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gpu z顯卡參數查看技巧「gpu z怎麼看顯卡參數」

叫你幾分鐘看懂gpuz參數快速挑選合適顯卡

上圖為某GTX960的GPU-Z參數截圖

大家不要覺得因為都是英文從而放棄或轉頭去下載「漢化版」,把滑鼠移到參數內容上,就可以看到每一項的參數的中文介紹了。

GPU(核心代號)

核心代號就是指顯卡的顯示核心(GPU)的開發代號,而所謂開發代號就是顯示晶元製造商為了便於顯示晶元在設計、生產、銷售方面的管理和驅動架構的統一而對一個系列的顯示晶元給出的相應的基本的代號。不同的顯示晶元都有相應的開發代號。

Shaders(流處理器數量)流處理器它的作用就是處理由CPU傳輸過來的數據,處理後轉化為顯示器可以辨識的數字信號。

流處理器可以說是僅次於顯卡架構的第二重要因素,因為它的數量直接決定了其在使用過程中的計算能力;流處理器對顯卡性能有決定性作用,可以說高中低端的顯卡除了核心不同外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流處理器數量。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就是NVIDIA和AMD的顯卡流處理器數量不具有可比性,他們兩家的顯卡核心架構不同,不能通過比較流處理器多少來看性能。同一代的顯卡,可以用SP數量差距來大概估算性能的差別。

Memory Type(顯存類型) 它的作用是用來存儲顯卡晶元處理過或者即將提取的渲染數據。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顯存是用來存儲要處理的圖形信息的部件。

從某種意義上講,顯存類型是當下選擇顯卡需要加大關注的地方。目前截稿前最優秀的顯存是HBM2,但大家現在更多看到的還是GDDR5。當然更多還是因為成本的製造原因。相對來講也是當前最最成熟的技術了。

Bus Width(位寬) 顯存位寬是顯存在一個時鐘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位寬是由每個顆粒的位寬和使用數量決定的,比如每個顆粒32bit位寬,使用8顆並聯就是256bit位寬了(其實容量也是這樣決定的,128M*8=1024M)。位寬的作用就是增大帶寬。

Memory(顯存頻率) 顯存的實際頻率,等效頻率是兩個概念。由於現在顯存普遍都基於DDR系列內存改造,DDR因為能在時鐘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送數據,GDDR3和DDR3都是等效兩倍,而GDDR5是2倍於GDDR3的數據預取量和DQ並行匯流排,使 GDDR5顯存的實際速度又快了一倍,等效4倍。所以有了等效頻率額說法。

Memory Size(顯存容量) 說到顯存容量,可能大家第一反應是:肯定是買更大的!理論上當然是沒錯的,士實際上還是請大家按照當前自己的解析度和自己的需求選擇;例如

1680*1050解析度,1GB顯存適用;1920*1080,至少1.5GB顯存。

更高的2K或4K解析度,肯定是需要更高顯存的支持,目前1080P的解析度下2GB顯存使用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如果您會玩一些高配置遊戲又更追求遊戲中的畫面體驗,遊戲中渲染更多細節肯定會需要更多的顯存容量;所以這個時候可能會不夠用,但是基於普通網路遊戲娛樂是沒有太多問題的。

Bandwidth(帶寬) 除容量外,類型、位寬和頻率能共同決定一個重要的參數——帶寬。顯存帶寬是指顯示晶元與顯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它以位元組/秒為單位。

顯存帶寬=等效頻率×顯存位寬/8

帶寬越大,意味著對GPU數據吞吐的能力越大。我們可以用水管來舉一個例子,水管的大小就是帶寬,水流就是GPU的數據,水流小沒有限制,但是如果水流大了水管小就會出現瓶頸了;所以大家選購顯卡的時候,請按需選擇; 帶寬的高低並不能直接對比不同型號的顯卡高低。

Boost(通俗理解為睿頻頻率) 開普勒架構(英偉達)以後的顯卡,增加了睿頻功能, 使得其核心在較高負載下能在功耗允許的範圍內提高頻率,以提高顯卡性能。GPU-Z上顯示的Boost頻率並非實際最高值,如果想要知道你的顯卡到底能有多高的boost頻率,可以開啟GPU-Z上自帶的一個渲染,如下圖:

叫你幾分鐘看懂gpuz參數快速挑選合適顯卡

開始後將GPU-Z選項卡切換到「Sensors」項,查看GPU Core clock,就可以看到當前顯卡最高的睿頻頻率是多少了。進行此項測試前請先確定自己的顯卡架構。

以上這些知識,對大家在顯卡的選購方面相信能給予很大的幫助,還是那句老話,具體購買什麼價位的顯卡,請按照朋友們當前自己的需求,酌情選擇,不要盲目追高。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399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2 15:05
下一篇 2024-12-22 15: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