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用C語言,大佬們幫個忙嘍, 假設《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本學期要留10次作業,每次老師要進行批改
- 2、C語言作業
- 3、C語言作業求助,十分感謝
- 4、C語言學生作業管理系統?
- 5、跪求: 請教高手一道C語言題目萬分感謝..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管理程序…
- 6、作業批改心得3篇
用C語言,大佬們幫個忙嘍, 假設《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本學期要留10次作業,每次老師要進行批改
假設《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本學期要留10次作業,每次老師要進行批改,給出分數後要進行登記。學期末要根據每次作業的成績計算出最終的平時成績(滿分100)。 2、功能要求( 1)錄入功能:錄入本班學生的作業登記信息(最少30條記錄),包括學號、姓名、10 次作業的批改分數、作業等級(三級:優、完成、未交)、最終的平時成績(根據10次作業分數求出平時成績),學號不能重複,如有重複,則給相應的提示,並在屏幕顯示。 (2)查詢功能:給定學號,顯示某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 (3)刪改功能:給定某位學生的學號,可以修改或刪除該學生的作業完成信息。 (4)統計功能: 可以統計全班同學每次作業的「優」的比例、「完成」的比例、「未交」的比例以及成績在90或90以上、80-89、 70-79、 60-69、 60以下各區間的人數和所佔總人數的比例 (5)保存所有學生的數據到文件中。下次打開文件,數據即顯示在屏幕。
C語言作業
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
a. 在程序執行過程中,當數組元素下標超出定義的下標範圍時,系統將給出「下標」越界的錯誤提示
b. 可以通過賦初值的方式確定數組元素個數
c. 數組名代表數組所佔存儲區的首地址,其值不可變
d. 對於double 類型數組,不可直接用數組名對數組進行整體輸入或輸出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 定義函數時,形參的類型說明可以放在函數體內
B. 如果形參與實參的類型不一致,則以實參類型為準
C. return 後面的值不能為表達式
D. 如果函數值類型與return 後的返回值類型不一致,則以函數值類型為準
給定下列程序,則運行結果為(B)
#include stdio.h
void fun(int x, int y, int * z)
{ * z = x – y;
}
void main()
{ int a, b, c;
fun(11, 5, a);
fun(8, a, b);
fun(a, b, c);
printf(「%d, %d, %d\n」, a, b, c);
}
A. 6,4,2
B. 6, 2, 4
C. 2, 6, 4
D. 2,4,6
C 語句int *func(); 中,func 表示的是(A)
A. 返回值為指針的函數名稱
B. 指向函數的指針
C. 指向整型變數的指針
D. 指向數組的指針
C語言規定,若未對函數返回類型加以說明,則函數的隱含類型為(B)
A. char
B. int
C. void
D. double
已有定義char a[] = “xyz”, b[]={ ‘x’, ‘y’, ‘z’ }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c
a. 數組a 的存儲空間長度小於數組b 的存儲空間長度
b. 數組a 和b 的存儲空間長度相同
c. 數組a 的存儲空間長度大於數組b 的存儲空間長度
d. 上述說法均不正確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
A. 函數的類型可以是整型、實型、字元型,但不能是指針類型
B. 在沒有聲明函數返回值類型的情況下,默認函數返回值類型為int 型
C. C 語言規定,不能在一個函數的內部再定義函數
D. 函數可以沒有形參,但函數名後的括弧不能省略
兩個指針變數不能(A)
A. 相加
B. 指向同一地址
C. 比較
D. 相減
若已定義的函數有返回值,則以下關於該函數調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
A. 函數調用可以作為左值而被賦值
B. 函數調用可以作為獨立語句存在
C. 函數調用可以作為一個函數的實參
D. 函數調用可以出現在表達式中
下列程序的輸出結果是(C)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a[] = {‘a’, ‘b’, ‘c’, ‘d’, ‘e’, ‘f’, ‘g’, ‘h’, ‘\0’ };
int i, j;
i = sizeof(a);
j = strlen(a);
printf(“%d, %d\n”, i, j);
}
A. 9,9
B. 8,9
C. 9,8
D. 1,8
閱讀下列程序段,其執行結果為(C)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 = 4, b = 6, c = 7;
double d;
double fun(int, int, int);
printf(“d = %lf\n”, fun(a, b, c));
}
double fun(int a, int b, int c)
{ return a % b * c;
}
A. 27
B. 27.000000
C. 28.000000
D. 28
以下不能正確定義二維數組的選項是(A)
A. int a[2][] = {{1, 2}, {3, 4}};
B. int a[2][2] = {{1}, 2, 3};
C. int a[2][2] = {{1}, {2}};
D. int a[][2] = {1, 2, 3, 4};
在C語言中,對變數的訪問方式是(C)
A. 直接、間接均不能
B. 不能直接訪問,能間接訪問
C. 能直接訪問,也能間接訪問
D. 能直接訪問,不能間接訪問
C語句: int (* pa)[5]; 中,pa 表示的是一個(A)
A. 指向包含5個整型元素的一維數組的指針
B. 指針數組的名稱
C. 指向函數的指針
D. 指向整型變數的指針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D)
A. 函數中的形參是局部變數
B. 在一個函數內定義的變數只在本函數範圍內有效
C. 在不同的函數中可以使用相同名字的變數
D. 在一個函數的複合語句中定義的變數只在本函數範圍內有效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C語言作業求助,十分感謝
C代碼和運行結果如下:
輸如10個數,成功輸出了它們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望採納~
附源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 min, sum, num, i;
scanf(“%d”, num); // 先輸入一1個數
max = min = sum = num;
for (i = 0; i 9; i++) { // 再輸入剩下9個數
scanf(“%d”, num);
if (num max)
max = num;
else if (num min)
min = num;
sum += num;
}
printf(“最大值:%d, 最小值:%d, 平均值:%.2f\n”, max, min, sum / 10.0);
return 0;
}
C語言學生作業管理系統?
每次作業完成後,教師都要進行批改後給出分數(滿分100分)並保存。課程結束後,根據學生
跪求: 請教高手一道C語言題目萬分感謝..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管理程序…
是C語言學完的課程設計吧 我們當時學完也有
並不難啊 自己耐心做做肯定能做出來的
作業批改心得3篇
作業批改心得一:
學生在校的數學學習分為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時間,而我們中高年級每星期六節數學課,每節課四十分鐘,一星期才「四個小時」的數學課堂學習時間;低年級每星期五節數學課,每節課四十分鐘,一星期才「三個小時零二十分鐘」的課堂學習時間。所以我們不僅要抓數學課堂學習,更要抓課外學習時間。而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也就是做作業的時間,所以我們的作業批改至關重要,下面我就說說我平時在批改作業工作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勤:
1、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講清重點,力求使學生掌握知識少而精,學紮實。學完新課後接著做課堂作業,下課後及時的批改課堂作業並講解錯例,然後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找學生改錯進行復批,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當天所學知識。
2、加強作業完成的管理,每組設數學小組長一名,負責檢查、指導、督促本組同學完成作業。
3、每次批改作業時,均對存在問題記錄在「作業批改記錄本」上,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補課,進行單獨輔導。
4、堅持每天練三五分鐘的口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後進生進行跟蹤記錄,發現有進步立即表揚。
5、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熱情,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內外活動,如口算接力,作業展覽,每日一題,設計了「三、一數學大王評比欄」、「三、一優秀數學作業評比欄」(張貼在教室牆壁上),從各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6、對自己的教學經常進行總結,對學生的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均進行動態記錄。
7、利用博客留言和電話交流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及時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及作業情況。
二、細:
平時總有一些學生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不交作業,甚至你根本不知道是誰沒交作業,還要耽誤時間去調查,或者,即便是交了作業也寫得亂七八糟,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這也是最令老師們頭痛的了,針對這些情況,我做了這樣的工作:
1、培養好數學課代表,保證收作業時能做到人數和作業數吻合,如果缺少誰的作業能及時反映給老師。
2、每天批改完作業後,把作業分為下層 →中層→上層三類作業,發作業順序也為:下層→中層→上層作業。下層作業最先發放,下層作業的學生訂正完交上後,然後發中層作業,最後發上層作業,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差」來下發作業。這樣做可以儘可能地避免學困生訂正時的抄襲現象。這樣的方式既符合教師自己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大班額人數多的特點。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師的情緒和精力剛開始作用教學對象時保持高漲,但會隨著對象「作業」的優劣而產生起伏變化,而先差後優的順序會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教師的熱情,同時也減弱了因長時間批閱作業而產生的負面影響,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這樣抓上一段時間後,各層次的作業情況明顯好轉,不會出現無故不交作業的情況了、字跡變得工整了、正確率也提高了,特別是 「下層」作業的數量已從原先的十五本減少到現在的六本。另外我在班裡及時的總結,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當面表揚和得作業紅旗的鼓勵,及時激勵「進級學生」爭取更大進步,鼓勵「降級學生」尋求原因,擺正學習方法,從而達到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
三、巧:
平時批改作業時巧妙運用批改符號,低年級時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符號,如:博士帽,大拇指,小紅花等。學生到了中年級後,我發現這樣的評價太籠統,不能細緻地評價學生作業情況,於是我把試卷上的「評分等級制」運用到作業批改中去,又對又好的作業為A++,其次為A+、A、B、C、D,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業等級就明白了自己的作業情況,對學困生我還會適當鼓勵,給予他高一些的等級。你看吧!每次發下作業後,不少同學會高興地向同學炫耀:「我又是滿分作業,我又進步了」等等。我還針對一些學生作業中出現的現象,加一些評語,如:「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有進步,加油!你的字越來越漂亮了!」
以上就是我在批改數學作業中的一些心得,有很多細節我還要改進,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
作業批改心得二:
在十五中實習一周了,我接觸最多的應該就是學生們的作業了。因為是初為人師,我們都要從最基礎最簡單的批改作業做起。我所帶的一班每天都有兩項語文常規作業–聽寫和書法,這些是需要當天批改的。另外每周一次的作文,練習冊以及訂閱的報紙上的習題都會是我批改的範圍。除此之外,我的班主任指導老師是英語老師,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她也會不時請我幫忙批改英語作業。所以,在實習第一周我基本上成天都是呆在辦公室里埋頭批改各類作業了。
作業接觸的多了,我逐漸發現,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不僅僅只是教學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師生雙方獲得彼此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
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有關於學生的信息。
首先,這是熟記班上學生姓名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只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快速將名字和臉型對上號,我就不再需要花名冊和座次表了來認識他們了,這在溝通師生關係上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通過作業,我大概摸清了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情況,也了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狀況。就拿一班來說,由於是快班,成績整體不錯,語文水平較好,但是有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不及時訂正自己的錯誤。每次在批改作業時,我都會細心地用紅筆圈出錯誤的字詞等,但是在下一次批改時,常常發現那些錯誤絲毫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沒有做任何修改和彌補。這一點是我在接下來的實習中所要重點督促學生們去修正的。
當然,批改作業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每本作業要認認真真地看,去修改病句,找出錯別字,根據作業質量、作業態度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恰當的評分和等級。比如,我發現班上一個女孩子寫字非常小,就在書法作業上用紅筆提醒她將字稍微寫大點,果然,第二天她的字就大了一號,我很高興的批改到「再接再厲」,結果第三天她的字更好了。這是我初為人師的快樂。學生們的一點點進步都會是老師的快樂之源!
最後,在批改作業尤其是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我會發現很多很多有趣的文章語句,或稚嫩,或詼諧,或離奇,或搞笑…每當這時,大家往往會強忍住笑,大聲念出,小組共樂。一個張冠李戴的成語,一句顛三倒四的話,一層捉摸不透的意思都會成為辦公室里調劑氣氛的開心果。
隨著實習進程的逐漸深入,我想我們的工作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繁重,可是通過這條路,我們達到的境界將會無比美好,而這就已經足夠。
作業批改心得三: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最大的感受莫過於作業批改的頻繁與枯燥,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老師上課教,課下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課下做作業。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旗下,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等;其實數學教學的改革應包括作業批改的改革。因為批改作業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問題
1、工作強度大,事倍功半: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如果一個教師任兩個班,每班按50人計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業;若每次留4個題,一次要批改400道題,若每本作業平均用2分鐘,就要花去3個多小時的時間。尤其是批改幾何作業,還要花費更多的一些時間。而真正用於課堂結構設計的時間就相應地減少了,再加上平時小測驗、單元測驗、班主任工作、備課……忙得團團轉。探索教學改革的時間難以保證,當然教學改革也難以付諸實施。
2、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素質教育下突出的特點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可是作業的「全批全改」是在學生頭上的「緊箍咒」。使他們天天忙於按時完成作業,不管對與錯。學生主動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壓抑。
3、師生雙方獲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很差,因為學生為了老師「批改」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由於時間緊,教師批改作業常用「 」、「 」、「 」等簡當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很辛苦,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所以,改革數學作業批改方法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
二、批改作業方法的幾點嘗試
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為此做了以下嘗試:
1、隨堂批改作業。新課後,簡當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集體討論答案,當堂集中統一批改。
2、小組批改作業。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後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並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或信息小組彙報典型範例及錯題情況。
3、教師抽查和面批。教師對小組批改後的作業要進行抽查,了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明顯問題要復批或面批。
4、信息小組及時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信息小組,其主要任務是:(1)彙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2)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範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3)每一單元教後,在教師的指導下,信息小組總結正、反兩種典型,向全班同學作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幾點嘗試,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師變獨角演員為導演,充分發揮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也使自己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自己有了更的時間去思考課堂教學與結構的設計。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