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帶條件查找公式中的參數,有時需要用到「>」、「<」、「=」等,這些都不需要教嘛,但凡上過小學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那麼「<>」呢?這個在計算機語言中表示不等於,跟數學中的表達式寫法完全不一樣,如果說這個寫法仍然有不少人知道的話,那今天我想說的是:不等於在處理數據和文本的時候,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和用途。
案例:
計算下圖 1 中文本單元格的數量,空格,公式等都不計算在內。
結果應該如下圖 2 的 E1 單元格所示。


解決方案:
開始統計之前,先讓大家看一下兩個看上去空的單元格到底是什麼情況。
從下面兩個圖中可以看出,A4 單元格中是個公式,而 A7 單元格中有一個空格,所以這兩個單元格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空。


接下來對 A 列按題目要求進行統計,我們依次試一下以下公式:
1. 在 B1 單元格中輸入以下公式:
=COUNTIF(A1:A8,”<>”)
- 「<>」符號的意思是不等於,上述公式的意圖是統計區域內的非空單元格。

但是前面給大家展示過了,區域內的空單元格不是真正的空,所以統計結果把它們都計入在內了,結果為 8。但是這不符合本案例的要求,我們需要忽略一切不可見的空格、公式,僅統計可見的文本單元個數。

2. 在 C1 單元格中輸入以下公式:
=COUNTA(A1:A8)
- counta 的作用是統計區域內不為空的單元格的個數,所以顧名思義,非空單元格當然計算在內了。

所以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的公式。

3. 在 D1 單元格中輸入以下公式:
=SUM(ISTEXT(A1:A8)*1)
公式釋義:
- ISTEXT(A1:A8):判斷區域內的單元格是否為文本,返回邏輯值 true 或 false;
- …*1:將邏輯值轉化成數值 1 或 0;
- sum(…):對上述數值求和,即統計出文本單元格的個數

但是 istext 統計的時候仍然會將空值等不可見字元視為文本,計算在內,因此最終結果為 6,較之前兩個公式,只是未統計兩個數值單元格而已。

4. 在 E1 單元格中輸入以下公式:
=COUNTIF(A1:A8,”><“)
- 這個就是本篇要講的重點:使用 countif 計數時,對於文本單元格的統計要用「><」替代「<>」,這樣就能只統計包含文本字元的單元格,而忽略公式和空格。

這回總算妥了。

很多同學會覺得 Excel 單個案例講解有些碎片化,初學者未必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不少同學都希望有一套完整的圖文教學,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一步步由簡入繁、從入門到精通,系統化地講解 Excel 的各個知識點。
現在終於有了,以下專欄,從最基礎的操作和概念講起,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帶大家逐一掌握 Excel 的操作技巧、快捷鍵大全、函數公式、數據透視表、圖表、列印技巧等……學完全本,你也能成為 Excel 高手。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0954.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