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中基礎練習題?
法一:利用set()函數的去重功能,去重後再使用list()函數將集合轉換為我們想要的列表
list1 = [11,22,33]
list2 = [22,33,44]
list3 = list(set(list1 + list2))
list3.sort()
print(list3)
————-
法二:利用if和for,先遍歷list1所有元素追加到list3中,然後遍歷list2,條件判斷list2中當前元素是否在list3中,如果不在則追加到list3中
list1 = [11,22,33]
list2 = [22,33,44]
list3 = []
for ele1 in list1:
list3.append(ele1)
for ele2 in list2:
if ele2 not in list3:
list3.append(ele2)
print(list3)
python課本習題
return
給當前函數返回一個值,默認為None,return後面不帶任何對象
return dayup中,dayup就是返回的值
例子:
def Demo(a,b):
c=a+b
return c
up=Demo(1,2)
print(up)
若程序執行到return語句,將不再執行下一行所有的語句代碼。可以認為是函數的結束命令,並且返回了一個值
python練習題求助
chars=[chr(i+ord(‘a’)) for i in range(26)]
print(chars)
result=[]
index=0
count=0
order=1
while True:
if count==26:
break
if chars[index].isalpha():
if order%5==0:
result.append(chars[index])
chars[index]=’0′
count+=1
order+=1
index=(index+1)%26
print(result)
python習題
首先 range是reversed word 在這裡你可以理解為python保留辭彙 也就是說你給一個變數賦值時 不能命名其為range 因為你下載的python里已經有了range的用法和相關操作規則 wiki中的定義為a reserved word (also known as a reserved identifier) is a word that cannot be used as an identifier, such as the name of a variable, function, or label (也就是前面我所解釋的 當然 wiki更權威 相信你也能讀懂 ) 其他的reserved word 可以隨便舉例 比如 random in for print 等等 都可以
Python其實很簡單 第六章 基本運算
Python中將算式稱為表達式。數學上算式是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來表達某種關係、某種運算、某種性質的,同樣的,在Python中,表達式也是用運算符將各種數據類型的數據連接起來。
數據的類型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下面介紹一些最常用到的運算符。
6.1算術運算
算術運算符是用於處理四則運算的運算符,常用的算術運算符如下表所示。
算術表達式就是用算術運算符將各種類型的數據連接起來,算術運算的規則和數學中一致。除了數學中用到的四則運算符「 、-、*、/ 」外,要特別注意「取模(%)」、「冪(**)」、「整除(//)」的用法。
6.2給變數賦值
最常用的賦值運算符是「=」,「a=b」的意思就是將值b賦值給變數a。
Python中還一些帶有運算功能的賦值方法,含義為「先計算,後賦值」如:
以下假設變數:a=10,b=20
「+=」,讀作「加賦值」,如a+=b,相當於a=a+b, 則a被賦值為30;
「-=」,讀作「減賦值」,如a-=b,相當於a=a-b, 則a被賦值為-10;
「*=」,讀作「乘賦值」,如a*=b,相當於a=a*b, a被賦值為200;
「/=」,讀作「除賦值」,如a/=b,相當於a=a/b, a被賦值為0.5;
「%=」,讀作「取餘數賦值」,如a%=b,相當於a=a%b, a被賦值為10;
「**=」,讀作「冪賦值」,如a**=b,相當於a=a**b, a被賦值為100000000000000000000;
「//=」,讀作「取整數賦值」,如a//=b,相當於a=a//b, a被賦值為0;
6.3關係運算
關係運算符,也叫比較運算符,用於比較兩個變數或表達式運算結果之間的大小關係。關係表達式是用關係運算符將變數或表達式連接起來的表達式,其運算結果為一個布爾值,即True或False。
Python3.0的關係運算符有:「大於」、「小於=」、「小於或等於=」。
還有一個特殊的關係運算符「值1變數值2」,如:
a=10
b=20
c=15
print(abc) p=”” /bc)
False
print(acb) p=”” /cb)
True
6.4邏輯運算
邏輯運算符包括「邏輯與and」、「邏輯或or」、「邏輯非not」,具體用法見下表。
以下假設變數 a 為 10, b為 20:
在上表中,變數a和變數b都是非0的數,被當做值為True的變數參與邏輯運算。
python習題(演算法)
這個就是循環2n次呀。先是讓x=x+c,在把c更新一下c=c+b,最後讓b=b+a,這就完成一次循環了。
不過你給的程序不完整。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