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計算機C語言中關於比較排序的問題
一、冒泡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比較a[1]與a[2]的值,若a[1]大於a[2]則交換兩者的值,否則不變。再比較a[2]與a[3]的值,若a[2]大於a[3]則交換兩者的值,否則不變。再比較a[3]與a[4],以此類推,最後比較a[n-1]與a[n]的值。這樣處理一輪後,a[n]的值一定是這組數據中最大的。再對a[1]~a[n-1]以相同方法處理一輪,則a[n-1]的值一定是a[1]~a[n-1]中最大的。再對a[1]~a[n-2]以相同方法處理一輪,以此類推。共處理n-1輪後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優點:穩定;
缺點:慢,每次只能移動相鄰兩個數據。
二、選擇排序
冒泡排序的改進版。
每一趟從待排序的數據元素中選出最小(或最大)的一個元素,順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數列的最後,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數據元素排完。
選擇排序是不穩定的排序方法。
n個記錄的文件的直接選擇排序可經過n-1趟直接選擇排序得到有序結果:
①初始狀態:無序區為R[1..n],有序區為空。
②第1趟排序
在無序區R[1..n]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R[k],將它與無序區的第1個記錄R[1]交換,使R[1..1]和R[2..n]分別變為記錄個數增加1個的新有序區和記錄個數減少1個的新無序區。
……
③第i趟排序
第i趟排序開始時,當前有序區和無序區分別為R[1..i-1]和R(1≤i≤n-1)。該趟排序從當前無序區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 R[k],將它與無序區的第1個記錄R交換,使R[1..i]和R分別變為記錄個數增加1個的新有序區和記錄個數減少1個的新無序區。
這樣,n個記錄的文件的直接選擇排序可經過n-1趟直接選擇排序得到有序結果。
優點:移動數據的次數已知(n-1次);
缺點:比較次數多。
三、插入排序
已知一組升序排列數據a[1]、a[2]、……a[n],一組無序數據b[1]、b[2]、……b[m],需將二者合併成一個升序數列。首先比較b[1]與a[1]的值,若b[1]大於a[1],則跳過,比較b[1]與a[2]的值,若b[1]仍然大於a[2],則繼續跳過,直到b[1]小於a數組中某一數據a[x],則將a[x]~a[n]分別向後移動一位,將b[1]插入到原來a[x]的位置這就完成了b[1]的插入。b[2]~b[m]用相同方法插入。(若無數組a,可將b[1]當作n=1的數組a)
優點:穩定,快;
缺點:比較次數不一定,比較次數越少,插入點後的數據移動越多,特別是當數據總量龐大的時候,但用鏈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三、縮小增量排序
由希爾在1959年提出,又稱希爾排序(shell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發現當n不大時,插入排序的效果很好。首先取一增量d(dn),將a[1]、a[1+d]、a[1+2d]……列為第一組,a[2]、a[2+d]、a[2+2d]……列為第二組……,a[d]、a[2d]、a[3d]……列為最後一組以次類推,在各組內用插入排序,然後取d’d,重複上述操作,直到d=1。
優點:快,數據移動少;
缺點:不穩定,d的取值是多少,應取多少個不同的值,都無法確切知道,只能憑經驗來取。
四、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已知的最快的排序方法。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任取數據a[x]作為基準。比較a[x]與其它數據並排序,使a[x]排在數據的第k位,並且使a[1]~a[k-1]中的每一個數據a[x],a[k+1]~a[n]中的每一個數據a[x],然後採用分治的策略分別對a[1]~a[k-1]和a[k+1]~a[n]兩組數據進行快速排序。
優點:極快,數據移動少;
缺點:不穩定。
五、箱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正整數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定義一個數組x[m],且m=a[1]、a[2]、……a[n],接著循環n次,每次x[a]++.
優點:快,效率達到O(1)
缺點:數據範圍必須為正整數並且比較小
六、歸併排序
歸併排序是多次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序表合併成一個新的有序表。最簡單的歸併是直接將兩個有序的子表合併成一個有序的表。
歸併排序是穩定的排序.即相等的元素的順序不會改變.如輸入記錄 1(1) 3(2) 2(3) 2(4) 5(5) (括弧中是記錄的關鍵字)時輸出的 1(1) 2(3) 2(4) 3(2) 5(5) 中的2 和 2 是按輸入的順序.這對要排序數據包含多個信息而要按其中的某一個信息排序,要求其它信息盡量按輸入的順序排列時很重要.這也是它比快速排序優勢的地方.
c語言排序的方法
排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冒泡排序:通過循環比較前後數的大小進行交換。最後使得數組有序。
2.快速排序:首先將第一個數作為一個基準,然後循環,將前半部分大於該數的與後半部分小於該數的進行交換,使得以該數為分界線,前面的小於該數,後面的大於該數,然後分前後兩部分繼續。
c語言做各種排序演算法比較程序怎麼做?
按照程序設計的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機構化程序設計思想來完成這個任務。
①大概的頂層框架是:隨機數產生模塊,文件保存模塊,排序以及統計排序過程信息的模塊。
②分別設計出隨機數產生演算法,三種排序演算法。
③按照邏輯的順序進行組裝,並給出必要的過程信息。
演算法的設計實現以及程序運行結果:
豆丁c語言中幾種排序方法比較
1.穩定性比較
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二叉樹排序、二路歸併排序及其他線性排序是穩定的
選擇排序、希爾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是不穩定的
2.時間複雜性比較
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選擇排序的時間複雜性為O(n2)
其它非線形排序的時間複雜性為O(nlog2n)
線形排序的時間複雜性為O(n);
3.輔助空間的比較
線形排序、二路歸併排序的輔助空間為O(n),其它排序的輔助空間為O(1);
4.其它比較
插入、冒泡排序的速度較慢,但參加排序的序列局部或整體有序時,這種排序能達到較快的速度。反而在這種情況下,快速排序反而慢了。
當n較小時,對穩定性不作要求時宜用選擇排序,對穩定性有要求時宜用插入或冒泡排序。
若待排序的記錄的關鍵字在一個明顯有限範圍內時,且空間允許是用桶排序。
當n較大時,關鍵字元素比較隨機,對穩定性沒要求宜用快速排序。
當n較大時,關鍵字元素可能出現本身是有序的,對穩定性有要求時,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宜用歸併排序。
當n較大時,關鍵字元素可能出現本身是有序的,對穩定性沒有要求時宜用堆排序。
c語言 比較法排序區別
1、穩定排序和非穩定排序的不同
簡單地說就是所有相等的數經過某種排序方法後,仍能保持它們在排序之前的相對次序,我們就說這種排序方法是穩定的。反之,就是非穩定的。
比如:一組數排序前是a1,a2,a3,a4,a5,其中a2=a4,經過某種排序後為a1,a2,a4,a3,a5,則我們說這種排序是穩定的,因為a2排序前在a4的前面,排序後它還是在a4的前面。假如變成a1,a4,a2,a3,a5就不是穩定的了。
2、內排序和外排序的不同
在排序過程中,所有需要排序的數都在內存,並在內存中調整它們的存儲順序,稱為內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只有部分數被調入內存,並藉助內存調整數在外存中的存放順序排序方法稱為外排序。
3、演算法的時間複雜度和空間複雜度不同
所謂演算法的時間複雜度,是指執行演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
一個演算法的空間複雜度,一般是指執行這個演算法所需要的內存空間。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6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