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filter的使用 java 過濾器的幾種使用方法
過濾器
過濾器是處於客戶端與伺服器資源文件之間的一道過濾網,在訪問資源文件之前,通過一系列的過濾器對請求進行修改、判斷等,把不符合規則的請求在中途攔截或修改。也可以對響應進行過濾,攔截或修改響應。
如圖,瀏覽器發出的請求先遞交給第一個filter進行過濾,符合規則則放行,遞交給filter鏈中的下一個過濾器進行過濾。過濾器在鏈中的順序與它在web.xml中配置的順序有關,配置在前的則位於鏈的前端。當請求通過了鏈中所有過濾器後就可以訪問資源文件了,如果不能通過,則可能在中間某個過濾器中被處理掉。
在doFilter()方法中,chain.doFilter()前的一般是對request執行的過濾操作,chain.doFilter後面的代碼一般是對response執行的操作。過濾鏈代碼的執行順序如下:
過濾器一般用於登錄許可權驗證、資源訪問許可權控制、敏感辭彙過濾、字元編碼轉換等等操作,便於代碼重用,不必每個servlet中還要進行相應的操作。
Java框架Struts2的攔截器和過濾器有什麼區別?
過濾器,是在java web中,你傳入的request,response提前過濾掉一些信息,或者提前設置一些參數,然後再傳入servlet或者struts的
action進行業務邏輯,比如過濾掉非法url(不是login.do的地址請求,如果用戶沒有登陸都過濾掉),或者在傳入servlet或者
struts的action前統一設置字符集,或者去除掉一些非法字元.
攔截器,是在面向切面編程的就是在你的service或者一個方法,前調用一個方法,或者在方法後調用一個方法比如動態代理就是攔截器的簡單實現,在你調用方法前列印出字元串(或者做其它業務邏輯的操作),也可以在你調用方法後列印出字元串,甚至在你拋出異常的時候做業務邏輯的操作。
攔截器與過濾器的區別:
攔截器是基於java的反射機制的,而過濾器是基於函數回調。
攔截器不依賴與servlet容器,過濾器依賴與servlet容器。
攔截器只能對action請求起作用,而過濾器則可以對幾乎所有的請求起作用。
攔截器可以訪問action上下文、值棧里的對象,而過濾器不能訪問。
在action的生命周期中,攔截器可以多次被調用,而過濾器只能在容器初始化時被調用一次
執行順序:過濾前 – 攔截前 – Action處理 – 攔截後 –
過濾後。個人認為過濾是一個橫向的過程,首先把客戶端提交的內容進行過濾(例如未登錄用戶不能訪問內部頁面的處理);過濾通過後,攔截器將檢查用戶提交數據的驗證,做一些前期的數據處理,接著把處理後的數據發給對應的Action;Action處理完成返回後,攔截器還可以做其他過程(還沒想到要做啥),再向上返回到過濾器的後續操作。
java單點登錄用過濾器怎麼實現
1、在普通站點A,B上配置過濾器,如果訪問到A的頁面時,先訪問本地SESSION看是否登錄,如果沒有,則訪問SSO看是否登錄,如果沒有則轉到公共登錄界面
2、公共登錄界面登錄完以後寫SSO的SESSION,並通過地址欄返回給A登錄的用戶名
3、A寫本地SESSION,完成登錄過程。
4、當訪問B應用時,先訪問本地SESSION,未登錄,則同樣跳轉到SSO,SSO取到本地SESSION的用戶名,返回給B已登錄。B寫本地SESSION。完成登錄過程。
5、A登出時,先殺本地SESSION,調用SSO的殺全局SESSION方法,SSO清空本地SESSION,同時也清空應用B的SESSION,完成單點登出。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