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是一門強大而靈活的編程語言,擁有多種循環結構,其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就是for循環語句。for循環可以對一個序列(如列表、元組或字元串)中的元素進行遍歷,也可以對任意可迭代對象(Iterable)進行遍歷。for循環語句的基本格式如下:
for 變數名 in 序列:
循環體代碼塊
其中,變數名
表示當前遍歷到的元素,序列
則表示需要遍歷的對象。
一、循環遍歷序列
for循環語句最常見的應用場景就是對序列進行遍歷。下面的示例代碼展示了如何遍歷一個列表,並計算其中所有元素的和:
numbers = [1, 2, 3, 4, 5]
sum = 0
for num in numbers:
sum += num
print("列表元素之和為:", sum)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列表元素之和為: 15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列表numbers
,並通過一個for循環語句遍歷其中所有元素,累加到變數sum
中。最後,輸出sum
的值。
除了列表以外,for循環語句也可以遍曆元組、字元串等序列類型:
str = "hello, world!"
for letter in str:
print(letter)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h
e
l
l
o
,
w
o
r
l
d
!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字元串str
,並通過for循環語句遍歷其中所有字元,將每個字元逐一輸出。
二、循環遍歷可迭代對象
除了遍歷序列對象,for循環語句還可以遍歷任意可迭代對象。可迭代對象是指具有__iter__()
方法的對象,該方法返回一個迭代器(Iterator)。下面的示例代碼展示了如何遍歷一個自定義的可迭代對象:
class Fibonacci:
def __init__(self, n):
self.n = n
self.current = 0
self.next = 1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if self.current < self.n:
num = self.current
self.current, self.next = self.next, self.current + self.next
return num
else:
raise StopIteration
fib = Fibonacci(10)
for num in fib:
print(num)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0
1
1
2
3
5
8
13
21
34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Fibonacci類,該類實現了__iter__()
和__next__()
方法,使得Fibonacci對象成為了一個可迭代對象。在for循環語句中,通過遍歷Fibonacci對象,依次輸出其中的前n
個斐波那契數列數字。
三、循環遍歷字典
for循環語句還可以用於遍歷字典對象。當遍歷字典時,for循環語句會返回鍵-值對(Tuple)。
dict = {'a': 1, 'b': 2, 'c': 3}
for key, value in dict.items():
print(key, value)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a 1
b 2
c 3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字典對象dict
,並通過items()
方法獲取其中所有的鍵值對。在for循環語句中,通過循環遍歷鍵值對,將每個鍵和其對應的值依次輸出。
四、循環控制語句
for循環語句還支持多種控制語句,用於控制循環的執行流程,包括break
、continue
和else
。
break
語句
break
語句用於跳出當前循環,不再執行之後的循環體。下面的示例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break
語句:
numbers = [1, 2, 3, 4, 5]
for num in numbers:
if num == 3:
break
print(num)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1
2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列表對象numbers
,並在for循環語句中遍歷其中所有元素。如果當前遍歷到的元素等於3,就使用break
語句跳出循環。
continue
語句
continue
語句用於跳過當前次循環,直接開始下一次循環。下面的示例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continue
語句:
numbers = [1, 2, 3, 4, 5]
for num in numbers:
if num == 3:
continue
print(num)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1
2
4
5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列表對象numbers
,並在for循環語句中遍歷其中所有元素。如果當前遍歷到的元素等於3,就使用continue
語句直接開始下一次循環。
else
語句
在for循環語句中,還可以使用else
語句,該語句會在循環結束後執行一次,除非循環被break
語句提前終止。下面的示例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else
語句:
numbers = [1, 2, 3, 4, 5]
for num in numbers:
if num == 0:
break
else:
print("沒有找到0")
運行上述代碼,輸出結果如下:
沒有找到0
上述代碼中,定義了一個列表對象numbers
,並在for循環語句中遍歷其中所有元素。如果找到了值為0的元素,則使用break
語句終止循環,否則執行else
語句,並輸出沒有找到0的提示信息。
總結
本文介紹了Python for循環語句的基本用法,包括遍歷序列、遍歷可迭代對象、遍歷字典、循環控制語句等方面的內容。for循環語句是Python編程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循環結構之一,掌握其基本用法對於開發高效、優雅的Python應用程序非常重要。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