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聽音樂的小夥伴想必對FLAC音樂是相當的熟悉了,FLAC是無損音樂格式,無損音樂會佔用很大的空間,但是信息非常完整。如果設備內存過小或者不需要內用太大的空間,那麼可以轉換音頻格式。但是FLAC轉MP3還是無損嗎?你真能聽出無損音樂和一般音樂的差別嗎?我們可以來對比一下分析圖譜。
這是無損音樂。

無損
這是320k,也就是MP3格式音樂。

320k
可以看出,無損比320K多出了20000Hz以上的部分,那正是超聲波的範圍。通常,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大約是20Hz~20kHz,但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的上限會逐漸降低,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聽不到超過16kHz的聲音。同時環境帶來的損害也會降低聽力,比如很多隨身聽都會有類似於AVLS(自動音量限制系統)的功能,因為長時間大音量,可能會帶來聽力的永久傷害。

所以不同的人,對聲音的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前幾年不是流行一個學生能聽到、但老師聽不到的手機鈴聲么?就是利用的這個原理,可憐的老師聽力下降,聽不到高頻的聲音。→_→
那麼再來說說格式轉換,如果將FLAC轉換為MP3格式會怎樣呢?

首先,小E將下載設置為無損音質,然後將下載好的音樂文件利用「EV視頻轉換器」里的音頻轉換功能進行格式轉換。

FLAC轉MP3
首先FLAC格式是無損音頻格式,而MP3卻是有損音樂格式,所以轉換完成後得到的文件也是有損文件。

每個人對於聲音的頻率、響度等的辨識能力還是有差別的。而MP3的碼率越高,保留的細節就越多,也就越難分辨與無損音樂的區別。正常來說,成年人基本上就聽力最高就到16khz了,所以這個時候MP3是完全滿足的,有個別人可以達到18khz,20khz的真是稀少。對於聽不到的聲音,說「能感覺得到」……我還能感覺得到紅外紫外,看到的色彩比你更斑斕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4982.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