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區團購的興起,一些市民把「家門口」提菜當成了一種習慣。就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社區團購隊伍時,卻有人發現這種新型的買菜模式,還需要提供更有品質的服務。少秤和找不到提貨點,成為了消費者遇到最突出的問題。
– 1 –
社區團購火熱
自提點一天能做幾百單
方便之餘 亦有市民吐槽體驗感欠佳
團購菜品是否足秤
不少消費者未留意




興起於不久社區團購,成為了越來越多長沙市民採購菜品的方式。上午十點多,位於長沙開福區金泰路這家小超市門口,堆滿了團購平台送來的菜。





團長忙著清點商品,他們要負責把貨準確地發給每個客戶。因為位於小區門口,開團時間長,這家自提點一天能做到四五百單,而在去年疫情時,達到過八百單。



最常見的是蔬菜、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一些居民說,方便和便宜是他們選擇團購平台的主要原因。





當然,也有市民在團購商品時,有過一些不太愉快的體驗。



長沙市民:有些東西不好啊,你看著東西好,買回來的不好。我就不要。


雖然各平台都有售後服務,但居民總覺得是件麻煩事。這家自提點的負責人說,他們在顧客提菜之前,會把品質不太好的菜品清點出來,盡量不發給顧客。




因為團購菜品大多都是散裝稱重的商品,那麼這些菜品是否足稱,不少消費者忽略了這個問題。
長沙市民:反正只有那麼多錢嘛,呵呵,無所謂。
長沙市民:只是少一點,我也感覺不出來。對我來說,只要品質不是太差。
– 2 –
網購蔬菜 記者實測四家平台
難尋自提點 聯繫不到「團長」
「橙心優選」訂購5件菜品
實際到貨4件
社區團購平台都有自己的售後服務,但如果為了幾斤幾兩的小菜還得去售後維權,著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針對市民反映的,菜品的品質難保證,收貨時發現缺貨,重量是否足稱等問題,記者通過常用的幾大平台選購了一些蔬菜水果,進行實測。實測情況,喜憂參半。
第一天的調查,記者通過興盛優選、十薈團、橙心優選等平台購買了一些蔬菜水果。




前一天晚上,記者在其中一家平台購買了空心菜、辣椒、菠蘿等商品,並選擇了馬欄山附近這家「羅莎蛋糕」作為自提點。

(自提點)地址標得很清楚,開福區綠葉水果,金馬路120號,羅莎蛋糕的廣電店,還配上了一張封面小圖。
但是記者前往自提點卻被店員告知,壓根不知道他們是「自提點」這回事。





記者只得又根據頁面提供的自提點電話聯繫「團長」。


當天,記者來到另一家自提點發現,通過橙心優選平台預定的5件商品,只送達了4件。


因為缺一份預定的新鮮腿肉,記者只能選擇售後退款。那麼,記者選購的這些團購商品是否足稱呢?記者在市內走訪了幾家團購自提點,老闆均表示,平台送來的商品都足稱。








不過有相當的市民對「是否足秤」這個問題持懷疑態度。


記者:一斤的東西,誤差在多少你覺得正常的?
長沙市民:50克左右吧。
– 3 –
平台隨意標註正負值
這種行為不合適
六家網購平台
三家有「不足秤」現象
有市民認為一斤商品少幾十克能接受;也有市民認為,標註多重就應該給多重。實際上,我國對零售商品的稱重,有著嚴格的規範,商品的重量只能優於標準,而不能低於標準。
記者調查發現,六家團購平台有五家都對重量進行了正負偏差標註,有些高達150g。只有盒馬集市一家,沒有標註。




那麼這些商品會不會足稱呢?記者帶著從六家網路平台購買的菜品,來到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工作人員找來一台精度達0.1g的天平對菜品進行復稱。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商家隨意標註重量正負值的行為不合適,我國《零售商品稱重計量檢驗規則》對商品稱重計量有著明確要求。


記者和工作人員一起,對每一件菜品進行稱重。

這個標註250g,264g,沒問題。大蒜,這個是500g,差一點點492,這個允許有20g。生菜450g,有一點點多。
記者核查發現大部分商品,重量都沒有問題,有些還比標註偏重。但橙心優選夠得的4件商品中有兩件偏輕。

芋頭505g,差不多。香蕉標註500正負30g,只有471g。10g,去皮以後香蕉只有461g。
實測結果超過20g,負偏差值。而花甲差得更多。




對於肉、蛋、海產品等,允許計重負偏差值更小。
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商品量室主任 李丁:高於6元每公斤,在30元每公斤以下的,我們也有規定,我們允許偏差是5g。
興盛優選平台的土豆,也有少稱的現象。

記者對商品逐一稱量之後發現,六大平台中橙心優選的花甲和香蕉,興盛優選的土豆,都沒有達到國家的計量要求

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商品量室主任 李丁:比如說我規定正負20g,你標註的正負30g,嚴格來說是不允許的,你標註的應該也在允許的範圍內標註。

工作人員強調,平台不得隨意標註正負值,而且商品重量必須優於或等於負偏差。市民一旦發現,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投訴。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