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 如何獲取對象內存地址??
java中不建議直接獲取字元串內存地址,因為java不像c語言,獲取內存地址是C語言的強項,java的弱項。但是java內存地址還是有一個應用場景,就是判斷兩個字元串內存地址是否相等來判斷是否是同一個對象,用雙等號「==」來比較的。參考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Test01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tring str1=”abc”;
String str2=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輸出false
}
}
如何獲取到JAVA對象所在的內存地址
1、首先打開java構造方法代碼。
2、接下來就可以獲得網卡物理地址方法代碼。
3、然後得到獲得機器IP地址方法代碼。
4、然後得到獲得機器子網掩碼方法代碼。
5、然後得到獲得機器默認網關方法代碼。
6、然後得到獲得DNS方法代碼。
7、最後得到主函數測試方法代碼。
擴展資料
當使用80386時,必須區分以下三種不同的地址:
邏輯地址:機器語言指令仍用這種地址指定一個操作數的地址或一條指令的地址。這種定址方式在Intel的分段結構中表現得尤為具體,它使得MS-DOS或Windows程序員把程序分為若干段。每個邏輯地址都由一個段和偏移量組成。
線性地址:針對32位CPU,線性地址是一個32位的無符號整數,可以表達高達2³² (4GB)的地址。通常用16進位表示線性地址,其取值範圍為0x00000000~0xffffffff。對64位CPU,線性地址是一個64位的無符號整數,可以表達高達2⁶⁴ 。
物理地址:也就是內存單元的實際地址,用於晶元級內存單元定址。物理地址也由32位無符號整數表示。
電腦的內存(尤其是指主存)是由許多「內存地址」所組成的,每個內存地址都有一個「物理地址」,能供CPU(或其他設備)訪問。一般,只有如BIOS、操作系統及部分特定之公用軟體(如內存測試軟體)等系統軟體;
能使用機器碼的運算對象或寄存器對物理地址定址,指示CPU要求內存控制器之類的硬體設備,使用內存匯流排或系統匯流排,亦或分別之控制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及數據匯流排,運行該程序之命令。
內存控制器的匯流排是由數條並行的線路所組成的,每條線路表示一個比特。匯流排的寬度因此依電腦不同,決定了可定址之存儲單位數量,以及每一單位內的比特數量。
計算機程序使用內存地址來運行機器碼、存儲及截取數據。大多數的應用程序無法得知實際的物理地址,而是使用電腦的內存管理單元及操作系統的內存映射,為「邏輯地址」或虛擬地址定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內存地址
如何獲得java對象的內存地址
在java中內存中的對象地址是可變的,所以獲得的內存地址有可能會變化。要獲得內存地址也只能通過Unsafe的方法來獲得,如下代碼示例:
package com.bijian.study;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sun.misc.Unsafe;
public class Addresser {
//實例化Unsafe 類
private static Unsafe unsafe;
static {
try {
//得到field對象
Field field = Unsafe.class.getDeclaredField(“theUnsafe”);
//設置獲取地址
field.setAccessible(true);
unsafe = (Unsafe) field.get(null);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long addressOf(Object o) throws Exception {
Object[] array = new Object[] { o };
long baseOffset = unsafe.arrayBaseOffset(Object[].class);
int addressSize = unsafe.addressSize();
long objectAddress;
switch (addressSize) {
case 4:
objectAddress = unsafe.getInt(array, baseOffset);
break;
case 8:
objectAddress = unsafe.getLong(array, baseOffset);
break;
default:
throw new Error(“unsupported address size: ” + addressSize);
}
return (objectAddress);
}
//列印地址的長度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Object mine = “Hi there”.toCharArray();
long address = addressOf(mine);
System.out.println(“Addess: ” + address);
// Verify address works – should see the characters in the array in the output
printBytes(address, 27);
}
//調用此方法得到地址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Bytes(long objectAddress, int num) {
//循環列印得到的地址。
for (long i = 0; i num; i++) {
int cur = unsafe.getByte(objectAddress + i);
System.out.print((char) cur);
}
System.out.println();
}
}
運行結果: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