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stalDiskMark大概是AS SSD Benchmark之外最受玩家歡迎的固態硬碟測試軟體。最近這款免費開源軟體升級到了7.0版本,帶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先進測試手段。

下面就讓東芝RC100作為這次測試的目標。RC100是東芝推出的單晶元M.2 NVMe固態硬碟,主控與BiCS 3D快閃記憶體融合封裝為一體,體積僅有22×42 mm,適用於各種超極本或台式電腦。

界面改進:
CrystalDiskMark 7.0版本最直觀的變化來自於”進度條”拉長了,這也是為了適應當前固態硬碟性能越來越高的趨勢。默認的測試項目同老版本也有不同,除了4K單線程讀寫之外,其他幾個項目都有微調:降低順序讀寫測試的隊列深度以貼近實際,4K隨機讀寫則擴充到Q32T16以考察IOPS潛力。

此外,右側增加了顯示內容選擇,提供MB/s、GB/s、IOPS或us(延遲)四個顯示選項。

豐富的測試模板:
CrystalDiskMark中新增了一個Profile菜單,由於軟體還處於beta測試版,暫時沒有漢化。其中的可選項從上到下分別是默認、峰值性能、實用性能、默認+混合、峰值+混合和實用性能+混合測試。

峰值性能測試主要是為了檢驗固態硬碟性能是否能夠達到廠商的標稱值,幫助發現硬碟在安裝和設置中的遺漏。峰值性能測試的重點,第一行展示順序讀寫速度、第三行展示4K隨機讀寫IOPS能力。

其實除了用跑分來驗證有無紕漏之外,直接使用固態硬碟的官方工具箱軟體能更直觀的檢測SSD是否工作正常。下圖是東芝的SSD Utility軟體界面,介面、功能和異常警告以及容量使用情況都能在首頁中顯示出來。

接下來繼續來看CrystalDiskMark的第三個測試模板——Real World Performance,真實世界性能,在這裡存儲極客將它翻譯為”實用性能”。與前一個峰值性能不同,這一項測試著重於還原固態硬碟在家用電腦使用環境下面臨的日常用法:多數時候IO隊列深度非常低。

實用性能測試模板下各項成績會比峰值性能模板要低很多,但它更能說明固態硬碟在日常用法下的真實輸出,而不是”理論峰值”。當然,固態硬碟在電腦中作為系統盤使用的情況比這要更為複雜:讀取和寫入往往會混雜在一起同時進行,主控處理起來會很吃力。
CrystalDiskMark允許在10%到90%之間調整讀取和寫入的混合佔比。這就是CrystalDiskMark添加MIX選項後的測試界面:

儘管在努力地貼近實際使用環境,不過說到底CrystalDiskMark還是沒能跳出理論跑分工具的範疇,幾分鐘就出結果的快餐測試準確度遠遜於PCMark 8這類追蹤-回放式SSD性能測試工具(跑一次測試需要1到2個小時,但結果更精確)。

上圖是東芝RC100 240G的PCMark 8存儲測試成績,這款固態硬碟受到PCIe 3.0 x2介面的影響,理論跑分中吃虧很大,但日常使用性能並不遜色於很多順序讀寫比它更快的型號。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