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大社交軟體之一的探探「手機探探是幹什麼的」

2020年12月8日的一場行業大會上,探探聯合創始人潘瀅動情演講,潸然淚下。

她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因為探探,兩位年輕人無意中匹配成了一對,他們一見傾心、徹夜長談,單純地喜歡著彼此,但男孩一直拒絕女孩見面的請求。後來,男孩說自己身患絕症,不想拖累女孩的人生,但女孩還是選擇在男孩人生的最後時刻陪在他身邊。

從相識到相愛,再到生離死別,他們的故事一共才過了五個多月,但這段經歷已經刻在了所有聽眾的腦海里。在探探上,這樣的匹配已經發生了超過200億次,每次匹配之後,都可能產生一段令人回味深長的愛情故事。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演講中的潘瀅

「想要為年輕人做一款社交軟體,可以自己主動尋找中意的人,也不會因為先表白而尷尬。」潘瀅這樣介紹探探的初心。

從需求層次的角度來看,「尋找中意的人」是「愛與歸屬」需求的一部分,人對於這方面的需求,僅次於對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不折不扣的必需品。探探,則是從演算法、機制和網路平台的角度,拿出一份滿足「愛與歸屬」需求的解決方案。

同時,也有一個現象值得人們深思——2014年至今,探探已經生長、發展了整整六年。在這六年間,無數模仿者如過江之鯽,後浪推前浪,但笑到最後的仍是探探。

這是為什麼呢?

在探探相識並結婚,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在知乎,有數萬人關注過這樣的問題:「在探探上找到另一半並結婚,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和人們對網路交友平台的普遍認知不同,確確實實有不少人在知乎上分享找到走入婚姻殿堂的另一半的經歷。不分職業、不分地域,甚至不分「顏值」高下,探探成就了很多本來沒有「緣分」的人們,讓他們藉助這個平台走到了一起。

「當年,我們那一代人如果沒有QQ,很多人就將難以走出孤獨。」現在,潘瀅希望探探提供的不僅僅是虛擬陪伴,「我們更希望人們走下網路,在現實生活中認識。」

而擺在探探面前的,仍然是一大片尚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沒有被互聯網產品關注的痛點。

比如,「孤獨」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大生活新常態。

2020年8月,探探發布了一份關於「獨居青年」的報告,超過2萬份有效樣本中,近半被調研者表示「目前一個人居住」。他們身處前所未有的鬧市,工作中、網路上,都有很多人圍繞在他們身邊。但回到自己的住所,他們不得不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孤獨。

在社交圈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破解「孤獨」毫無疑問是個難題。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難題,則是「脫單」。

尋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伴侶,難度並不亞於消解孤獨、建立更廣泛的社交關係。特別是對於相對內斂、保守的國內女性用戶來說,在安全、愉悅的氛圍中找到能夠長久相伴的伴侶,是一個被長期忽視的巨大需求。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探探

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網路平台並不多——一定量的用戶基數、真實的社區氛圍、良好的產品交互設計等等,都是破解「孤獨」難題、幫助用戶順利脫單的必要因素。探探,就是其中一個。

探探的優勢,在95後、00後等「Z世代人群」這些互聯網原住民成長起來之後更加凸顯。相比80、90後,他們更習慣於藉助網路社交平台尋找志趣相投的人,「擴列」(擴充聯繫人列表)、「語C」(語言Cosplay,一種交流方式)、「處CP」(類似於網戀)等很多人看不懂的社交類辭彙,都是被Z世代人群發明並使用的。

這也不難看出,Z世代人群對社交的需求,已經遠遠高出了80後、90後。探探這類社交產品,則是一種極為「高效」的平台,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在虛擬空間尋找「真實感情」的願望。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90後用戶佔到了探探總用戶數量的80%,95後、00後也成了探探新增用戶的主力。

暖男養成器?探探的「妙用」遠不止這些

截止2020年12月,探探的累計註冊用戶突破4億,實現互相匹配超過200億次。

200億次匹配的背後,是更多次的左右滑動;能夠讓用戶堅持「滑動」下去的,則是一整套機制、演算法和產品設計的緊密配合,給用戶提供了良好的網路社交體驗。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先說演算法。探探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App上的活躍用戶里,平均男生每天會滑200張照片,女生會滑300張,女性用戶的活躍度是男性用戶的1.5倍。這可能有一點出乎意料,但背後的原因又特別好理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女生用戶在等著男生來追求,很少女性有勇氣,主動去追求你真正喜歡的男生。

但在探探上,很多女性第一次體驗到了主動挑選的權利,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挑選你真正喜歡的人,而不是又回到一個被動等待、被別人挑選的地位,這就是這些數字背後真正的由來。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性用戶一般只「右滑(喜歡)」6%的人,而男性用戶「右滑」喜歡的比例高達60%。這說明,女性用戶的行為習慣更有助於幫助演算法的進化,並提升男女用戶之間的匹配概率。

也正因如此,探探上的女性用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護,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選擇心儀的聊天對象。

在這種機制之下,探探不僅是一款「對女性最友好的社交平台」,也能通過演算法「鼓勵」男性用戶提升表達能力、主動尊重女性。比如,男用戶資料不齊全、被舉報會扣分:資料真實可信、賬號無舉報記錄則加分,演算法會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分數高低,排列男用戶的展現順序。在AI、演算法的約束和引導下,探探幾乎成了一款「暖男養成遊戲」。

這種高效、精準的用戶匹配演算法實現起來並不容易。與電商行業人與物的匹配不同,探探面對的是男女用戶雙方的不確定性。於萬千人海中,為兩個素昧謀面的男女匹配他們各自感興趣的人,這種背後的難度是人與物匹配的指數倍。僅僅是展示用戶形象的演算法,探探創始人王宇就調整過數千次。

「對網路交友產品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能否保證給用戶帶來需要的獨特價值——交友成功率。」在一次採訪中,潘瀅一語道破探探如此看重演算法匹配的原因。

而從產品設計上,探探在很多細節上頗費心思,來幫助用戶更好地展現個性特質,並守住真實性的底線。

據觀察,大部分男性用戶並不擅長和陌生對象找到合適的開場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探探在聊天中推出了「真心話大冒險」、「閃聊」等場景化功能,幫助用戶能夠在「玩」的過程中破冰,避免「見面就表白」的尷尬。另外,個性標籤和豐富的表情包,也能幫助探探用戶更好地與匹配對象交流。

在保證用戶的「真實」上,探探同樣頗費心思。首先,基於地理位置的推薦模式,讓探探上匹配到的用戶更有機會發展出線下見面的可能,找到生活在身邊範圍內的、志趣相投、生活方式相近的人。與此同時,探探通過真人實名認證、一鍵舉報制度和7×24小時在線客服,給用戶提供一個安全、安心的社交環境。

克制與進取:探探如何平衡商業化和用戶體驗

與外界想像的可能不同,探探這款「對女性空前友好」的產品核心管理團隊中,男性佔了大多數。在設計和運營產品的過程中,如何處理理性與感性的關係,在女性思維與男性思維中遵照平衡,也是一件頗具挑戰性的事情。

潘瀅的專業是經濟學,理性思維能力很強,對於捕捉年輕人社交行為上有著敏銳的洞察;她也能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用感性思維來處理好商業化和用戶體驗的關係。

在一些人看來,探探在產品演進上似乎是一家「慢公司」。就拿「左滑右滑」的核心功能來說,連續6年來始終沒有變過,對於商業化也並不盲目追求速度。這與它的用戶數量和使用時長增速很不相稱,相比互聯網行業快速的產品迭代來說,也「冷靜」了許多。

對於產品的態度,探探堪稱「克制」。

「不輕易上線新功能,要經過多輪次測試組來驗證使用體驗。」新功能上線之前,兩位創始人王宇和潘瀅都會和產品團隊密集溝通討論,一定要經過驗證再對產品做出調整。對於產品的打磨和社區生態的優化,始終都是探探管理層的工作重心。特別是對於商業化上的謹慎,更體現著探探對用戶體驗的高度投入。

但基於對網路社交發展的洞察和發展趨勢預判,探探還是在產品上做了很多敏捷的改變。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發現,「找個可以一起卸載的ta」,一度是很多用戶在探探上的簽名。用戶用完即走,顯然不是產品延續的長久之計。這就對移動社交產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未來,它要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向多元化內容和更豐富的平台生態方向發展。

對此,探探在2020年上半年開始上線「發現頁」,試水直播功能,以求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社交產品使用體驗。在未來,還可能將藉助智能演算法的強大算力,發展以趣緣圈子和線上社群,並通過平台主導或自組織的方式舉辦線下聚會,實現網路社交的線下延伸,從更多、更廣的層面為用戶提供社交價值,滿足用戶的「破圈交友」需要。

左右滑這麼簡單,探探憑什麼捕獲4億年輕人

「年輕人的婚戀是絕對的剛需。尤其是年輕女性,更願意選擇光明正大的交友平台,找到一生的歸宿。」

網路社交之於用戶的意義,潘瀅深信不疑。在對行業的深刻認知和洞察的指引下,探探也能發揮出的演算法、產品和交互機制的優勢,為更多年輕人「脫單」」破圈交友「服務。

而在刺蝟公社看來,平台業務日益豐富、使用場景更加多元,將是網路社交產品新的潮流。對此,探探已經提前試水直播、圈子等新的場景,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新玩法和社交體驗。在未來,探探還將持續、穩定地提供著新的用戶價值。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916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9 12:41
下一篇 2024-12-29 12: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