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用的是Full HD(1920×1080,也就是1080p)屏幕,但它和三星Note 20 Ultra的WQHD(2560×1440)屏幕一樣好。曾經,Android廠商告訴我們買手機應該選擇2K或者解析度更高的屏幕,因為視覺體驗更棒,但蘋果卻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並不想討論蘋果與Android的鬥爭,我只是想說WQHD+屏幕真的沒有必要。現在說到Full HD屏幕,有些人認為它是廉價的代名詞,我們現在看手機,鼓吹的是沉浸式、邊到邊、超高像素。但是你看看DisplayMate的評測結果,iPhone 12 Pro Max的OLED屏幕很好,蘋果的Full HD屏幕拿到了歷史最高評分。
老實說,擠進那麼多的像素根本沒有必要。你看看三星手機,它的QuadHD+解析度在默認狀態下是關閉的,有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打開。從字面上看超高解析度屏幕的確很搶眼,在宏觀測試中表現也更好,但是在6英寸屏幕上人眼真的看不出太多差異。如果Galaxy S8的解析度最高只有1080p,不會有太多人抱怨的。
一些Android粉絲可能會反駁說:「我們能看出差異。」但我們如果將1440p屏幕與1080p屏幕混在一起,你能區分哪個是哪個嗎?

年初時三星推出自己第一款120Hz刷新率的手機,當時有人批評說在高解析度下120Hz不能用。如果想讓屏幕刷新率保持在120Hz,必須降低解析度;有些人指責三星,說它做錯了,WQHD+更重要,不是刷新率。
實際上三星很聰明,當屏幕刷新率定在120Hz時,它將解析度降到1080p。即使沒有很高的刷新率,1080p屏幕每英寸的像素數也可以達到400-450個,高於喬布斯所說的「魔幻數字」。喬布斯認為只要每英寸像素數達到300左右就可以了,因為當我們拿著屏幕,隔10-12英寸觀看,解析度即使再高肉眼也看不出太多差異。
現在手機廠商更進一步,連1400p也有點嫌棄了,它們開始向4K挺進。始作俑者是索尼,Xperia 1的解析度達到3840×1644,像素密度達到643ppi。有傳聞說索尼正在開發5K屏幕,解析度達到900ppi,但超高解析度屏幕並沒有流行起來。
沒有流行起來是一件好事。老實說,2K、3K、4K只是字面上好看,營銷時可以有點說辭,像素多一點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用,對整體體驗也沒有太大影響。高解析度也有壞處,比如耗電更多、對GPU要求更高、有時還會破壞App布局。除了圖片和文字看起來更清晰,超高解析度並沒有太多值得誇獎的優點。4K適合電視,對於手機真的沒必要。
如果手機的屏幕介於6英寸至7英寸之間,只有當我們將屏幕拿到靠近眼睛30厘米的地方才能看出QHD的差異。但我們觀看時屏幕一般不會靠得如此近,30-40厘米太近了。另外,現在許多手機用的是寬屏FHD屏幕,它介於16:9 FHD屏幕和QHD屏幕之間。如果在普通距離觀看,它與QHD的差異很小,很難看出。
觀看體驗還與內容有關。現在網上的大多視頻都是1080p解析度,當然也有4K內容。想擁有最佳視覺效果,最好以原始解析度觀看,或者解析度按倍率增加或者縮減。比如4K的解析度就是1080p的4倍,所以1080p看起來也很不錯。如果是QHD或者1440p屏幕,它並不是4K或者1080p的整數倍,所以播放視頻時在HQD屏幕上看起來會比FHD模糊一些。

再看電池續航,QHD的耗電比FHD高大約12%,玩遊戲、看視頻時差異最明顯,看網頁差異小一些。
iPhone 12的屏幕解析度雖然只有1080p,但它可以與大多高端Android手機一爭高下。數字只是表面,蘋果非常細心,它精心校準屏幕,正因如此,iPhone 12屏幕的視覺體驗才能與Galaxy的WQHD屏幕相差無幾,比谷歌Pixel的1440p屏幕好很多。現在蘋果iPhone已經全面轉向OLED屏幕,這一步棋很聰明,可惜不支持120Hz。傳聞說明年的iPhone就會擁抱120Hz,值得期待。在蘋果的心中,屏幕質量比解析度數量更重要,它向我們證明1080p屏幕足夠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8159.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