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多線程編程中,控制線程掛起和恢復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操作,這種操作可以實現線程的暫停、等待和喚醒。線程的掛起是Java多線程編程中的一種重要機制,下面將從多個方面,對Java線程掛起的方法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sleep()方法
在Java中,可以使用sleep()方法使線程暫停一段時間。調用sleep()方法後,線程會進入暫停狀態,暫停時間由參數指定。sleep()方法的格式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其中,millis參數表示線程掛起的時間,以毫秒為單位。
sleep()方法是線程類的靜態方法,可以通過Thread類直接調用。該方法的使用非常方便,可以輕鬆地使線程進入睡眠狀態。
二、wait() / notify()方法
在Java中,線程可以使用wait()方法使自己掛起,直到其他線程調用notify()方法將它喚醒。wait() / notify()方法是Java多線程編程中非常重要的機制,可以實現線程的等待和喚醒。
wait()方法的格式如下所示:
public final void 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其中,timeout參數表示等待的時間(以毫秒為單位),nanos參數表示等待的納秒數。
調用wait()方法後,線程進入等待狀態,一直等待到其他線程調用notify()方法或notifyAll()方法將其喚醒。wait()方法會釋放鎖,當線程被喚醒後,需要重新獲取鎖,才能繼續執行。
使用wait() / notify()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wait() / notify()方法必須在同步塊或同步方法中調用;
2. 等待線程和喚醒線程必須是同一個對象的鎖;
3. 一旦線程調用了wait()方法進入等待狀態,就會釋放鎖,其他線程可以獲取這個鎖;
4. 每個對象都有一個等待池(wait set),等待池中有若干個等待線程,這些線程都在等待同一個對象的鎖;
5. wait()方法是可以被中斷的,當有其他線程中斷等待線程時,等待線程會拋出InterruptedException異常。
三、join()方法
在Java中,可以使用join()方法等待線程執行完畢。join()方法的格式如下所示:
public final void joi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long milli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long millis,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其中,millis參數表示等待的時間(以毫秒為單位),nanos參數表示等待的納秒數。
調用join()方法後,線程會等待其他線程執行完畢後再繼續執行。如果沒有指定等待的時間,join()方法會一直等待,直到其他線程執行完畢。
使用join()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join()方法必須在start()方法之後調用;
2. join()方法必須在同步塊或同步方法中調用;
3. 等待線程和被等待線程必須是同一個對象的鎖;
4. join()方法可以被中斷,當有其他線程中斷等待線程時,等待線程會拋出InterruptedException異常。
四、yield()方法
在Java中,可以使用yield()方法讓線程稍微休息一下,讓其他高優先順序的線程先執行。yield()方法的格式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native void yield();
yield()方法是一個本地方法,可以讓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讓出CPU的使用權,允許其他具有相同優先順序的線程獲得CPU使用權。
使用yield()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yield()方法只是讓當前線程休息一下,並不能保證其他線程一定會執行;
2. yield()方法不能保證等待時間,所以不適合在某些場景下使用。
五、代碼示例
下面是一個Java線程掛起的示例代碼,在該代碼中,主線程等待TASK1和TASK2線程執行完畢後才會繼續執行。在TASK1和TASK2線程中,使用了sleep()方法和join()方法使線程掛起。
public class ThreadSuspen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1 = new Thread(new Task1()); Thread t2 = new Thread(new Task2()); t1.start(); t2.start(); try {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finished");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Task1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ask1 started");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ask1 finished"); } } class Task2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ask2 started");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ask2 finished"); } }
運行以上代碼的輸出結果為:
Task1 started Task2 started Task1 finished Task2 finished Main thread finished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9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