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這3個基本原則「軟體結構設計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軟體架構,是一個系統在其組件層面的基本組織結構表現,包括系統內部組件之間的關係、組件與外部的關係以及決定其設計和演進的原則。架構即決策,需要面向業務需求,並在各種資源(人、財、物、時、事)約束條件下去做權衡、取捨。以下是軟體架構設計中常用的三個原則,運用時需要結合業務系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

1 合適原則

架構無優劣,但存合適性。架構一定要匹配企業所在的業務階段,不要隨波逐流,一味地模仿照搬業界高大上的架構不等於適用,削足適履與打腫充胖都不符合合適原則。所謂合適,一定要匹配業務所處階段,能夠合理地將資源整合在一起並發揮出最大功效,並能夠快速落地,滿足業務需求。

2 簡單原則

面對系統結構、業務邏輯和複雜性,我們可以編寫出複雜的系統,但在軟體領域,複雜代表的是「問題」。架構設計時需要識別業務系統的複雜度,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業務系統的複雜性,最終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架構設計時,如果簡單的方案和複雜的方案都可以滿足需求,最好選擇簡單的方案。但是,事實上,當軟體系統變得太複雜後,就會有人換一個思路進行重構、升級,將它重新變得簡單,這也是軟體開發的大趨勢。

3 演化原則

演化原則,是生物進化的一個基本原則。人類社會、自然生物,小到一個細胞,似乎都遵循這一原則,軟體架構也不例外。業務在發展、技術在創新、外部環境在變化,這一切都是在告誡架構設計人員不要貪大求全,或者盲目照搬大公司的做法。應該認真分析當前業務的特點,明確業務面臨的主要問題,設計合理的架構,快速落地以滿足業務需要,然後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完善。沒有一層不變的架構,舉個例子,著名電商淘寶系統,從當初的單體架構到現在的分散式架構,中間經歷了N多次的演化,每一次的演化都是為了解決面臨的某一些問題,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淘寶技術這十年》。

架構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軟體架構設計需要結合實際業務情況,分別從功能、性能、可用性、可擴展性、安全性等幾個方面權衡考慮,另外也需要結合一些環境因素,比如團隊技術能力、成本因素、技術風險、法律法規等。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6349.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19 13:21
下一篇 2024-12-19 13:2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