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簡單的 python 程序中,我們需要生成斐波那契數列。這是一個初級 python 程序。
要理解這個例子,您應該了解以下 Python 編程主題:
- Python 函數
- Python 循環
- Python 決策語句
python 中如何用遞歸生成斐波那契數列?
斐波那契數列是通過取前面兩個數之和計算出來的一系列數。例如,從零開始,數列將是 0,1,1,2,3,5…我們在之前的 python 程序中討論過斐波那契數列。在這個 python 程序示例中,我們使用遞歸來列印斐波那契數列。所以我們必須知道 python 中的遞歸是什麼?遞歸被定義為直接或間接調用自身的函數。在這個簡單的 python 程序中,我們使用了遞歸,這意味著我們每次都用小於 1 的數字調用函數本身,直到 n 小於或等於 1。
在這個初級 python 程序中,我們需要接受斐波那契數列中所需的項數,並將該值存儲在變數中。使用 python 中的if
條件檢查 num 是否小於或等於零,如果是,使用for loop
顯示「輸入正整數」else
,直到間隔並調用斐波那契函數。在該功能中,我們檢查 n 是否小於或等於 1 。如果是,返回數字 n 。否則遞歸調用函數。
演算法
步驟 1: 使用 python 語言的輸入函數從用戶處接受 n 的值,並將其存儲在interms中。
STEP 2: 使用 if 條件檢查間隔是否小於零,如果條件滿足,我們必須列印輸入正整數。
步驟 3: 用 else 列印斐波那契數列。
STEP 4: 使用 for 循環從 1 到interms並調用函數 fibo() 並使用 python 編程語言中的 print 列印結果。
定義函數 fibo(n):
STEP 1: 檢查 n ,即用戶參數小於等於 1 。
步驟 2: 如果是,返回 n 的值。
STEP 3: 否則調用傳遞參數為 n-1 和 n-2 的函數
STEP 4: 將 n-1 和 n-2 的值返回給 python 編程語言。
Python 源代碼
def fibo(n):
if n <= 1:
return n
else:
return(fibo(n-1) + fibo(n-2))
n = int(input("How many numbers? "))
if n <= 0:
print("Please enter a positive integer")
else:
print("Fibonacci sequence:")
for i in range(n):
print(fibo(i))
輸出
How many terms? 5
Fibonacci Series
0
1
1
2
3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