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全球數據規模的爆炸式增長,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數據萬物互聯、數據驅動一切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各種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MongoDB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員。MongoDB是一個開源、面向文檔的NoSQL資料庫,使用簡單、可靠、靈活、可擴展,且擅長以高效的方式存儲大量數據。該資料庫市場分額佔有率逐年遞增,很多互聯網公司選擇MongoDB作為自己的首選資料庫。
當我們需要對MongoDB內部進行管理時,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MongoDB官方提供的GUI工具,另一種則是使用MongoDB的命令行工具。其中使用MongoDB的命令行工具進行管理,尤其是在對大量數據進行操作或進行DBA管理時,效率要高於使用GUI工具。
一、安裝MongoDB
首先我們需要先安裝MongoDB。可以去官網 https://www.mongodb.com/download-center/community 下載所需版本的MongoDB壓縮包。如果下載速度比較慢的話可以使用國內鏡像站進行下載。
解壓縮後,將mongodb的bin目錄添加到環境變數中,如下所示:
export PATH=${PATH}:/opt/mongodb/bin
在Ubuntu環境中,也可以使用apt命令安裝MongoDB,以下是安裝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mongodb
二、啟動MongoDB
安裝完成後,接下來需要啟動MongoDB。在終端中輸入以下命令來啟動MongoDB:
mongod
啟動後,需要保持終端的運行狀態,因為如果終端被關閉,MongoDB也會被關閉。
三、連接MongoDB
連接MongoDB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使用MongoDB自帶的mongo命令行工具連接,另一種則是使用著名的MongoDB可視化工具,如Robomongo等,這裡介紹使用mongo命令行工具進行連接的方法。
首先在終端中執行以下命令來連接MongoDB:
mongo
如果MongoDB需要驗證,會出現如下提示:
MongoDB shell version v4.0.3 connecting to: mongodb://127.0.0.1:27017/ MongoDB server version: 4.0.3 >
在這個時候,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以進行驗證。
四、MongoDB常用命令
1. 顯示所有資料庫
下面的命令會列出伺服器上所有的資料庫:
show dbs
執行命令後,會顯示如下結果:
admin 0.000GB local 0.000GB test 0.000GB
可以看到,MongoDB默認會在伺服器上創建一個admin、一個local的資料庫,以及一個test的示例資料庫。
2. 創建資料庫
下面的命令可以創建一個名為test的資料庫:
use test
如果該資料庫不存在,MongoDB就會創建一個新的資料庫。
3. 插入數據
下面的命令將會插入一個名為person的文檔到test資料庫中:
db.person.insert({name:'zhangsan'})
4. 查詢數據
查詢test資料庫中的person的所有文檔:
db.person.find()
查詢結果如下:
{ "_id" : ObjectId("5c01f67a9075fa4a9f514c40"), "name" : "zhangsan" }
5. 更新數據
更新test資料庫中的person的name欄位為lisi:
db.person.update({name:'zhangsan'},{$set:{name:'lisi'}})
6. 刪除數據
刪除test資料庫中的person文檔:
db.person.remove({name:'lisi'})
總結
通過本文的闡述,我們可以熟悉MongoDB的命令行管理方式,包括安裝、啟動、連接和常用命令的操作。掌握這些基本的命令行操作,將能夠更加高效地管理、操作和維護MongoDB資料庫。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30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