庫編碼,在安裝目錄的根目錄下找到出現亂碼的資料庫對應的文件夾,進入文件夾,找到此資料庫的編碼配置文件,進行修改,重啟MySQL伺服器;
3、備份原資料庫數據,直接刪除此資料庫,重新創建資料庫並設置編碼,再重啟MySQL伺服器。
4、若仍出現亂碼,重裝系統即可。
顯示亂碼有許多原因:
這裡主要是MySQL資料庫中 因為**【編碼不統一】**造成的
Latin1是ISO-8859-1的別名,有些環境下寫作Latin-1,最終要改為utf-8
在資料庫中輸入查詢命令:
修改成功後的查看界面: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