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部署有什麼區別「集中部署和分散式部署的優缺點」

87年前的隆冬,從倫敦牛津街購物歸來的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自己的購物手記里這樣描述:超市的煙草被捲成無數條裝在銀紙上的整齊的香煙,羊毛被紡成薄背心和柔軟的長筒襪,綿羊的油脂成為讓皮膚嬌嫩的芳香奶油。

87年後的冬天,北京某銀行的會議室進行著關於新一年IT採購的激烈討論,密密麻麻的白板上有兩個格外醒目的詞:「集中式」和「分散式」,最終,CIO在集中式的上面畫了一個圈。對於CIO來說,集中式和分散式猶如一把刀的兩面,他迫切的需要找到刀尖上跳舞的平衡點。

採購總是這樣,可供選擇的越多,選擇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數據爆增正在加劇,每一天,全球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面臨數據承載和擴容的問題。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數據圈將從2018年的33ZB增加到2025年的175ZB。大數據、小數據、快數據、慢數據、熱數據、溫數據、冷數據……面對核心業務產生的稠密數據,創新轉型帶來的稀疏數據,是追趕技術潮流還是遵從業務需求,企業究竟該如何制定自身IT架構的戰略規劃?

爭論不休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1946年2月14日,55年前的那個浪漫的情人節,ENIAC——世界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自此,這台佔地170平方米、30噸重,每秒可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的龐然大物開啟了IT時代新篇章。

間隔不到兩個月,同年的4月7日,第一台IBM大型機SYSTEM/360誕生。憑藉超強的計算和I/O處理能力以及在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現,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型主機伺服器引領了計算機行業以及商業計算領域的發展。

到了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架構開始同時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以CISC (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 CPU 為架構的面向個人、價格便宜的PC;另一個是以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CPU為架構的面向企業、價格昂貴的小型UNIX伺服器。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應用系統普遍採用的是客戶端-伺服器的二層架構,用戶直接通過客戶端訪問資料庫伺服器。到了90年代中後期,客戶端—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的三層架構逐步發展成熟,應用伺服器開始了分散式部署的萌芽。

直到21世紀初的幾年,為解決互聯網時代用戶高並發以及海量數據處理分析效率的問題,支持大規模、突發性、高並發量的分散式應用架構逐步發展成熟,並在實踐中得到驗證,能夠支持用戶數為億級、數據量為PB級的應用場景。

集中式VS分散式,「適用」成就架構終極完美

而關於到底選擇集中式還是分散式架構,兩大陣營紛紛「站隊」,畫地為營的同時也在喋喋不休。集中式架構相當於「中央集權」部署,所需要的伺服器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台伺服器上;分散式架構的思想根基是根據業務功能、模塊設計或者機構的不同,採用相對分散的中小型伺服器。

挺「新生代」分散式架構的一方,認為集中式伺服器很貴,只有土豪機構才能用得起,集中式架構無法保證業務響應能力、連續性和靈活性。而挺集中式架構的一方則認為,分散式系統架構的系統設計難度大,後期的管理和運維是才是最大的「坑」。

這種爭論,一直持續著。

應用為王

有的架構不知道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儘管一眾互聯網公司將分散式架構發揚光大,但在傳統商業機構尤其是金融、通信等重點行業看來,集中式仍是滿足其需求的最佳選擇——2019年,依然有92%的銀行購買了集中式架構的伺服器。

銀行、政府以及傳統的商業行為,不允許數據出現任何差錯或不一致,他們要求數據的強一致性。開放架構的主要優勢是開發資源容易獲取,擴展方便,成本相對較低,但是也存在伺服器數量巨大,維護要求較高及可用性相對較低的缺點;而集中式平台成本略高,但是在可用性、可維護性方面仍舊有比較大的優勢。

一直以來,銀行都是集中式架構的擁躉,銀行為了支撐核心業務的發展,大多採用了基於Power處理器的高端設備。在招商銀行5年的實踐中,1/3的虛機超過兩年沒有重啟,一半的虛機1年沒有重啟,還有高端伺服器上線至今都沒有重啟過。Power在資源的動態擴展和回收都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提到今年全國範圍大規模的IT基礎設施建設就繞不開全國ETC聯網,ETC網上的每一筆數據後面都是真金白銀,不能容忍數據的丟包、漏包,因而對平台的高效性、可用性、穩定性有極高要求。這套系統主要涉及核心業務資料庫、綜合業務資料庫、業務數據存儲資料庫,數據倉庫,文件交換平台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和數據倉庫全部運行在統一平台形成的「數據交通樞紐」。

浪潮商用機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IPS」)K1 950作為核心資料庫的硬體支撐平台,通過跨機櫃的方式,每一對計算節點使用集群軟體部署資料庫集群,從而實現應用級和硬體級別冗餘,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同城容災中心採用K1 950,作為生產數據驗證恢復的硬體平台。K1具備的軟硬體多層次冗餘容錯功能,晶元、模塊、系統管理、操作系統都具有可靠性設計,從未出現宕機現象,保證清分結算系統持續運行,讓每一筆收費「應徵不漏」。

根據此前公開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伺服器全球下滑,國內伺服器銷售收入和銷量增長的僅有浪潮(包括IPS)。目前,K1 Power已經承載了80%金融行業客戶的核心業務,IPS在國內非x86的小型機市場佔有率超過60%,排名第一。

浪潮一直引領著我國信息技術創新發展,自主研發的K1關鍵應用主機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IPS傳承了浪潮在高端伺服器系統設計領域的技術積累,結合Power處理器的性能、功能、可靠性等優勢,面向中國及「一帶一路」國家市場,自主研發、生產、銷售兼具縱向擴展和橫向擴展特性的K1 Power系列伺服器產品,為用戶定製化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及本地化提供專業、敏捷的軟體及技術支持服務與保障。

殊途同歸

只有小孩子才會問「他是好人壞人」,而成年人則是會站在當下或未來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如今,在多雲、混合雲的場景下,用戶的需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說,沒有最好的架構,只有合適的架構。

集中式VS分散式,「適用」成就架構終極完美

對於任何一個IT產品,只有站在用戶角度來評判才更有價值。不同的應用自然需要不同的架構,分散式與集中式對於用戶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適用。選型重要的是如何尋找最佳平衡點:安全可靠是首要重點,性能需要兼顧現在和未來的要求,基礎構架擴展性滿足未來業務變化的彈性。只有基於穩定的系統環境下才能保證企業關鍵應用的穩定。

正如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寫道:在真實世界中,技術上高度可重構的,他們是流動的東西,永遠不會靜止,永遠不會完結,永遠不會完美。

浪潮K1等國產高端伺服器的出現,在成本、開放與安全之中尋得一個平衡點,或將為「集中式vs分散式」這個世紀之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1320.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21 13:17
下一篇 2024-12-21 13:1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