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首部詳解

一、TCP首部結構

TCP首部由20位元組的固定長度組成,其中有12個位元組是固定的,剩餘8個位元組是可選的。TCP首部的結構如下: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
 |           Source Port          |       Destination Port        |
 +-+-+-+-+-+-+-+-+-+-+-+-+-+-+-+-+-+-+-+-+-+-+-+-+-+-+-+-+-+-+-+-+
 |                        Sequence Number                        |
 +-+-+-+-+-+-+-+-+-+-+-+-+-+-+-+-+-+-+-+-+-+-+-+-+-+-+-+-+-+-+-+-+
 |                     Acknowledgment Number                     |
 +-+-+-+-+-+-+-+-+-+-+-+-+-+-+-+-+-+-+-+-+-+-+-+-+-+-+-+-+-+-+-+-+
 |  Data |A|C|K|P|R|S|F|        Window Size                       |
 | Offset|N|E|G|S|S|Y|I|                                           |
 +-+-+-+-+-+-+-+-+-+-+-+-+-+-+-+-+-+-+-+-+-+-+-+-+-+-+-+-+-+-+-+-+
 |           Checksum            |         Urgent Pointer          |
 +-+-+-+-+-+-+-+-+-+-+-+-+-+-+-+-+-+-+-+-+-+-+-+-+-+-+-+-+-+-+-+-+
 |                    Options                    |    Padding    |
 +-+-+-+-+-+-+-+-+-+-+-+-+-+-+-+-+-+-+-+-+-+-+-+-+-+-+-+-+-+-+-+-+

其中,各欄位的含義如下:

– 16位源埠(Source Port):發送方埠號(發送方在本機的標識)
– 16位目的埠(Destination Port):接收方埠號(接收方在本機的標識)
– 32位序列號(Sequence Number):位元組流中的第一個位元組的序列號,為了處理亂序到達的數據包
– 32位確認號(Acknowledgment Number):期望接收的下一位元組的序列號,為了確認對方是否已經接收到自己發出的報文
– 4位報文頭長度(Data Offset):以32位字長為單位的數據偏移量,指定數據從哪個偏移開始
– 6位保留位(RSV):保留,必須是0
– 6位標記位(Flags):6個標誌位,依次分別為URG、ACK、PSH、RST、SYN和FIN
– 16位窗口大小(Window Size):接收端緩衝區大小
– 16位校驗和(Checksum):校驗和,用於檢驗TCP頭部和數據部分的錯誤(軟體實現)
– 16位緊急指針(Urgent Pointer):緊急指針,指出TCP緊急數據的位元組數
– 可選項(Options):根據需要,在TCP頭部中添加一些可選項(如時間戳、SACK選項等)
– 填充(Padding):由於選項長度不一定是4的倍數,因此需要進行填充使長度為4的倍數

二、TCP標誌位

TCP標誌位是TCP首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用於標識TCP連接的狀態和控制TCP報文的傳輸。TCP標誌位包括URG、ACK、PSH、RST、SYN和FIN六種標誌。下面是各標誌位的含義:

– URG:表示TCP報文中有緊急數據,通知對端處理緊急數據
– ACK:表示確認號(Acknowledgment Number)有效,通知發送方已收到對方的數據
– PSH:表示TCP緩存中的數據應立即發送而不是等待緩存填滿
– RST:表示連接複位,通知對端關閉連接
– SYN:表示發起一個新連接
– FIN:表示TCP連接已經關閉

因此,TCP報文的狀態就可以通過標誌位表示。例如,當SYN=1且ACK=0,表示此時正在建立連接;當SYN=1且ACK=1,表示此時連接已經建立;當FIN=1,表示連接正在關閉。

三、TCP窗口大小

TCP窗口大小指的是接收方緩存區的大小,其在TCP傳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接收方通常會不斷將TCP首部中的窗口大小信息發送給發送方,發送方依據此信息動態調整數據發送速率。

在TCP數據傳輸過程中,若發送方發現接收方的窗口大小為0,則會停止發送數據,直到接收方再次通知窗口大小不為0。這樣可以減少網路擁塞的產生。同時,接收方的窗口大小也可以用來反饋網路擁塞信息,當接收方發現自己的窗口大小沒有變大時就會認為網路發生擁塞。

四、TCP擁塞控制

TCP協議通過擁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來實現擁塞控制。當網路擁塞時,TCP發送方就會減小擁塞窗口的大小,從而減少發送速率。擁塞窗口的大小由擁塞避免演算法和擁塞控制演算法共同決定。

擁塞避免演算法是一種保證網路不會過早進入擁塞狀態的演算法,其根據接收方的窗口大小不斷調整擁塞窗口的大小。擁塞控制演算法則是對擁塞狀態進行控制的演算法,其在檢測到網路擁塞時會立即減小擁塞窗口的大小,從而有效控制網路擁塞的發生。

五、TCP頭部可選項

TCP頭部中還可以添加一些可選項,目的是為了支持更多的功能。例如,常用的時間戳選項(Timestamp Option)可以記錄數據包到達時間,以此來計算延遲等網路性能指標。另外,選擇性確認選項(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Option,SACK)也是TCP頭部中常用的一種選項,可以用來減少重傳的數據大小,提高網路傳輸效率。

對於TCP頭部中的選項,需要注意以下細節:

– 選項需要遵循長度為4位元組的整數倍。因為TCP頭部中的長度是固定的,而且選項會使TCP首部變長,如果選項的長度不是4位元組的整數倍,就需要添加填充(Padding),以使總長度為4位元組的整數倍。
– 某些選項可能會被中間路由器或者應用層協議過濾,因此實際使用中需要謹慎。

六、完整代碼實現

下面是基於Python語言的TCP頭部的完整代碼實現:

import struct

# 定義TCP首部結構
tcp_header = struct.Struct('! H H L L B B H H H')

# 定義TCP標誌位
TCP_URG = 0b010000
TCP_ACK = 0b001000
TCP_PSH = 0b000100
TCP_RST = 0b000010
TCP_SYN = 0b000001
TCP_FIN = 0b000000

# 定義TCP首部類
class TCPHeader:
    def __init__(self, src_port, dst_port, seq_num, ack_num, flags, window_size):
        self.src_port = src_port  # 源埠
        self.dst_port = dst_port  # 目的埠
        self.seq_num = seq_num    # 序列號
        self.ack_num = ack_num    # 確認號
        self.data_offset = 5     # 數據偏移
        self.reserved = 0        # 保留
        self.flags = flags       # 標誌位
        self.window_size = window_size    # 窗口大小
        self.checksum = 0        # 校驗和
        self.urgent_pointer = 0  # 緊急指針
        self.options = bytes()   # 可選項
        self.padding = bytes()   # 填充

    # 將TCP頭部打包成二進位數據
    def pack(self):
        data_offset = (self.data_offset << 4) | 0
        flags = self.flags
        tcp_header_pack = tcp_header.pack(
            self.src_port,    # 源埠
            self.dst_port,    # 目的埠
            self.seq_num,     # 序列號
            self.ack_num,     # 確認號
            data_offset,      # 數據偏移
            self.reserved,    # 保留
            flags,            # 標誌位
            self.window_size, # 窗口大小
            self.checksum,    # 校驗和
            self.urgent_pointer # 緊急指針
        )

        # 添加選項和填充
        header = self.options + self.padding
        return tcp_header_pack + header

以上就是TCP首部的詳細解析及代碼實現。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9108.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24 03:01
下一篇 2024-12-24 03:01

相關推薦

  • NodeJS 建立TCP連接出現粘包問題

    在TCP/IP協議中,由於TCP是面向位元組流的協議,發送方把需要傳輸的數據流按照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報文段長度)來分割成若干個TCP分節,在接收端…

    編程 2025-04-29
  • TCP發送的數據包發布全

    TCP協議是一種可靠的面向連接的協議,而數據包的發送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TCP發送的數據包發布全進行詳細闡述。 一、數據包的概念 數據包指的是網路傳輸過程中,為了…

    編程 2025-04-27
  • 神經網路代碼詳解

    神經網路作為一種人工智慧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而神經網路的模型編寫,離不開代碼。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神經網路模型編寫的代碼技術。 一、神經網…

    編程 2025-04-25
  • Linux sync詳解

    一、sync概述 sync是Linux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命令,它可以將文件系統緩存中的內容,強制寫入磁碟中。在執行sync之前,所有的文件系統更新將不會立即寫入磁碟,而是先緩存在內存…

    編程 2025-04-25
  • Python安裝OS庫詳解

    一、OS簡介 OS庫是Python標準庫的一部分,它提供了跨平台的操作系統功能,使得Python可以進行文件操作、進程管理、環境變數讀取等系統級操作。 OS庫中包含了大量的文件和目…

    編程 2025-04-25
  • nginx與apache應用開發詳解

    一、概述 nginx和apache都是常見的web伺服器。nginx是一個高性能的反向代理web伺服器,將負載均衡和緩存集成在了一起,可以動靜分離。apache是一個可擴展的web…

    編程 2025-04-25
  • 詳解eclipse設置

    一、安裝與基礎設置 1、下載eclipse並進行安裝。 2、打開eclipse,選擇對應的工作空間路徑。 File -> Switch Workspace -> [選擇…

    編程 2025-04-25
  • git config user.name的詳解

    一、為什麼要使用git config user.name? git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很多程序員都會用到它。在使用git commit提交代碼時,需要記錄commi…

    編程 2025-04-25
  • Linux修改文件名命令詳解

    在Linux系統中,修改文件名是一個很常見的操作。Linux提供了多種方式來修改文件名,這篇文章將介紹Linux修改文件名的詳細操作。 一、mv命令 mv命令是Linux下的常用命…

    編程 2025-04-25
  • Python輸入輸出詳解

    一、文件讀寫 Python中文件的讀寫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讀寫文件分別使用open()函數中的’r’和’w’參數,讀取文件…

    編程 2025-04-25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