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資料庫分表實現(資料庫分表怎麼實現)

本文目錄一覽:

PHP mysql該怎樣分表實現 詳細�0�3

編譯時,只要使用 –with-mysql[=DIR] 配置選項即可,其中可選的 [DIR] 指向 MySQL 的安裝目錄。雖然本 MySQL 擴展庫兼容 MySQL 4.1.0 及其以後版本,但是它不支持這些版本提供的額外功能。要使用這些功能,請使用 MySQLi 擴展庫。專職優化、域名註冊、網站空間、虛擬主機、伺服器託管、MySQL 資料庫、vps 主機、伺服器租用的中國信息港在這裡為你詳細介紹! PHP mysql 分表實現 當數據量猛增的時候,我們都會選擇庫表散列等等方式去優化數據讀寫速度。 專門做了一個簡單的嘗試,1 億條數據,分100 張表。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首先創建100 張表: $i=0; while($i

mysql分表的3種方法介紹,什麼是分區

可以看mysql的data文件夾下面的資料庫文件,就可以查看當前分區情況。還有幾種獲取MySQL分區表信息的常用方法SHOW CREATE TABLE 可以查看創建分區表的CREATE語句 SHOW TABLE STATUS 可以查看錶是否為分區表 查看INFORMATION_SCHEMA.PARTITIONS表 可以查看錶具有哪幾個分區、分區的方法、分區中數據的記錄數等重要信息

MySQL資料庫性能優化之分區分表分庫

分表是分散資料庫壓力的好方法。

分表,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將一個表結構分為多個表,然後,可以再同一個庫里,也可以放到不同的庫。

當然,首先要知道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分表。個人覺得單表記錄條數達到百萬到千萬級別時就要使用分表了。

分表的分類

**1、縱向分表**

將本來可以在同一個表的內容,人為劃分為多個表。(所謂的本來,是指按照關係型資料庫的第三範式要求,是應該在同一個表的。)

分表理由:根據數據的活躍度進行分離,(因為不同活躍的數據,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案例:

對於一個博客系統,文章標題,作者,分類,創建時間等,是變化頻率慢,查詢次數多,而且最好有很好的實時性的數據,我們把它叫做冷數據。而博客的瀏覽量,回複數等,類似的統計信息,或者別的變化頻率比較高的數據,我們把它叫做活躍數據。所以,在進行資料庫結構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分表,首先是縱向分表的處理。

這樣縱向分表後:

首先存儲引擎的使用不同,冷數據使用MyIsam 可以有更好的查詢數據。活躍數據,可以使用Innodb ,可以有更好的更新速度。

其次,對冷數據進行更多的從庫配置,因為更多的操作時查詢,這樣來加快查詢速度。對熱數據,可以相對有更多的主庫的橫向分表處理。

其實,對於一些特殊的活躍數據,也可以考慮使用memcache ,redis之類的緩存,等累計到一定量再去更新資料庫。或者mongodb 一類的nosql 資料庫,這裡只是舉例,就先不說這個。

**2、橫向分表**

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是把大的表結構,橫向切割為同樣結構的不同表,如,用戶信息表,user_1,user_2等。表結構是完全一樣,但是,根據某些特定的規則來劃分的表,如根據用戶ID來取模劃分。

分表理由:根據數據量的規模來劃分,保證單表的容量不會太大,從而來保證單表的查詢等處理能力。

案例:同上面的例子,博客系統。當博客的量達到很大時候,就應該採取橫向分割來降低每個單表的壓力,來提升性能。例如博客的冷數據表,假如分為100個表,當同時有100萬個用戶在瀏覽時,如果是單表的話,會進行100萬次請求,而現在分表後,就可能是每個表進行1萬個數據的請求(因為,不可能絕對的平均,只是假設),這樣壓力就降低了很多很多。

延伸:為什麼要分表和分區?

日常開發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大表的情況,所謂的大表是指存儲了百萬級乃至千萬級條記錄的表。這樣的表過於龐大,導致資料庫在查詢和插入的時候耗時太長,性能低下,如果涉及聯合查詢的情況,性能會更加糟糕。分表和表分區的目的就是減少資料庫的負擔,提高資料庫的效率,通常點來講就是提高表的增刪改查效率。

什麼是分表?

分表是將一個大表按照一定的規則分解成多張具有獨立存儲空間的實體表,我們可以稱為子表,每個表都對應三個文件,MYD數據文件,.MYI索引文件,.frm表結構文件。這些子表可以分布在同一塊磁碟上,也可以在不同的機器上。app讀寫的時候根據事先定義好的規則得到對應的子表名,然後去操作它。

什麼是分區?

分區和分表相似,都是按照規則分解表。不同在於分表將大表分解為若干個獨立的實體表,而分區是將數據分段劃分在多個位置存放,可以是同一塊磁碟也可以在不同的機器。分區後,表面上還是一張表,但數據散列到多個位置了。app讀寫的時候操作的還是大表名字,db自動去組織分區的數據。

**MySQL分表和分區有什麼聯繫呢?**

1、都能提高mysql的性高,在高並髮狀態下都有一個良好的表現。

2、分表和分區不矛盾,可以相互配合的,對於那些大訪問量,並且表數據比較多的表,我們可以採取分表和分區結合的方式(如果merge這種分表方式,不能和分區配合的話,可以用其他的分表試),訪問量不大,但是表數據很多的表,我們可以採取分區的方式等。

3、分表技術是比較麻煩的,需要手動去創建子表,app服務端讀寫時候需要計運算元表名。採用merge好一些,但也要創建子表和配置子表間的union關係。

4、表分區相對於分表,操作方便,不需要創建子表。

我們知道對於大型的互聯網應用,資料庫單表的數據量可能達到千萬甚至上億級別,同時面臨這高並發的壓力。Master-Slave結構只能對資料庫的讀能力進行擴展,寫操作還是集中在Master中,Master並不能無限制的掛接Slave庫,如果需要對資料庫的吞吐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擴展,可以考慮採用分庫分表的策略。

**1、分表**

在分表之前,首先要選中合適的分表策略(以哪個字典為分表欄位,需要將數據分為多少張表),使數據能夠均衡的分布在多張表中,並且不影響正常的查詢。在企業級應用中,往往使用org_id(組織主鍵)做為分表欄位,在互聯網應用中往往是userid。在確定分表策略後,當數據進行存儲及查詢時,需要確定到哪張表裡去查找數據,

數據存放的數據表 = 分表欄位的內容 % 分表數量

**2、分庫**

分表能夠解決單表數據量過大帶來的查詢效率下降的問題,但是不能給資料庫的並發訪問帶來質的提升,面對高並發的寫訪問,當Master無法承擔高並發的寫入請求時,不管如何擴展Slave伺服器,都沒有意義了。我們通過對資料庫進行拆分,來提高資料庫的寫入能力,即所謂的分庫。分庫採用對關鍵字取模的方式,對資料庫進行路由。

數據存放的資料庫=分庫欄位的內容%資料庫的數量

**3、即分表又分庫**

資料庫分表可以解決單表海量數據的查詢性能問題,分庫可以解決單台資料庫的並發訪問壓力問題。

當資料庫同時面臨海量數據存儲和高並發訪問的時候,需要同時採取分表和分庫策略。一般分表分庫策略如下:

中間變數 = 關鍵字%(資料庫數量*單庫數據表數量)

庫 = 取整(中間變數/單庫數據表數量)

表 = (中間變數%單庫數據表數量)

實例:

1、分庫分表

很明顯,一個主表(也就是很重要的表,例如用戶表)無限制的增長勢必嚴重影響性能,分庫與分表是一個很不錯的解決途徑,也就是性能優化途徑,現在的案例是我們有一個1000多萬條記錄的用戶表members,查詢起來非常之慢,同事的做法是將其散列到100個表中,分別從members0到members99,然後根據mid分發記錄到這些表中,牛逼的代碼大概是這樣子:

複製代碼 代碼如下:

?php

for($i=0;$i 100; $i++ ){

//echo “CREATE TABLE db2.members{$i} LIKE db1.members

“;

echo “INSERT INTO members{$i} SELECT * FROM members WHERE mid%100={$i}

“;

}

?

2、不停機修改mysql表結構

同樣還是members表,前期設計的表結構不盡合理,隨著資料庫不斷運行,其冗餘數據也是增長巨大,同事使用了下面的方法來處理:

先創建一個臨時表:

/*創建臨時表*/

CREATE TABLE members_tmp LIKE members

然後修改members_tmp的表結構為新結構,接著使用上面那個for循環來導出數據,因為1000萬的數據一次性導出是不對的,mid是主鍵,一個區間一個區間的導,基本是一次導出5萬條吧,這裡略去了

接著重命名將新表替換上去:

/*這是個頗為經典的語句哈*/

RENAME TABLE members TO members_bak,members_tmp TO members;

就是這樣,基本可以做到無損失,無需停機更新表結構,但實際上RENAME期間表是被鎖死的,所以選擇在線少的時候操作是一個技巧。經過這個操作,使得原先8G多的表,一下子變成了2G多。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890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20 15:02
下一篇 2024-12-20 15:02

相關推薦

  • 如何修改mysql的埠號

    本文將介紹如何修改mysql的埠號,方便開發者根據實際需求配置對應埠號。 一、為什麼需要修改mysql埠號 默認情況下,mysql使用的埠號是3306。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

    編程 2025-04-29
  • Python 常用資料庫有哪些?

    在Python編程中,資料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擴大,處理海量數據已成為一種趨勢。Python有許多成熟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接下來我們將從多個方面介紹Python…

    編程 2025-04-29
  • openeuler安裝資料庫方案

    本文將介紹在openeuler操作系統中安裝資料庫的方案,並提供代碼示例。 一、安裝MariaDB 下面介紹如何在openeuler中安裝MariaDB。 1、更新軟體源 sudo…

    編程 2025-04-29
  • Python操作MySQL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Python操作MySQL進行詳細闡述: 一、連接MySQL資料庫 在使用Python操作MySQL之前,我們需要先連接MySQL資料庫。在Python中,我…

    編程 2025-04-29
  • 資料庫第三範式會有刪除插入異常

    如果沒有正確設計資料庫,第三範式可能導致刪除和插入異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什麼是第三範式和範式理論? 範式理論是關係資料庫中的一個規範化過程。第三範式是範式理論中的一種常見形式…

    編程 2025-04-29
  • MySQL遞歸函數的用法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MySQL遞歸函數的用法做詳細的闡述,包括函數的定義、使用方法、示例及注意事項。 一、遞歸函數的定義 遞歸函數是指在函數內部調用自身的函數。MySQL提供了CRE…

    編程 2025-04-29
  • leveldb和unqlite:兩個高性能的資料庫存儲引擎

    本文將介紹兩款高性能的資料庫存儲引擎:leveldb和unqlite,並從多個方面對它們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leveldb:輕量級的鍵值存儲引擎 1、leveldb概述: lev…

    編程 2025-04-28
  • MySQL bigint與long的區別

    本文將從數據類型定義、存儲空間、數據範圍、計算效率、應用場景五個方面詳細闡述MySQL bigint與long的區別。 一、數據類型定義 bigint在MySQL中是一種有符號的整…

    編程 2025-04-28
  • Python怎麼導入資料庫

    Python是一種高級編程語言。它具有簡單、易讀的語法和廣泛的庫,讓它成為一個靈活和強大的工具。Python的資料庫連接類型可以多種多樣,其中包括MySQL、Oracle、Post…

    編程 2025-04-28
  • MySQL左連接索引不生效問題解決

    在MySQL資料庫中,經常會使用左連接查詢操作,但是左連接查詢中索引不生效的情況也比較常見。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探討MySQL左連接索引不生效問題,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索引的作…

    編程 2025-04-28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