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f語句
在Python中,最基本的判斷語句就是if語句了。if語句用於判斷一個條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執行後面的代碼塊,否則跳過。
<pre><code>num = 10
if num > 0:
print("num是正數")
</code></pre>
在這個示例中,首先聲明了一個變數num賦值為10,在後面的if語句中判斷了num是否大於0,由於num是大於0的正數,因此條件成立,執行print語句輸出「num是正數」。
當然,if語句也可以嵌套使用,就像這樣:
<pre><code>num = 10
if num > 0:
print("num是正數")
if num % 2 == 0:
print("num是偶數")
</code></pre>
在這個示例中,不僅判斷了num是否大於0,還在其內部嵌套了一個if語句,判斷了num是否是偶數。
二、if-else語句
有了if語句的基礎,再加上else語句,就可以實現更為靈活的條件判斷了。如果if語句的條件不成立,則執行else語句後面的語句塊。
<pre><code>num = -1
if num > 0:
print("num是正數")
else:
print("num是負數")
</code></pre>
在這個示例中,變數num的值為-1,因此不滿足if語句的條件,程序會執行else語句後面的語句塊,輸出「num是負數」。
三、if-elif-else語句
當需要判斷多個條件時,就需要使用到if-elif-else語句。elif語句相當於是if語句的補充,可以用於判斷多個條件,如果前面的if或elif語句的條件未滿足,則繼續判斷下一個elif語句的條件,如果仍未滿足,則執行else語句後面的語句塊。
<pre><code>score = 85
if score >= 90:
print("優秀")
elif score >= 80:
print("良好")
elif score >= 60:
print("及格")
else:
print("不及格")
</code></pre>
在這個示例中,根據成績分數的不同,判斷輸出不同的結果。如果分數大於等於90,則輸出「優秀」;否則如果分數大於等於80,則輸出「良好」;否則如果分數大於等於60,則輸出「及格」;否則就只能輸出「不及格」了。
四、and/or運算符
在條件判斷中,還可以使用and/or運算符,進行多個條件的組合判斷
<pre><code>num1 = 5
num2 = 10
if num1 > 0 and num2 > 0:
print("num1和num2都是正數")
if num1 > 10 or num2 > 10:
print("num1或num2有一個大於10")
</code></pre>
在這個示例中,第一個if語句使用and運算符,判斷了num1和num2是否都是正數,由於num1是正數而num2不是,因此不滿足條件,該語句塊中的print語句不會被執行。第二個if語句使用or運算符,判斷了num1或num2是否有一個大於10,由於num2大於10,因此滿足條件,會執行該語句塊中的print語句,輸出「num1或num2有一個大於10」。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7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