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vector的resize函數以及其作用
在編寫程序時,我們經常會使用STL庫中的容器,而vector是其中最為常用的容器之一。在使用vector的過程中,resize函數是一個重要的函數,它可以改變vector的大小。具體來說,resize函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resize(n),表示將向量大小變為n,另一種是resize(n,val),表示向量大小變為n並且默認填充val值。通過resize函數,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vector的大小來管理我們的數據。
二、減少resize函數的調用次數
resize函數是一個費時的操作,如果在程序中頻繁調用resize函數,將會顯著影響程序的性能。因此,我們需要儘可能的減少resize函數的調用次數。具體實現的方法有兩個:
1、在創建vector對象時,盡量設置其初始長度。因為設置較大的初始長度可以減少resize函數的調用次數。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vector v(1000); // 設置初始長度為1000
return 0;
}
2、在對vector進行數據入棧或出棧操作時,可以預估一下元素的總個數,從而提前調用一次resize函數。這樣做可以避免在每次插入或刪除元素時都進行一次resize,從而提高程序的效率。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vector v;
int n = 1000;
v.reserve(n); // 預分配存儲空間
for(int i = 0; i < n; i++){
v.push_back(i); // 插入元素
if(v.size() == v.capacity()) v.reserve(v.size() * 2); // 若容量不夠則重新預分配存儲空間
}
return 0;
}
三、使用emplace_back替代push_back函數
在對vector進行數據入棧操作時,我們一般使用push_back函數來實現。然而,push_back函數每次插入元素都會複製一份元素,造成不必要的開銷。因此,我們可以使用emplace_back函數代替push_back函數,它可以直接在vector的末尾構造元素,避免了複製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的開銷。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Person{
string name;
int age;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name(name), age(age) {}
};
int main(){
vector v;
v.emplace_back("Alice", 18); // 直接在vector的末尾構造Person對象
return 0;
}
四、使用reserve函數提前分配內存
在對vector進行連續的數據入棧操作時,可以使用reserve函數提前為vector分配一塊空間。這樣做可以避免當數據超過vector的容量時,vector需要重新分配一塊空間,並將原數據拷貝到新的空間中的開銷。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vector v;
int n = 1000;
v.reserve(n); // 預分配存儲空間
for(int i = 0; i < n; i++) v.push_back(i); // 插入元素
return 0;
}
五、使用指針或引用操作vector中的元素
在對vector中的元素進行操作時,我們可以使用指針或引用來避免拷貝元素的開銷。具體來說,我們可以使用迭代器或者下標操作符實現指針或引用的操作。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vector v;
int n = 1000;
v.reserve(n); // 預分配存儲空間
for(int i = 0; i < n; i++) v.push_back(i); // 插入元素
for(auto& x : v) x *= 2; // 使用引用操作元素
for(int i = 0; i < n; i++) cout << v[i] << endl; // 使用下標操作符訪問元素
return 0;
}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8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