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線程池的選用
在選擇線程池類型時,需要考慮代碼運行所需資源類型。IO密集型應該採用更多的線程,而CPU密集型應該採用更少的線程。
考慮IO密集型任務(如文件讀寫、網路請求),這類任務的執行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等待IO操作完成,而線程在此期間處於等待狀態,相較於單線程,多線程可以充分利用CPU的空閑時間,提高CPU利用率,從而提高應用的吞吐量。
考慮CPU密集型任務(如加密解密、矩陣計算),這類任務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由於任務執行時需要大量的CPU計算,為了充分利用CPU計算能力,需要儘可能將線程數設置為CPU個數,以充分利用CPU的性能。
二、CPU密集型和IO密集型
CPU密集型的任務主要依賴CPU處理能力,例如圖像處理、加密解密、科學計算等任務,這類任務一般採用單線程模式,因為多線程容易造成CPU調度時間過長,使得整個程序性能反而下降。
IO密集型的任務主要依賴於IO處理能力,例如文件操作、網路通信等任務,這類任務一般採用多線程模式,更多的線程可以充分利用CPU空閑時間,提高程序的吞吐量。
三、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設計線程池
在IO密集型任務中,任務阻塞時間長,需要較多的線程來充分利用CPU空閑時間,提高程序的性能。通常情況下可以設置線程數為2倍的CPU核心數,這樣可以在IO操作完畢後立即啟動線程執行下一個任務,提高程序的性能。
CPU密集型任務中,線程數應該等於CPU核心數,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線程的競爭而導致系統資源的浪費。線程池隊列長度應該足夠大,以免因排隊等待而浪費CPU計算資源。
四、CPU密集型任務
對於CPU密集型任務的處理,可以使用Python中的multiprocessing庫,該庫提供了進程池、線程池等方式來處理長時間計算的任務。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ool def square(x): return x * x if __name__ == '__main__': with Pool(4) as p: result = p.map(square, [1, 2, 3, 4]) print(result)
五、為什麼IO密集型適合多線程
在IO密集型的任務中,線程大多時候都處於阻塞狀態,等待IO操作完成。多線程可以充分利用CPU空閑時間,提高程序的吞吐量,同時可以提高軟體的可靠性,一旦一個線程阻塞,其他線程可以繼續運行,提高了軟體的穩定性。
六、資料庫屬於IO密集型
對於資料庫的增刪改查操作,主要是與硬碟等IO設備的交互,因此屬於IO密集型。對於資料庫的操作,建議使用非同步IO,以便更好地利用系統資源。
七、計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選取
在計算密集型的任務中,程序依賴於CPU計算能力,使用多線程並不能提高程序的性能,反而會增加系統調度的負擔。因此,更適合使用單線程模式來完成計算密集型的任務。
在IO密集型的任務中,I/O操作比較密集,多線程可以更好的利用CPU資源,提高程序的吞吐量。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