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有個選仙場,在陡峭的懸崖之下,崖壁的高處有個洞穴,相傳為神仙的洞窟,每年中元節,來自五湖四海的修道之人便齊聚於崖底,修建仙壇,擺供焚香祭祀,七日之後,眾道人會推舉出一品性高潔,德高望重之人,端立於壇上。

眾人則拉著他的衣袖訣別,然後退至遠處遙遙膜拜其成仙,不多時,便會有五彩祥雲自仙人洞口徐徐而下,落至壇場,被選中的道人衣冠不動,合雙掌乘雲而上,入仙洞而去。
觀者無不流著眼淚羨慕,向著仙洞跪拜,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得道成仙。
卻說這一年,又有一道人被選中,其有一好友,是個僧人,得知此事後前來與他訣別,給他帶來了一斤雄黃,告訴他說修道之人最喜此物,要他放在腰間,莫要丟了。
道人很高興,遂帶著雄黃上了仙壇,不多時,果然有彩雲降落,接引道人去了仙洞。
幾日之後,眾人聞到山崖附近有惡臭,都不知是怎麼回事,又過了十多天,有個獵人藉助繩索攀爬到了仙洞里,見洞中有條幾丈長的蟒蛇,已腐爛多日,臭不可聞。洞裡面人的屍骸堆積成山,皆為那些「飛升成仙」的道人。
所謂的五彩祥雲,原來竟是巨蟒吐息的毒氣,它以此來引誘無知的道人,可憐道人們還以為能飛升入仙境,卻不知是填了巨蟒的肚子,真是可悲啊!
譯 ·《玉堂閑話》
餓婦
開元二十八年,武德縣有戶人家,家裡有三口人,一個年長的老婆婆和她的兒子兒媳共同生活在一起,因為家境非常貧寒, 常常無米下炊,吃了上頓沒下頓,尤其的家裡的媳婦,因為丈夫要出去做苦力,總不能餓著肚子幹活,所以要吃飽。
在那個百善孝為先的年代,婆婆自然也要善待,鍋里的米要先給婆婆盛滿,到最後也就只能委屈自己了,每天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
時日一久,她被餓得面黃肌瘦,頭昏眼花,走路都是輕飄飄的,每天做夢都想要吃頓飽飯。
卻說一天,她覺得自己腹中難受,直吐酸水,請來村子裡的郎中,郎中把了把脈,笑盈盈的道了聲喜,告訴婆婆說她這是有身孕了,婆婆很高興,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但媳婦卻只是苦笑了一聲,家裡窮得都揭不開鍋了,三口人尚且吃不飽,再添個孩子,不是更窘迫了么!孩子生下來就要過這種每天飢腸轆轆的日子,又有什麼值得欣喜的呢!
當天晚上,婆婆破天荒地頭一回親自下廚,給兒媳做了頓飯,讓兒媳吃了個飽,這是她嫁過來後頭一次吃的頓飽飯。
此後她在家裡的地位水漲船高,婆婆以及丈夫都前所未有地照料著她,把自己的飯省下來讓她吃,不知是不是因為肚中懷有孩子的緣故,她卻感覺自己總也吃不飽,剛剛吃過飯,沒過多久便又飢餓難耐,自己的肚子彷彿變成了一個無底洞,總也填不滿,而她對食物的渴望也越發的強烈,難以自抑。
一晃到了臨產的日子,丈夫外出幹活沒有回來,婆婆和鄰居一個老太太照顧她,孩子生下來後,她已經累得虛脫了,嘴裡有氣無力的喊著餓。
婆婆抱著孩子,臉上笑出了花兒,是個男孩,兒子有後了,她沉溺在為人祖母的喜悅中,一時也沒顧及到兒媳婦,過了許久才將孩子交給鄰居照看,自己去給兒媳燒飯。
期間兒媳一直不停地喊著餓,很急切的樣子,不大會兒,飯做好後端給了兒媳婦,她望著面前的飯雙眼冒光,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頃刻間風捲殘雲般,一鍋足夠幾個人吃的飯都被她一掃而光。
然她卻仍舊意猶未盡的喊著餓死了,餓死了。
婆婆無奈,只得又去給她下了碗面,一碗面又下肚後,她乞求般地望著婆婆,說自己還是餓,肚子餓,餓死了。
婆婆聽後頓時變了臉色,哪怕兒媳剛剛生下了孩子,身子虛弱,可也不能這麼可勁地吃吧,要知道,剛才她可是吃了全家好幾天的口糧啊!
但想到小孫兒還要靠著兒媳餵奶,沒有奶水喝不成,她便又不情不願地進了廚房。
媳婦躺在床上,肚子咕咕地叫著,似乎裡面有什麼東西在喊,它說餓死了,餓死了。媳婦快要被餓得昏厥過去,連意識都有些不清楚了,她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在餓意的驅使下,找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一個瓷盤,裡面有幾頁干餅,那是丈夫今天的口糧,那餅又干又硬,他卻三兩口便吞了下去,咽了口唾沫,意猶未盡的舔舐著盤子。
鄰居老太太恰好看到這一幕,她很吃驚,媳婦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對勁,她趕忙跑出去喊婆婆,婆婆進屋後見兒媳把餅給吃了,很是生氣,剛想要訓斥她,她卻抬起了頭,陰森森的開口說道:「婆婆不要生氣,我把孩子吃了就不餓了。」
婆婆聽後驚詫地看了看鄰居,鄰居也望著婆婆,兩人面面相覷,都不敢相信聽到的話,這時媳婦忽然抱起孩子就往嘴裡送,婆婆吃了一驚,趕忙阻攔,但媳婦忽然變得力大無窮,她一個老太太又哪裡能攔得住,眼看著兒媳神態詭異,滿嘴鮮血的啃噬著小孫兒的血肉,婆婆被嚇得魂飛魄散,一聲尖叫,奪門而逃。
過了許久,婆婆才在外面回過神來,「孫兒!我的小孫兒怎麼樣了?」她顫顫巍巍的推開屋門,見兒媳手裡空空如也,孩子已經沒有了,兒媳打了個飽嗝,臉上露出滿足的神色,嘴角尚且留著一抹鮮血,她舔了舔嘴唇,意猶未盡的說道:「終於吃飽了。」
言罷,便倒地不起,婆婆近前一看,見她已經沒有了氣息。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