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種「Mini杯」奶茶火了。
很多奶茶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Mini杯」奶茶。
「Mini杯」奶茶就是超小杯奶茶。

奶茶店提供分裝奶茶的小杯。
用戶可以購買各種小料裝到杯里。
再購買一杯正常杯的奶茶,倒入小杯里。
「Mini杯」奶茶就做好了。
除了這類用戶自己動手分裝的模式。
有的奶茶店,由員工幫忙調配,但兩杯起購。
不就是換個小杯裝嗎?怎麼就火起來了呢?
不少人即使點傳統的小杯奶茶,也經常喝不完。
原因可能是喝多了膩,糖份太高,熱量太高等等原因。
比小杯還小的「Mini杯」奶茶正合適。
既解了饞,又沒打亂減肥計劃,更健康。
而且價格還便宜一些,更實惠。
用戶體驗也更好,了解宜家效應的朋友都知道,自己動手DIY的東西用戶評價更高。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Mini杯」看起來更可愛,更適合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年輕人對「萌物」極具好感,而Mini杯自帶萌感。
很多人會分享到社交平台上,使之成為一種社交貨幣,促進了產品的二次傳播。

「Mini杯」奶茶看似簡單,不就是更小一些嗎?
但給用戶帶來了不一樣的新鮮體驗,所以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創新。
奶茶行業瞬息萬變,「Mini杯」奶茶是否會持續流行誰也說不好。
其他行業的朋友,也不能直接模仿「Mini杯」奶茶的創意。
不過,「Mini杯」奶茶背後有一個通用的創新原則。
我們可以輕鬆的學習借鑒,並運用到自己所在行業的產品創新上。
這個創新原則,我稱之為放大縮小法。
把產品的尺寸進行誇張的放大縮小,就能產生很多有趣的創新。
「Mini杯」奶茶就是把奶茶的尺寸縮小。
反過來,把奶茶的尺寸放大同樣是很好的創新創意。
此前,就有網紅奶茶推出限量版的5L裝奶茶,只賣三天,一天只有10桶,只在一家門店能自提取貨。
最初商家還擔心這麼大一桶,大家會不會感興趣。
沒想到這款5L裝奶茶一上架就被一搶而空。

搶到的顧客幾乎都是和家人、同事一起分享。
很多人都發了朋友圈形成了自發傳播。
大家還曬出來各種喝法,有直接架在飲水機上接著喝的。
有在桶口加了一個手動泵的,還有直接平均分配倒在附帶的珍珠分裝杯里的,很有意思。
這個放大縮小法,可以運用在各個行業的各種產品上。
前一段時間過端午節,一位女士包的粽子上了新聞。
原因是太小了,她包的是一粒米的粽子,穿成一串,像首飾一樣。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有人包一個幾十個人才能吃完的超大粽子。
只要看到這個大粽子的人,肯定也會發到社交平台。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普通大白兔奶糖不新鮮,超大的大白兔奶糖就惹人注目。

普通蛋糕不新鮮,一口可以吃掉的迷你蛋糕就很受歡迎。
消費品行業的很多商家,都可以嘗試這個思路,通過放大和縮小產品的尺寸進行創新。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6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