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感測器工作原理和應用「身體感測器是什麼意思」

隨著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很多人家裡或多或少都有幾件能用APP控制的電器,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是不用動手點點點,不用說話,自動感知一切來執行相應的場景。要讓你的家有「感覺」,必不可少的配件就是感測器。今天這篇文章會給大家介紹智能家居中最重要的感測器之一——人體感測器。

【上】入門篇:人體感測器的基礎知識及入門用法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各種品牌,各式各樣的人體感測器

目錄

一、人體感測器是什麼?

二、人體感測器入門玩法:基礎場景搭建

三、人體感測器進階玩法:複雜場景搭建

【預告下篇】人體感測器的高級玩法

一、人體感測器組合玩法:多條件智能場景

二、人體感測器高級玩法:多設備聯動及輔助安防

三、實際應用中的小技巧


一、人體感測器是什麼?

1.基礎原理

人體感測器,嚴謹來說應該叫「物體移動感測器」(因為它並沒有人形檢測功能,寵物或其他移動的物體都有可能觸發它),是智能家居關鍵感測器之一。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人體感測器判斷邏輯手繪草圖一張

人體感測器的工作原理:當人走入感測器監測範圍內,人體感測器便會被觸發(有人),然後聯動其他智能設備,比如最常見的開燈。當人走出感測器監測範圍,設定時間內無人移動,人體感測器被觸發(無人),聯動其他智能設備,比如最常見的關燈。

2.通訊類型

目前人體感測器的類型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藍牙,一種是Zigbee。

藍牙類人體感測器最大的優勢是無需再單獨購買一個「網關」設備,只要家裡有帶藍牙網關功能的小愛音箱或其他有藍牙網關的智能電器就可以實現感測器聯網,並且聯網操作流程相對簡單,而目前藍牙類感測器的弊端是相對更費電一些,一個電池的續航時間是8個月-12個月。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不同品牌不同協議類型的人體感測器

Zigbee類人體感測器最大的優勢是更省電,一個電池的續航時間是12個月-18個月,而弊端就是需要再單獨購買一個「Zigbee網關」,並且操作流程相對複雜一些。

關於穩定性/延遲速度/本地通訊這三個方面,目前Zigbee類會略勝一籌,尤其是本地通訊方面會更好。而藍牙類的本地通訊據目前收到的消息是米家app已經在著手開發,不久後便會實現,藍牙的穩定性和延遲速度方面雖然剛才提到Zigbee會略勝一籌,但這僅僅是從發燒級用戶的極致體驗角度來說的,我個人的實際使用體驗是比較「無感」,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差別,所以大家也不必擔心藍牙類感測器可能會不好用的問題。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Zigbee感測器需要搭配Zigbee網關使用,日常使用體驗與藍牙基本相似

綜上所述:對於入門級用戶來說,更推薦藍牙類人體感測器,畢竟大家只是個入門體驗,更低的體驗成本和更簡單的操作流程最重要,至於說電池費電的問題,一年換一個電池應該也還好,等大家入門完成變成高手後再考慮嘗試Zigbee也未嘗不可,到時一個「多模網關」就可以實現藍牙/Zigbee設備的兼容使用了,而且科技技術一直在發展,誰知道未來又出現啥新技術了呢。

3.注意事項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筆者家目前正在使用的幾種感測器

監測範圍:7米探測距離,130度感應範圍,安裝位置高一些效果會更好,門框上部屬於比較理想的位置。

通訊距離:與網關通訊,正常工作距離為10-15米(無阻擋理論距離),實際想要保證通訊正常,感測器和網關中間最多隔一堵牆為好,阻擋太多可能會造成看似能連上但延遲會比較嚴重。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安裝位置高一些覆蓋的感應範圍會更大一些

Wi-Fi環境:這裡是想跟打算入門或剛入門智能家居的小夥伴們說一下,一定要重視家裡的路由器,不要拿個一百多塊的路由器帶動全屋(它是帶不動滴),性能差的路由器會導致「掉線/延遲/假在線」等嚴重問題。所以如果想玩智能家居,第一步先把家裡Wi-Fi環境給搞好哦。(家用路由器這塊也是個比較深的坑,我們也走過一些彎路,回頭等我鼓足動力再寫一個關於家用Wi-Fi的文章吧,沒辦法我太懶了,哈哈~)

4.添加設備:

大家仔細通讀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和米家app上的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即可,這裡主要說一下藍牙類「人體感測器」在走完添加設備流程後,需要大概5分鐘時間自動連入附近的「藍牙網關」(小愛音箱或帶藍牙網關的電器),所以藍牙類的新設備剛剛添加進米家app後大家不要著急使用,去喝點水上個廁所啥的,過一會兒就OK了。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二、人體感測器入門玩法:基礎場景搭建

1.開燈: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如圖,實際場景描述:人走進一個房間,燈會自動打開,從此不必再用手去摸索著電燈開關了,尤其是對家裡小朋友極為方便(小朋友個子比較小,摸不到電燈開關),對客人更是一個裝X且友好的體驗。(我家的開關都落一層灰了,因為不需要去按它)

2.關燈: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如圖,實際場景描述:人離開房間,設定時間內沒有人移動,燈會自動關閉;記得以前經常會看到電燈開關附近會貼著「隨手關燈」四個大字,目的就是起到環保節能/節省電費/降低硬體損耗,而家裡除了以上四個方面以外還要再加上「省事」,從此不必再擔心沒有隨手關燈被家人「譴責」,也不必再擔心一時疏忽某個燈亮一晚上,給心裡減少了一份負擔,有時提高生活品質就是這麼簡單。

三、人體感測器進階玩法:複雜場景搭建

1.移動+光照組合開燈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大家可能會擔心白天房子里光線很充足時還是會自動開燈,其實只要選擇帶「光線感應」功能的人體感測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圖,實際場景描述:選擇「有人移動且亮度暗」作為觸發條件,當白天走廊光線充足時有人經過也不會自動開燈滴;而白天陰雨天或太陽落山導致走廊光線偏暗時,有人經過就會自動開燈了。(是否開燈就交給智能去判斷吧,再也不用糾結半黑不黑的時候是否應該開燈了)

2.時間範圍開燈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我們還可以通過「生效時間段」設置某個特定時間段自動開燈,或者讓燈在某個時間段以某種亮度和色溫亮起(需要智能燈具配合,如智能吸頂燈/智能燈泡/智能筒燈等)。

如圖,實際場景描述:夜晚家中不需要亮如白晝,反而需要體現家的溫暖,所以我設定的是晚上八點到第二天六點採用「溫馨模式」亮起,在這個時間段內有人走到門廳,智能筒燈和燈帶就會自動降低亮度和調整色溫進行照明。(我認為日常生活需要「儀式感」,而燈光是重要載體之一,如果家中有小朋友的話,燈光還能起到分隔時段,營造睡眠氛圍,督促小朋友按時上床睡覺的作用。)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明亮模式和睡前的溫馨模式燈光對比

3.感測器組合開燈

我們還可以將「人體感測器」與多個感測器或設備組合起來使用,比如用「門窗感測器」來幫助「人體感測器」判斷是否需要開燈。(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門窗感測器」,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如圖,實際場景描述:我將鋼琴的人體感測器與鋼琴蓋的門窗感測器進行了組合,當鋼琴蓋打開著的時候有人在鋼琴附近移動,鋼琴燈和氛圍燈會自動打開(如果鋼琴蓋開著很大概率說明小朋友隨時要彈鋼琴,當然也不排除忘了關鋼琴蓋了,哈哈);但是當鋼琴蓋關閉著的時候有人在鋼琴附近移動,鋼琴燈和氛圍燈就不會自動打開了。(如果鋼琴蓋關著就說明小朋友暫時沒有彈鋼琴的想法,所以鋼琴燈和氛圍燈也就沒必要打開了,既智能又節能)

「上」智能家居入門篇-人體感測器該怎麼用?

彈琴時自動開燈,根據溫濕度聯動風扇、空調等設備

結語:

在所謂的「AI」概念被炒得火熱的今天,其實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套智能家居體系能夠全自動地為用戶打造個性化智能場景。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太一樣,而家庭中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有差異,不可能有一個模板適用所有家庭的,作為「家庭人工智慧大腦」的你,需要不斷地去摸索和調整場景設置,以適應家人的需要。希望有一天,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探索,讓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起來,無感融入我們的生活。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880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8 17:32
下一篇 2024-12-28 17:3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