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策略有哪些類型(爆料基金投資的7種盈利策略)

基金,本質上是代客理財,請專業的人幫做投資。從這個業務鏈條出發,按照輕鬆度和專業能力要求,對應有四種基本的策略,適應不同的投資者。

基金投資的七種策略

#策略一:信任專業,徹底「躺平」

許多基民時間精力有限,基於對基金專業理財能力的認可,選擇了基金。購買了基金後,有的投資者就選擇徹底「躺平」,一直持有,待哪天想起來一看,覺得滿意了就繼續留著,不滿意就再選一隻。當然也有因為各種原因忘記了,多少年後一看,驚喜萬分或者懊悔不已,全依基金的凈值表現。

此外,不少基民開始投資時很好奇,會時不時地關注一下凈值表現,查看各種基金排行,之後視個人的心性和對基金的理解,或拋或留。

總體而言,這些投資者對基金的收益事先看得沒那麼重,在投資上花的時間不多,隨意而安。

#策略二:追漲殺跌,短線炒作

這類投資者較其他的投資者博弈心理更重,常陷入追漲殺跌的陷阱,導致基金掙了錢,但自己卻掙錢不多,甚至還虧錢。這主要源於沒有理性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把基金當作投機品種。

#策略三:專業判斷,擇時擇基

無論是自己選擇、組合或調整基金,還是進行擇時買賣,都涉及到對自己投資風格、對相應基金特點和基金經理風格、目前市場表現等的分析判斷,這些本質上都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有較高的門檻,實際操作起來也都不輕鬆,需要投資者不斷地學習、總結經驗教訓。

#策略四:看多指數,投資指數基金

因為指數種類多,包括綜合的、行業的、不同風格等的,其在不同的市況下各自收益表現也不同,有時甚至天上地下。今後,結構性的行情越來越多,整體大牛市、或大熊市會相對越來越少。

在此背景下,具體指數基金的選擇也是很需功力的。但如果簡單的認同資本市場中長期向上的趨勢,就可以購買跟蹤綜合指數類的基金,這也是一種理性和自在的選擇。

此外,圍繞投資時點來分類,又對應不同的策略,大體可以分為定投策略、買入持有策略和擇時投資策略。

基金投資的七種策略

#策略五:定投策略

每隔一段固定時間(比如每月),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定時投入,不擇時點,實質上暗含了是「定期投入資金」和「買入持有策略」兩種。

#策略六:單純的「買入持有」策略

即在初始點一次性買入並一直持有該基金。該策略與定投策略各種適用於不同的市場,

  • 買入持有策略在牛市初期入場點時,表現明顯比較定投策略好;
  • 而在牛市末期(即熊市初期)入場點時,定投策略的表現又比買入持有好。

但這兩種策略,因為同樣涉及到對未來市場牛熊不同階段的判斷,因此,事先我們很難知道哪種策略會取勝。

#策略七:擇時投資策略

又可以包含順勢投資和逆向投資,這都需要對大盤時點的把握,以及選擇可能更加受益的基金。

從理論上而言,擇時是可以克服前兩種策略可能出現的高點買入被套的弊端。但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在實踐中很難做到。

以上策略的運用,在事先很難判斷何種策略為優。但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要去理解策略背後的原理和要求,然後根據自己的資金性質、風險偏好、基金的風格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或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此外,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升華,讓自己的投資體系和策略不斷自洽,不斷升級迭代。

當然,如果在專業、精力和時間上做不到,那麼FOF基金也是不錯的選擇。FOF是一種用於投資基金的基金,由專業人士出手幫我們挑選出好基金,加以組合配置,同時根據不同的市況進行調整。由此,解決了我們個人擇基和擇時的專業性難題。和單個的基金相比,FOF整體收益更加穩定,風險相對小一些~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須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及公告,在了解產品情況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投資目標,謹慎選擇合適的產品。基金管理人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原則管理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和最低收益。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166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1 13:19
下一篇 2024-12-21 13:1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