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eepwalk簡介
Deepwalk是一種基於隨機遊走的圖嵌入演算法,可以學習到圖中節點的低維度表示,廣泛應用於社交網路、知識圖譜等領域。
在Deepwalk中,隨機遊走被用來模擬節點之間的交互,相似的節點將被轉化為在低維空間中的相似向量,這為後續的機器學習任務提供了基礎。
import networkx as nx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Word2Vec
from deepwalk import DeepWalk
# 構建圖
G = nx.Graph()
G.add_edge('a', 'b')
G.add_edge('a', 'c')
G.add_edge('b', 'd')
G.add_edge('c', 'd')
G.add_edge('c', 'e')
G.add_edge('d', 'e')
# DeepWalk演算法
model = DeepWalk(G, walk_length=10, num_walks=80, workers=4)
model.train(window_size=5, iter=3)
# Word2Vec
wv = model.wv
二、Deepwalk演算法原理
1,圖嵌入
圖嵌入是指將節點映射到低維空間中,以便後續的機器學習任務可以在新的表示空間中進行。深度學習網路嵌入法能夠克服傳統特徵提取方法的局限性,同時具備更低的時間和空間複雜度。
2,隨機遊走
隨機遊走是指在圖中隨機選擇一個節點作為初始節點,沿著圖中的邊走若干步,從而遍歷整個圖。隨機遊走的目的是能夠捕捉到節點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3,Skip-gram模型
Skip-gram模型是一種經典的單詞表示演算法,可以用來將節點表示為向量。Skip-gram模型將固定長度的窗口移動到文本串上,將窗口中心的單詞視為輸入,預測窗口內的其他單詞。
三、Deepwalk實現步驟
1,構建圖
Deepwalk演算法的輸入是一個無向圖G,由節點和邊組成。在Python中,可以通過NetworkX庫來實現構建。
G = nx.Graph()
G.add_edge('a', 'b')
G.add_edge('a', 'c')
G.add_edge('b', 'd')
G.add_edge('c', 'd')
G.add_edge('c', 'e')
G.add_edge('d', 'e')
2,隨機遊走
Deepwalk演算法的核心是隨機遊走模塊,用於模擬節點之間的交互。隨機遊走的數量和長度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的。
model = DeepWalk(G, walk_length=10, num_walks=80, workers=4)
model.train(window_size=5, iter=3)
3,嵌入表示學習
Deepwalk演算法模型基於Skip-gram模型,通過訓練神經網路來獲得每個節點的向量表示。
wv = model.wv
四、Deepwalk應用場景
1,社交網路
Deepwalk可以用於社交網路中用戶的推薦、社群發現等任務。將社交網路中的節點映射為向量後,可以用基於向量的相似度計算方法,發現相似度較高的用戶並為其推薦好友。
2,知識圖譜
Deepwalk可以用於知識圖譜中實體的分類、關係預測等任務。將知識圖譜中的節點映射為向量後,可以用基於向量的分類演算法,對實體進行分類、關係進行預測。
3,生物信息學
Deepwalk可以用於生物序列、氨基酸等分子的分類、預測等任務。將生物分子映射為向量後,可以用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分子分類、預測蛋白質的功能等。
五、總結
Deepwalk演算法採用隨機遊走模擬節點之間的交互,通過嵌入表示學習將節點表示為向量,適用於各種領域的圖數據分析。後續可以用基於向量的演算法進行社區發現、分類、預測等機器學習任務。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