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非線性最小二乘法是一種數學優化技術,用於解決一組非線性方程組的擬合問題。該方法將實驗數據擬合到一個經驗公式或者理論函數,以儘可能減小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平方誤差和。
對於一個非線性問題,一般來說沒有直接的解析解。因此,非線性最小二乘法通過迭代的方式求解一個局部最優解,使得擬合函數與實驗數據的誤差最小。
一般來說,非線性最小二乘法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構建非線性方程組,然後使用數值方法求解。下面我們將對這兩個步驟進行詳細介紹。
二、構建非線性方程組
構建非線性方程組是非線性最小二乘法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建立一個與實驗數據擬合的經驗公式或理論函數。
假設我們有一個非線性模型:
y = f(x, β) + ε
其中,y 是實驗數據,x 是輸入值, β 是一組未知參數, ε 是誤差。該模型可以表示成非線性方程組:
y1-f(x1,β) = ε1 y2-f(x2,β) = ε2 ⋮ yn-f(xn,β) = εn
其中矢量 y, x, 和 ε 分別表示實驗數據、輸入值和誤差。函數 f 表示經驗公式或理論函數。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調整 β 來儘可能減小從矢量 ε 中獲取的信息(誤差)。
為了對 β 進行更新,我們需要計算誤差的梯度。下面我們將介紹計算誤差梯度的過程。
三、誤差梯度的計算
誤差梯度是非線性最小二乘法的核心。計算誤差梯度的公式如下:
J(β) = (y-f(x,β))ᵀ·(y-f(x,β)) ∂J/∂β = -2·(y-f(x,β))ᵀ·∂f/∂β
式中,J(β) 表示誤差的平方和, ∂J/∂β 表示誤差梯度,ᵀ 表示矩陣的轉置。要最小化誤差,需要將β調整到使得誤差梯度 ∂J/∂β 最小的位置。
在計算誤差梯度之前,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工作。首先,我們需要定義誤差函數,如下所示:
e(β) = y-f(x,β)
這個函數表示實驗數據 y 和理論函數 f(x,β) 的差異。然後,我們需要計算誤差函數的雅可比矩陣,如下所示:
J(β) = ∂e/∂β
該矩陣描述了誤差函數關於β的各個分量的導數。通過求解方程 ∂J/∂β=0,我們可以得到 β 的最優值。
四、代碼實現
下面是 Python 中實現非線性最小二乘法的一個例子:
# 導入必要的庫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least_squares # 構建非線性方程組 def fun(x, data): return x[0] * np.sin(x[1] * data + x[2]) + x[3] * np.cos(x[4] * data + x[5]) - data # 生成實驗數據 x_true = np.array([1, 0.1, 0.1, 1, 0.1, 0.1]) t = np.linspace(0, 10, 200) y_true = fun(x_true, t) y_meas = y_true + 0.1 * np.random.randn(len(t)) # 定義初始值 x0 = np.array([0.5, 0.2, -0.3, 0.4, -0.5, 0.1]) # 使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進行求解 res_lsq = least_squares(fun, x0, args=(y_meas,)) print(res_lsq.x)
這裡我們構建了一個非線性方程組,並使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求解。結果將列印出最優值。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