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公司規劃及新動態「廣州越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打通代表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2019年4月19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在廣報中心舉辦羊城代表學堂第三十五講,主題為全媒體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

在沒有物業的小區,社區「三人小組」如何進行高效的摸排工作?學生面臨返校,學校的防疫工作是否做實做全?

今年5月7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接待代表日暨代表進社區活動走進天河林和街道,市、區人大代表和居民、區街負責同志一起交流疫情防控中人員管理、人文關懷、公共衛生、復工復學、社區服務等方面熱點問題。在這個平台下,最基層、最鮮活的民意被及時收集並得到反饋,人大代表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社區難點問題。

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如何能更直接、更廣泛、更密切?面對這個綜合性的大工程,近年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打開思路、健全機制,在推動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雙聯繫」上下足功夫,在代表議案建議辦理上推陳出新,不斷夯實代表工作基礎,增強代表履職活力。

文/龍錕

圖/陳憂子、王燕

創新制度和方式,

讓「雙聯繫」常聯常新

人代會雖然一年開一次,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同樣應有作為。代表們只有平時密切與群眾的聯繫,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訴求,才能為大會期間履行好代表職責提供堅實的基礎。

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代表的聯繫也同樣重要。人大常委會是人大的常設機構,既要監督「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也要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為代表密切與「一府一委兩院」聯繫搭建平台。

如何健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雙聯繫」工作機制,成了人大工作重要課題。近年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為推動「雙聯繫」向常態化邁進,不斷創新探索。

創新首先體現在制度建設上。2017年,市人大常委會專門成立了重點課題調研組進行研究,並對《關於加強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人民群眾聯繫的若干意見(試行)》進行了修訂。目前已經形成5個與代表聯繫人民群眾工作相關的工作制度,使聯繫群眾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繫人大代表全覆蓋工作方案,廣州市人大也在全國率先實現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繫代表全覆蓋。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現有38名組成人員,分頭固定聯繫570名市人大代表,通過座談會、約見、網上交流等方式,收集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提高代表對常委會工作參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創新同樣體現在工作方式上。從2018年開始,市人大常委會將接待代表日與代表進社區活動有機結合,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直接到社區接待代表和群眾。

「近年來,廣州在推進舊城更新改造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微改造工作既要促進城區更新與產業升級,也要注重文化傳承和文明延續。」2019年4月11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率隊到越秀區六榕街舊南海縣社區,參加接待代表日暨代表進社區活動,逐一聽取12位市、區人大代表和社區群眾的意見建議後,對在場相關政府部門提出了要求。

這樣的活動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已成常態。以2019年為例,活動在3月走進荔灣區逢源街耀華社區,6月來到天河區林和街道雅康社區,10月前往白雲區雲城街匯創產業園,……每一次活動都引起熱烈反響,現場抓住的問題從自來水管道改造、垃圾處理到校園周邊安全等林林總總,無不是代表和群眾普遍關注的難點焦點。

堅持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接待代表日制度,是加強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代表聯繫的一種方式。在活動舉行之前,市人大常委會先搜集代表或群眾擬反映的問題,約請「一府兩院」相關負責人到場聽取意見和解釋回應,同時邀請掛點該聯絡站的區、鎮人大代表甚至是全國、省人大代表參加,由此搭建了市、區、社區、代表和群眾五級聯繫的平台。這種扁平化活動方式,大大壓縮溝通成本,使得熱點難點問題能得以快速解決。同時,創新接待日活動形式,首次採取線上座談方式進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餘明永、於紹文先後「雲接待」四級人大代表,有助於在疫情防控時期加強市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之間的聯繫。

廣布民意訴求收集渠道,

聯絡站建在家門口

梳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接待代表日暨代表進社區活動的地點,基本離不開一個關鍵詞——人大代表聯絡站。

建設代表聯絡站,其實不止著眼於加強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繫。閉會期間,人大代表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如果要增強代表履職的歸屬感,也就必須強化代表履職載體建設。

所以代表聯絡站不僅是代表們溫暖的「家」,也是群眾的「連心站」。2019年7月,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要求,廣東將爭取用兩到三年時間,形成以鄉鎮(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聯絡站為輔的代表聯繫群眾陣地建設網格化體系。可喜的是,截至2019年9月底,廣州市已提前兩年完成了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的建設目標。

這意味著,廣州人大代表聯絡站已成星羅棋布、連點成網的格局,就如同「毛細血管」一般不斷彙集著社情民意。自2013年設立廣州市首個人大代表社區(村)聯絡站以來,廣州市已設立人大代表社區聯絡站共計868個,市人大常委會將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既有站點建設等「硬體」支撐,也有規章制度等「軟體」支持。我市轄區全國、省、市、區、鎮五級人大代表按自願和有利於開展工作的原則安排到各聯絡站中,每一年度參加聯繫選民群眾活動不少於2次,確保代表經常深入社區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還要記錄匯總代表履職情況,以制度體系和剛性規則來保證聯絡站的良性運作。

天河區在2013年8月開設全市第一個人大代表社區聯絡站。去年9月底,該區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已經實現21個街道全覆蓋,中心聯絡站、社區聯絡站、社區聯絡點的聯絡模式建設也已經完成。人民群眾由此能及時找到代表解決身邊的關鍵事。

市民趙熙在天河創辦了廣州越維信息科技公司,有一次公司辦公室的樓上漏水,本來這是上下樓層的物業糾紛,應該自己解決。但他初來廣州,人生地不熟,溝通起來很麻煩。

「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人大的社區聯絡站反映情況,沒想到,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趙熙說,他從來沒想過,人大代表還關注這種小問題,這讓他願意留在廣州發展。

天河區天園街道東暉社區居住著不少老人。「子女上班不在家,買菜做飯洗碗,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很不容易。」市民王亮說。看到其他地方開辦了「老人餐」配餐點,東暉社區的居民來到聯絡站,找到人大代表反映,希望也能在家門口開設配餐點。經過調研走訪,有這樣需求的群眾很多,人大代表提建議、抓落實,很快,方便老人就餐的配餐點建成了。「菜品很豐富,各地的口味都有。」王亮高興地說。

依託聯絡站,主動參與進社區活動已經成為廣州市各級人大代表履職的「必修課」。僅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各級人大代表1.2萬多人次進社區,接待群眾2.3萬多人次,收集處理群眾意見建議3500多條。

2019年7月,市人大常委會協調各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全市各級人大代表開展了「我為民、我履職、我行動」代表主題活動,全市4766名代表參加了活動。這些舉措均推動解決了基層代表和群眾關注的一批難點問題。如白雲區江高鎮許多地方無手機信號、增城區城區交通管理差等問題,均是通過參加這次主題活動的代表提出的建議促成解決的。

為方便選民聯繫代表,市人大還突破了代表聯絡站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積極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網上「代表聯絡站」。

由此,人大代表聯繫群眾「最後一公里」被打通 。代表們不僅增進了對社情民意的了解,對於自己醞釀提出高質量代表建議、提高履職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突出發揮代表主體作用,

讓代表活動更出實效

人大工作的活力在代表、動力在代表、潛力在代表。今年3月,《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這部全國首部促進母乳餵養地方性法規的出爐,充分展現了廣州市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盡職的風采。

2019年1月,雷建威、劉梅等74名廣州市人大代表在廣州兩會期間聯名提交了《關於立法促進母乳餵養的議案》。經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後,《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於該年10月29日表決通過。整個審議過程用了287天,如此速度不多見。一般而言,訂立一部地方性法規需要花兩到三年。

廣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是一名律師,他當時調動了事務所近10名律師參加到條例的調研和起草工作中來,發揮了法律團隊的專業特長。他說,最終廣州市人大通過的版本與其最初隨議案提交的條例草案版本沒有太大的差異。

廣州市人大代表劉梅是廣州市婦女聯合會主席。雷建威說,市婦聯非常支持他們團隊對廣州的母乳餵養立法促進進行調研。「議案提交到市人大之後,包括過議案審查、過常委會等全過程,市婦聯主席都在積極遊說。」雷建威表示,在立法過程中,市人大開放包容、銳意進取的精神更是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非常注重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不斷拓寬代表履職途徑,增強代表履職能力,激發代表履職熱情。

不僅是立法工作,在養犬管理、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等條例的執法檢查中,在每一次專題詢問會、《羊城論壇》、「市民議政廳」活動中,也時常活躍著代表的身影。他們抓住每次接近問題的機會,積極建言獻策,為廣州出新出彩履職盡職。

在激勵和引導代表積極履職上,市人大常委會已經在實踐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履職登記制度。建立履職電子檔案,對代表出席會議、審議發言、提交議案和建議、參加進社區活動等情況進行登記,作為反映代表履職情況、推薦代表連任的重要依據。二是履職報告制度。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在任期內向原選舉單位書面報告一次履職情況。三是履職表揚制度。由各代表聯組、專業小組推薦,每年評選優秀議案建議和履職積極代表,並在人代會預備會議上予以表揚,以激勵履職。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也不斷擴大代表對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工作的參與。比如在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為進一步做好《廣州市房屋租賃管理規定》的制定工作,組織代表深入基層立法聯絡站,聽取對法規案的意見和建議。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華僑外事工委先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分別組織代表前往中新知識城、自貿區南沙片區和深圳前海片區等重點平台載體進行深入調研,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在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工作時,積極邀請非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部分專業小組代表以及提出相關領域建議的代表參加,擴大了代表參與度。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首次組織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專業小組代表和諮詢專家對年度市級總決算和列入專題審查的部門決算進行預先審查,提高了審查質量。

上述方式使市人大常委會的各項工作建立在更加廣泛的代表工作基礎之上,提高了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水平。也為人大代表互通信息、醞釀提出高質量的代表議案建議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還不斷創新代表培訓形式,提升代表培訓質量。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部門分別與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合作,舉辦了兩期代表高校培訓班,南京大學培訓班還首創省、市人大代表聯合參訓模式。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監察司法工委、農村農業工委、華僑外事工委、社會工委等以多種形式組織本代表專業小組代表進行培訓,有效提高了專業小組代表的履職質量。

市人大常委會還依託「羊城代表學堂」,組織了「全媒體時代和廣州日報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探索」「5G改變社會:移動通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美關係當前態勢與中國的策略應對」等講座,培訓選題及具體組織形式得到了代表們的充分肯定。

建立績效考核制度,

讓建議辦理質量更高

辦理好代表建議是強化代表紐帶橋樑作用的重要手段。廣大人民群眾也對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寄予了很大期望,並從中感受到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威和作用。

2018年以來,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積極推動下,建議辦理工作被納入全市績效考核體系,明確了各承辦單位辦理時限、辦理責任、答覆質量相關考核標準。目前已實現對承辦建議的82個單位進行工作評價,開展四大部分18項細分指標考核,並將52個已納入績效考核的辦理單位考核數據和成績提交市績效考核委員會。

「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將辦理工作列入本單位年度重點任務,領辦1件以上建議,親自審定建議答覆稿及辦理情況工作總結。每缺1小項扣1分,扣完為止。」「未按規定時間完成辦理答覆工作,或未在規定時間內按市府辦公廳要求報送有關文件,每件每延遲1個工作日扣0.5分。」……這是一份關於2018年和2019年機關績效的考核事項及評分標準,也是市人大常委會近兩年在提高代表建議辦理質量方面的強有力抓手。

實踐證明,這不僅促使承辦建議單位加強了對建議辦理工作的重視,也推動了建議辦理質量的提高。此外,常委會還制訂了《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重點建議處理辦法》,完善重點建議的確定和處理制度,推進重點建議的提出和辦理工作規範化建設。

在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中,如何有機地將人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主體地位,以及人大代表在人大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對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極為重要。

多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不斷健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雙聯繫」工作機制,也不斷夯實代表工作基礎,這讓人大代表履職更有底氣。一方面,代表工作滲透到人大工作的各個環節,使人大工作充滿活力,另一方面,也讓代表聯繫群眾制度化、代表聯繫選民常態化,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充分運用「廣州智慧人大」系統,擴大代表對市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參與度;加強各專門委員會的橫向交流和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全覆蓋聯繫市人大代表工作;並落實市委關於加強代表聯絡站與其他陣地建設融合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網上聯絡站建設。

2020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的創新也依然不止步,並會探索一些新做法比如讓代表專業小組依託代表聯絡站(室)開展活動、組織廣深兩市代表協同開展代表活動、建立代表履職表現評價機制等等,以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代表工作機制。

打通「最後一公里」

制度建設創新

廣州市人大在全國率先實現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繫代表全覆蓋。形成5個與代表聯繫人民群眾工作相關的工作制度。

工作方式創新

從2018年開始,市人大常委會將接待代表日與代表進社區活動有機結合,常委會主任會議組成人員直接到社區接待代表和群眾。

聯繫渠道創新

截至2019年9月底,廣州市已形成以鄉鎮(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聯絡站為輔的代表聯繫群眾陣地建設網格化體系。

激勵代表履職

一是履職登記制度。建立履職電子檔案,對代表出席會議、參加進社區活動等情況進行登記。二是履職報告制度。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在任期內向原選舉單位書面報告一次履職情況。三是履職表揚制度。每年評選優秀議案建議和履職積極代表,並予以表揚。

創新培訓形式

依託「羊城代表學堂」,組織了「全媒體時代和廣州日報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探索」等講座。

辦好代表建議

建議辦理工作納入全市績效考核體系,明確了各承辦單位辦理時限、辦理責任、答覆質量相關考核標準。

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現有38名組成人員,分頭固定聯繫570名市人大代表,通過座談會、約見、網上交流等方式,收集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提高代表對常委會工作參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僅2019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各級人大代表1.2萬多人次進社區,接待群眾2.3萬多人次,收集處理群眾意見建議3500多條。

2018年以來,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積極推動下,建議辦理工作被納入全市績效考核體系。目前已實現對承辦建議的82個單位進行工作評價,開展四大部分18項細分指標考核,並將52個已納入績效考核的辦理單位考核數據和成績提交市績效考核委員會。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498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6 13:47
下一篇 2024-12-26 13:4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