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m、em、px三者的區別及使用場景
在CSS中,我們通常使用像素(px)作為單位用來規定頁面元素的大小。相比於使用%或者em等單位,像素的最大優點就是精確。但是,如果電腦解析度不同,顯示出來的像素就不一樣,從而影響了網頁的可讀性。而rem單位,就是相對於根元素(html)的字體大小來進行計算的。當你改變根元素的字體大小,其他元素的大小也會跟著變化,從而保證網頁的可讀性增強。
em單位是相對於其父元素的字體大小進行計算的。這個特性可以用來實現自適應布局。但是,當元素的父元素字體大小改變時,子元素也會跟著改變,從而影響網頁的布局。因此,相較於em,使用rem更為穩定可靠。
總結起來,像素單位優秀的精度和穩健的適配性,rem能夠保證頁面在不同解析度呈現相同的大小,em則適用於某些局部字體、內邊距等的自適應變化使用當中。
/* 對比rem,px */
/* 1rem = 16px */
html {
font-size: 16px;
/* 改變字體大小,其他元素隨之變化 */
}
div {
width: 1rem;
height: 1rem;
/* 根據網頁的字體大小計算元素的大小 */
}
h2 {
font-size: 2em;
/* 根據父元素的字體大小計運算元元素的大小 */
}
二、使用relative單位控制元素間的位置
使用relative單位可以輕鬆控制元素在網頁上的位置,不必依靠複雜的定位或者浮動等屬性實現。相較於絕對位置的控制,相對位置的控制更為簡便易用。
對於比較相近的兩個元素,我們可以使用相對位置控制它們在同一位置上的左右排版。下面的代碼可以展示出在同一行中左右排版的兩個元素:
/* 定義左右兩個元素 */
.lef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100px;
}
.righ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100px;
}
三、使用relative單位控制元素尺寸的伸縮
在網頁設計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放大或者縮小網頁元素的需求。使用增大或者減小固定的像素值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樣只會導致網頁布局凌亂。而使用relative單位可以在維護網頁的整體感覺的同時靈活調整元素的大小。
下面的例子演示了使用relative單位實現放大網頁圖片的功能:
img:hover {
transform: scale(1.1);
/* 將元素縮放至原先尺寸的1.1倍 */
}
四、用relative單位定義網頁過渡和動畫效果
通過使用relative單位,我們可以方便地給網頁元素增加過渡或者動畫效果。通過增加transition屬性或者animation屬性,我們可以輕鬆實現複雜的網頁動畫效果,從而使得網頁看起來更加美觀、動感。
下面的代碼定義了一個2秒鐘消失的動畫效果:
.links {
position: relative;
opacity: 1;
/* 先定義元素的初始屬性 */
transition: opacity 2s ease-in-out;
/* 元素的opacity屬性在2秒後消失 */
}
.links:hover {
opacity: 0;
/* 滑鼠懸停時,元素進行消失*/
}
五、總結
CSS相對單位的出現,方便了網頁的布局和樣式調整。其中,rem單位可以使用相對於根元素的字體大小來進行計算,並且它的某些特性可以幫助實現自適應布局;em單位適用於局部的自適應調整,而主要應用在字體、內邊距等元素的大小調整中。而使用relative單位則可以開始簡潔易讀的控制元素的位置和尺寸。通過掌握相對單位的使用,我們可以為網頁設計注入更大的活力,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