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現在A股市場哪家券商的市值最高?」
近日,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一節金融實務課上,作為業界導師的中金公司管委會成員、投行部負責人王晟向現場學生拋出一個問題。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中金公司……課堂陸續傳出不同答案,基本把行業排名前十的頭部券商一網打盡。
「都不對。」王晟揭曉答案:「東方財富。」現場同學頗感意外。
2021年6月11日,東方財富總市值首次超越券業「老大哥」中信證券,但隔日即被中信證券反超。此後,二者形成交替領先之勢。
6月25日,作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集體走強,其中,東方財富大漲7.21%,市值達到3380億元,再度超越中信證券。截至當前,東方財富已經穩坐市值榜首多日,並逐漸拉開與中信證券的差距。
即便總市值已將諸多頭部券商甩在身後榮升券商「市值一哥」,但作為新晉互聯網券商代表,東方財富的業務版圖和盈利邏輯仍不為投資者所熟知。
在資產、經營指標方面與行業龍頭尚存差距,東方財富的市值為何能力壓一頭?有別於傳統券商的「護城河」是否穩固?未來增長的故事又將如何書寫?
「三級火箭」模式
東方財富在知名度上不及部分老牌頭部券商,從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等指標來看,東方財富亦與「行業老大哥」中信證券存在很大一段差距。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中信證券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11486.3億元和1899.2億元,東方財富則為1322億元和350.9億元。前者的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東方財富的8.7倍和5.4倍。
2021年1-3月,中信證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4億元和51.6億元,東方財富同期數據則分別為28.9億元和19.1億元。
不過在資本市場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公募基金重倉持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8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48隻公募基金重倉東方財富,持股總量達8.84億股,持股總市值達241億,均排名行業第一,遠超排名第二的中信證券。

業績遠不及龍頭券商,卻能贏得機構的「厚愛」,東方財富憑什麼?
「東方財富和傳統券商完全不一樣,後者不可能保持這麼高的增長速度,公司本質上是互聯網公司,賺錢模式是不一樣的,可以從ROE(凈資產收益率)方面看出其中的較大差別。」5月12日,在機構投資者調研會議上,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說道。
業內人士把東方財富的盈利模式歸結為「三級火箭」,而這一模式正是專屬互聯網公司的「打法」。
「三級火箭」模式的關鍵要素為流量、產品和轉化,火箭的第一級要求打造一款高頻且大眾化的免費App,做到極致,形成流量入口,第二級則是開發承接流量的業務和產品,最後一級則是流量變現,完成商業模式的閉環。
2004年,在租來的100平米民房中,其實帶著6個人,從2台伺服器開始創業,用10年跑通了這一模式。
東方財富網於當年上線,一開始主打財經資訊,兩年後為增強用戶粘性,互動社區「股吧」問世。資訊和互動撐起了超級流量入口,是三級火箭的第一級,為商業變現打下基礎。
2007年,天天基金網上線。其實介紹,公司在2010至2015年把基金代銷當做業務重心,走出了流量轉化的第一步。
2015年,東方財富更進一步,收購原西藏同信證券,成為唯一一家獲得全業務牌照的互聯網券商,並開啟國內證券業務。
受證券經紀業務驅動,東方財富當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26億元和18.49億元,分別同比暴增378%和1015%。也在這一年,東方財富市值突破1000億元。打通了三級火箭的第二級和第三級。
不難看出,東方財富的盈利模式與傳統券商差別較大,其通過財經資訊和互動社區構建「流量池」,激發用戶潛在交易需求,通過證券業務、基金代銷業務進行流量變現。
反觀傳統券商,在為零售客戶提供服務前,與客戶缺少連接,不能通過在線產品和服務挖掘用戶需求,且受服務場景限制,無法覆蓋市場上的「長尾客戶」。
目前,傳統券商紛紛加強研發投入,向數字化轉型,但已然落後東方財富較多身位。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在「證券服務行業」中,東方財富App的月活越用戶數和日活躍用戶數分別為1440萬,僅次於同花順,大幅領先華泰證券(816萬)、國泰君安(548萬)、平安證券(498萬)、海通證券(470萬)、中信證券(464萬)等傳統券商旗下App。

另據艾瑞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東方財富App的安裝設備達4076萬台,排行金融理財類App第三位,高於所有傳統券商App。
何以穿越牛熊
用戶是互聯網平台最核心、最優質的資產,手握1400萬月活用戶成為東方財富最堅固的「護城河」,助力東方財富業績穿越牛熊,實現高成長。
7月9日晚,東方財富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億至40億元,同比增長93.53%至121.18%。僅以歸母凈利潤增速的中值107.36%計算,在發布中報預告的16家券商中,東方財富名列榜首,遠高於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等頭部券商。
2019-2020年,A股走出慢牛行情,市場交投活躍,券商賺得盆滿缽滿,東方財富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領先於行業。
2019年和2020年,東方財富營業收入分別為42.32億元和82.3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48%和94.69%,高於行業均值35.37%和24.41%;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31億元和47.7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1.02%和160.91%,大幅高於行業均值84.77%和27.98%。
2016-2018年,A股較為低迷,日均交易額持續下滑,但東方財富的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逆勢快速增長。在這三年里,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年複合增速分別為15.2%和 15.9%,遠超行業增速25.4個百分點和42.4個百分點,顯示出較高成長性。
穿越牛熊實為不易,加之東方財富較早「卡位」財富管理賽道,建立先發優勢,使得市場給予東方財富較高估值。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收盤,東方財富的市凈率(PB)為9.6倍,在券業位居榜首,高於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型券商。
北京地區一位非銀金融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相較於大型券商不斷加槓桿,東方財富始終保持輕資本運營模式,這也是其估值較高的原因之一,「輕資本模式可以提升ROE,高ROE就能帶來高估值。」
從業務結構來看,東方財富的「殺手鐧」為證券經紀業務和基金代銷業務,展業場景基本為線上,營運成本低,毛利率高。
2020年報顯示,證券經紀業務和基金代銷分別實現30.32億元、29.62億元,兩者合計對營收的貢獻度達到73%,其中基金代銷業務的毛利率高達91.7%。
在上市券商中,東方財富槓桿率幾乎處於墊底位置。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剔除客戶保證金後,東方財富的權益乘數(又稱槓桿率,總資產/所有者權益)為2.18,在板塊內僅高於西部證券和太平洋證券,而頭部券商中金公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的桿桿率分別為6.6、4.9、4.6、4.5,無不採取了高槓桿運作模式,以此博得高ROE。
公募正在撤退?
不過,從公募持倉來看,主力資金似乎正在慢慢撤退這隻白馬股。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配置東方財富的基金家數和基金數分別為89家和348個,較2020年底減少14家和150個,持股總市值為241億,較2010年底的304億下降20.7%。
公募減配是否代表機構對東方財富成長性缺乏信心?
一家上市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表示,這並不代表市場不看好東財,主要原因是配置東方財富的大多是緊跟創業板指數的基金或者創業板ETF,現在東方財富在創業板權重有所下降,自然配的就少了。
「上述數據存在一定滯後性,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底,東方財富震蕩上行,積累了一波獲利盤,1月底至3月末,股價持續下跌,此時獲利盤選擇了結也很正常。」一家上市券商自營投資條線人士分析稱。
如前所述,東方財富2021年中報數據仍呈現較快增長勢頭,經紀業務和基金代銷齊頭並進。業內人士表示,東方財富的經紀業務在傭金率方面仍有較大優勢,經紀業務市佔率或將繼續提升;年內新基金髮行再迎一波小高峰,基金代銷業務將受益。
華泰證券一位負責主經紀商(PB)業務的人士介紹,東方財富證券的傭金率在萬2-萬2.2之間,行業平均傭金率在萬2.6附近,而證券經紀業務傭金的硬性成本是萬0.687,目前遠還沒到。
「互聯網券商沒有線下成本,低傭金獲客靠量取勝,東財傭金再怎麼降,可降的空間比傳統券商大,傳統券商即便降佣,也未必能大量吸引新客戶,但互聯網券商可以做到。」該人士指出。
公募市場的火爆和基金代銷收入結構的改善,增強了基金代銷業務收入增長的確定性。
Wind數據顯示,今年1-6月,年內市場整體新發基金規模16253億份,同比增加54%,其中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同比增加84%至13125億份,佔比提升到81%。
截至6月末,我國公募基金規模(不含專戶)為22.3萬億元,同比增加32%,其中權益型(股票&混合型)規模同比增加95%至7.76萬億元,占公募總規模比例至34.78%。
基金代銷的收入結構亦有改善。此前,基金代銷的收入主要來自前端的認購費和贖回費,但自第三方代銷機構崛起,申購費進入1折時代,該部分收入銳減,尾隨傭金(基金公司為保持基金總量而支付給銷售機構的費用)逐漸成為收入的「壓艙石」。
中基協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東方財富旗下天天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4324億元,排名市場第5,市佔率達3.4%;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3750億,位居行業第5,略遜於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和螞蟻基金,力壓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證券等大型金融企業,5.1%市佔率也顯示出其在權益類基金保有上存在優勢。
信達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王舫朝認為,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量增加,將帶來尾佣收入穩步增加,平抑因市場環境導致新增基金申購贖回帶來的前端費用波動。
尋找「第三條腿」
東方財富的證券業務和基金代銷仍在攻城略池,不過該公司流量或在短期內見頂,並傳導至公司的基本盤。為此,東方財富也在尋找業務發展的「第三條腿」,講好增長故事。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近2年東方財富App的月活數量並無較大變化,穩定在1400-1500萬左右,短期內存在見頂的跡象。
2019年下半年,東方財富App的月活數量達到1100萬左右,較為穩定。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A股波動較大,東方財富App的月活數量迅速增加200萬至1300萬,3-7月,A股走出慢牛行情,東方財富App的月活接連突破1400萬和1500萬大關,並在7月達到1590萬月活的波峰。此後,A股遭重挫,散戶投資者意興闌珊,11月,東方財富App的月活數據同步下降至1445.5萬。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5月,東方財富App的月活用戶數為1439.6萬,與2020年中相比,並無明顯增長。此外,根據董事長其實透露,公司的月活里有一半是非交易客戶。
如前所言,東方財富盈利模式的建構有賴於第一級火箭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動力,通過低傭金將其轉化為客戶,一旦這個入口的優勢被消解,後續的轉化勢必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困境。
在機構投資者調研會議上,其實稱,流量是有慣性的,後面一定會有大的變化,目前流量還比較低,未來會努力想辦法提升流量。
頭部券商一位非銀分析師則表示,月活用戶數是不是見頂不好判斷,但移動端月活增長的確不顯著,絕對量上也僅為競品同花順的一半。
基金代銷和證券業務較為依賴流量,東方財富下一個增長極是否還會與流量捆綁?
談及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其實表示,資產管理業務一定是公司的第三條腿,基金銷售和證券業務是兩條腿,公司已經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除資管業務外,東方財富還在多個業務進行布局和優化,例如,今年擬在兩融業務上砸入140億元;將東財國際證券更名為哈富證券,發力國際業務,對標富途和老虎;重金打造研究院,為資管業務的發展提供投研支持。
業務多核發展也讓公司資本捉襟見肘。
Wind數據顯示,僅在2020年和2021年,東方財富就通過可轉債分別融資73億元和158億元,其中2020年2月上市的「東財轉2」,因觸發贖回條款,在當年9月就已全部完成轉股,大大減輕了還本付息的債務壓力。
此外,東方財富還擬開闢純債務融資工具通道,2021年6月21日和26日,東方財富公告,旗下東方財富證券和境外子公司將分別發行公司債和境外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120億元人民幣和10億美元。
據界面新聞記者的梳理,上市10年有餘,東方財富主要通過權益及類權益工具融資,純債務融資工具運用較少。加大債券發行力度,足可見其對資本的強烈渴求,也顯示出對於缺乏國有股東支持的民營公司而言,資本的短缺或將掣肘發展步伐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