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iN的概述
Network in Network(NiN)最初由谷歌團隊提出,是一種新型深度神經網路結構,用於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任務。NiN的編碼方法主要是使用小窗口卷積層(1×1卷積)和全局平均池化層來替代傳統的全連接層,從而提高網路的精度和效率。相比於傳統的全連接層,NiN的1×1卷積層深度可分離性更強,可以實現更加有效的參數共享,從而減少了模型的計算量和複雜度。
二、NiN的核心思想
NiN的核心思想是在卷積神經網路中增加一個小網路,讓它可以在每個像素點特徵上對不同的特徵進行多次線性組合,這個小網路被稱為「網路中的網路」(Network in Network)。
NiN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極大地降低參數數量,增大模型的深度,從而提高模型的表達能力。NiN網路的結構如下所示:
Conv(96,11,4) -> Relu -> Conv(256,5,1) -> Relu -> Conv(384,3,1) -> Relu -> Conv(10,1,1) -> Global Avg Pooling -> Softmax
其中,NiN最重要的部分是Conv(1X1)層,可以使用這個1×1卷積層來定義NiN模型。具體代碼如下:
model = Sequential([ Conv2D(filters=64, kernel_size=5, strides=1, padding='same',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28,28,1)), Conv2D(filters=48, kernel_size=1, strides=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relu'), Conv2D(filters=48, kernel_size=3, strides=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relu'), Conv2D(filters=64, kernel_size=3, strides=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relu'), Conv2D(filters=10, kernel_size=1, strides=1, padding='valid', activation='softmax'), GlobalAveragePooling2D(), ])
三、NiN與傳統卷積神經網路的區別
NiN與傳統的卷積神經網路的區別在於,NiN使用的是1×1卷積層和全局平均池化層代替了傳統卷積網路的全連接層。全局平均池化層的設置可以減小特徵圖的維度,並且更加不容易過擬合。此外,NiN還使用了一種稱為「多層感知機(MLP)」的新型網路模型,它將卷積操作替換為1×1卷積,從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四、NiN的應用
NiN主要應用於圖像分類、目標檢測和語義分割任務上。這主要是因為NiN模型同時考慮了空間信息和通道信息,可以更好地捕捉圖像的特徵。其中,NiN在目標檢測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在PASCAL VOC2010和COCO2014數據集上,NiN的表現相對於其他網路模型,可以達到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執行速度。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