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美團外美團外賣會員有什麼用處賣會員配送費差異導致了一場風波。
照理來說,會員應該享有更低的配送費的,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美團外賣這位會員反而承受了更高的配送費。
難道美團外賣推出會員制,就是為了向會員收取更高的配送費嗎?如果是這樣,恐怕沒人願意成為會員。
什麼是會員?會員就是個人和組織或企業之間,建立一種可持續、可信任的正式關係。這種關係是相互的,企業將提供給會員更好的福利,會員則有更高的忠誠度。
顯然,美團外賣沒有給會員更好的福利,透支了會員的信任,所以引發了這次公關危機。
會員制,作為一種重要的商業手段,自從上世紀80年代Costco發明以來,一直是廣大商家進行消費者忠誠度管理的神器。
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亞馬遜的Prime會員,好事多的會員,京東的Plus會員,等等。
會員制的好處顯而易見,今天一劉就與大家說說一下會員制背後的商業邏輯。
一,會員為什麼要花錢買?
亞馬遜的Prime會員剛開始只要79美元,後來是99美元,現在漲到119美元,京東 Plus會員是299元,天貓會員88VIP最低88元……為什麼這些會員都要花錢買?
這背後的商業邏輯就是讓你付出沉沒成本。
什麼是沉沒成本?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這些會員,一旦購買,概不退費,買了就套牢。這一招對那些搖擺用戶最有效,一旦成為會員,立馬成為忠誠用戶。
而且,許多會員為了使這個會費花得值,為了把這個沉沒成本從免郵費和商品的優惠中賺回來,會在所屬平台買得更勤快,更多。
調研機構CIRP的數據顯示,亞馬遜Prime會員每年平均在亞馬遜消費1200美元,非Prime會員僅500美元。

亞馬遜Prime會員
星巴克會員的消費頻次是非會員的三倍,而且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長。
從理性角度考慮,花掉的會員費是一筆收不回的沉沒成本,你之後買東西再怎麼划算也不會把錢賺回來的。但是,人感性的時候多,很難抗拒那種要賺回來的心理。
阿里巴巴 88 VIP 負責人段玲的一句話也驗證了這一點:「消費者會認為花了 88 元買了這張卡,就得把 88 元賺回來。這是會員消費的出發點,」。
二,為什麼會員還分等級?
會員制本身就可以理解為區別對待消費者——消費者通過支付或不付年費的同時,也告訴了商家,哪些需求和產品是我需要或不需要的。對於商家來說,不同類型的顧客價值不一樣。
山姆會員店有一個260元的普通會員,2018年的時候還推出了一個更高等級的「卓越會員」,年費是680元。當然,多出400多元,能夠獲得的權益和服務也更多,有積分返券、齒科服務、生活服務和網購免郵等。

山姆會員店
京東有普通會員和京東Plus會員之分,價格和權益都不一樣。
亞馬遜也有類似的會員等級。
為什麼會員還要分等級呢?
表面上來看,一是為了提高會員的復購率和黏性。
一個人想賺回 680 元的動力,總比賺回 260 元要大一些,會來得更勤快,買得更多。
二是為了進行消費分層。
不同的消費者,對商家的價值都是不一樣的。你願意掏更高的會員費,說明你比一般會員消費能力更強,是一隻肥羊,可以向你推薦價格更高的商品,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
有一個奢侈品商家說,希望淘寶能有年費8888元的會員,這樣的人群和他們品牌的目標消費者更接近。
這樣,他們投放廣告的時候就能做到更精準,有的放矢。
一個會員制度,就把用戶分為了非會員,普通會員和高級會員,等級制度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看到這裡,也許你已經明白了,會員和會員等級背後的商業邏輯就是,價值歧視。
非會員價值最低,一般向其推薦低價格的商品;
普通會員價值中等,一般向其推薦中等價格的商品;
高級會員價值最高,一般向其推薦奢侈品等價格高昂的商品。
這樣,商家的利益就達到了最大化。
至於美團外賣會員,配送費反而比非會員更高,可能是平台覺得會員是外賣重度用戶,能接受更高的配送價格,只是沒想到出現了意外。
但同時,這件事也告訴廣大消費者,不要輕易成為會員。會員雖然有你無法拒絕的福利,但是,所有你看得見的優惠,都會以你看不見的方式,加倍還回去。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