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C語言與單片機C語言的區別是什麼?
單片機c語言比起普通C語言增加了一些基本的指令,變數的賦值是16進位,當然單片機c語言只牽涉到普通c語言的基礎部分。
C只是一種高級語言。它除具有一般高級語言的功能特性外,它可以很好的操作底層的硬體介面。在C語言的基礎上,如果你把一些單片機的埠或特殊功能寄存器加於定義,使之方便於在 寫語句的時候,直接直觀的編寫。這樣就差不多是單片機C語言。而C語言的特性差不多都可以用於單片機C語言,因為它們的編譯機理都是一樣的。
C51本質就是C,是為在單片機上使用C而出來的,如果C不牢固,還是多掌握一點C再學C51,不過新增的知識也不少,而且基本上跟C無關。
其實c51要比純c簡單很多,基本上就是for,while,switch等等。寫單片機代碼,基本上就是按照
那些晶元的時序來操作它,語法和演算法上要求不高,對c的基礎要求也不是很高。
單片機和C語言有什麼關係嗎
語法、運算符和變數規則都一樣,由於CPU不同,所以庫函數都不一樣。在普通C中常用的頭文件是stdio.h,在單片機(51為例)常用的頭文件是reg51.h或reg52.h。單片機面向的是硬體環境更多一些。常用函數printf,普通C中輸出到屏幕,單片機中輸出到串口。等等,具體的需要自己去挖掘。
單片機 c語言編寫
單片機C語言編寫與普通電腦C語言類似,只不過硬體成分更多些。比如: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code ledtab[]={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
unsigned char sec=0,min=0,hour=12,scanled;
unsigned char key,time;
unsigned char disdat[6];
sbit K=P1^0;
void dischg()
{
disdat[0]=sec%10;
disdat[1]=sec/10;
disdat[2]=min%10;
disdat[3]=min/10;
disdat[4]=hour%10;
disdat[5]=hour/10;
}
void t0isr() interrupt 1 //秒計時
{
TR0=0;
TH0=0x3c;
TL0=0xb0;
TR0=1;
time++;
if(time==20)
{
time=0;
sec++;
if(sec59)
{
sec=0;
min++;
if(min59)
{
min=0;
hour++;
if(hour23)hour=0;
}
}
}
dischg();
}
void t1isr() interrupt 3 //顯示
{
TH1=0xec;
TL1=0x78;
switch(scanled)
{
case 0:
P2=0x01;
P0=~ledtab[disdat[5]];
break;
case 1:
P2=0x02;
P0=~ledtab[disdat[4]];
break;
case 2:
P2=0x04;
P0=~ledtab[disdat[3]];
break;
case 3:
P2=0x08;
P0=~ledtab[disdat[2]];
break;
case 4:
P2=0x10;
P0=~ledtab[disdat[1]];
break;
case 5:
P2=0x20;
P0=~ledtab[disdat[0]];
break;
default:break;
}
scanled++;
scanled%=6;
}
main()
{
TMOD=0x11;
TH0=0x3c;
TL0=0xb0;
TH1=0xec;
TL1=0x78;
EA=1;
TR1=1;
ET0=1;
ET1=1;
sec=50;
min=59;
hour=23;
scanled=0;
time=0;
key=0;
dischg();
while(1)
{
if(K==0)
{
while(K==0);
key++;
key%=2;
}
switch(key)
{
case 0:
TR0=1;
break;
case 1:
TR0=0;
break;
}
}
}
C語言與單片機C語言的區別 急求
單片機c語言比起普通C語言增加了一些基本的指令,變數的賦值是16進位,當然單片機c語言只牽涉到普通c語言的基礎部分。具體體現在:
1、單片機中C的語法一般都對 ANSI C有些擴展,及一些特殊寫法 如C51擴展的 data xdata bit sbit 一類的,還有一些中斷程序寫法 void int() interrput 1 一類的。
2、C是一門語言,由對應平台的編譯器編譯成對應平台彙編的程序,各平台的彙編不一樣,當然編譯器也不一樣 DOS上的TC2 TC3 WINDOWS上的VC 8051的C51都有自已的編譯器 。具體區別是由編譯器決的,只能參考對應的編譯手冊,即使同種平台不同的編譯器對C的擴展也有不同。
3、單片機c語言編程是基於C語言的單片機編程。單片機的C語言採用C51編譯器(簡稱C51)。由C51產生的目標代碼短,運行速度高,存儲空間小,符合C語言的ANSI標準,生成的代碼遵循Intel目標文件格式,而且可與A51彙編語言PL/M51語言目標代碼混合使用。
C51本質就是C,是為在單片機上使用C而出來的,如果C不牢固,還是多掌握一點C再學C51,不過新增的知識也不少,而且基本上跟C無關。
4、C只是一種高級語言。它除具有一般高級語言的功能特性外,它可以很好的操作底層的硬體介面。在C語言的基礎上,如果你把一些單片機的埠或特殊功能寄存器加於定義,使之方便於在 寫語句的時候,直接直觀的編寫。這樣就差不多是單片機C語言。
C語言的特性差不多都可以用於單片機C語言,因為它們的編譯機理都是一樣的。
擴展資料:
C語言:
C語言是一門通用計算機編程語言,廣泛應用於底層開發。C語言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產生少量的機器碼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
儘管C語言提供了許多低級處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著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個標準規格寫出的C語言程序可在許多電腦平台上進行編譯,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處理器(單片機或稱MCU)以及超級電腦等作業平台。
C語言是一門面向過程的計算機編程語言,與C++,Java等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有所不同。
其編譯器主要有Clang、GCC、WIN-TC、SUBLIME、MSVC、Turbo C等。
單片機的C語言:
單片機軟體設計使用C語言作為編程開發軟體,採用模塊化的程序結構,設計了按鍵模塊程序、RFID模塊程序、日曆時鐘模塊程序、GPRS模塊程序、顯示存儲模塊程序等,並編寫系統主程序,將五個程序模塊組合在一起,實現單片機控制系統的整體功能。
51單片機支持三種高級語言,即PL/M,C和BASIC。C語言是一種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其代碼率高,數據類型及運算符豐富,並具有良好的程序結構,適用於各種應用的程序設計,是目前使用較廣的單片機編程語言。
單片機的C語言採用C51編譯器(簡稱C51)。有C51產生的目標代碼短,運行速度高,所需存儲空間小,符合C語言的ANSI標準,生成的代碼遵循Intel目標文件格式,而且可與A51彙編語言或PL/M51語言目標代碼混合使用
參考資料:
C語言-百度百科
單片機C語言-百度百科
在使用單片機中,彙編語言和c語言各有什麼優缺點?
一、彙編語言:
缺點:彙編語言屬於低級語言,難理解,編程效率低,編程容易出錯。
優點:程序執行效率高,佔用資源少, 方便對最底層的一些東西進行操作。
二、C語言:
缺點:危險性高,開發周期長,可移植性不如JAVA。
優點:語句少但是靈活度高,針對過程的言語相比於非結構化言語條理性很好接近人類的邏輯思維,相比於模塊化言語和面向對象的言語他又比較接近底層的一些東西,而且效率也高(只比彙編低%10~20)移植性也好。
擴展資料:
不難看出機器語言作為一種編程語言, 靈活性較差可閱讀性也很差,為了減輕機器語言帶給軟體工程師的不適應,人們對機器語言進行了升級和改進:用一些容易理解和記憶的字母,單詞來代替一個特定的指令。
通過這種方法,人們很容易去閱讀 已經完成的程序或者理解程序正在執行的功能,對現有程序的bug修復以及運營維護都變得更加簡單方便,這種語言就是我們所說的彙編語言, 即第二代計算機語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彙編語言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