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A(Video Graphics Array視頻圖形陣列):

VGA(Video Graphics Array)還有一個名稱叫D-Sub。VGA介面共有15針,分成3排,每排5個孔,是顯卡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介面類型,絕大多數顯卡都帶有此種介面。它傳輸紅、綠、藍模擬信號以及同步信號(水平和垂直信號)。
使用VGA連接設備,線纜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0米,而且要注意接頭是否安裝牢固,否則可能引起圖像中出現虛影。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數字視頻界面):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介面與VGA都是電腦中最常用的介面,與VGA不同的是,DVI可以傳輸數字信號,不用再經過數模轉換,所以畫面質量非常高。目前,很多高清電視上也提供了DVI介面。需要注意的是,DVI介面有多種規格,常見的是DVI-D(Digital)和DVI-I(Integrated)。DVI-D只能傳輸數字信號,大家可以用它來連接顯卡和平板電視。DVI-I則在DVI-D(Digital)基礎上增加了對模擬信號的支持,所以DVI-I可以和VGA相互轉換。
常見DVI轉接頭:

DMS-59(Dual Monitor System 59,59針雙顯示器系統):

DMS-59是一種用於顯卡的外部介面,共59個腳。DMS59可以同時傳送兩個DVI信號,之後再由一個適配器將其分離並傳送到任何雙DVI或雙D-Sub(VGA)輸出上。
近觀DMS-59連接器:插頭大小相當於標準的DVI連接器,但是插針密度達到了59針。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媒體介面是最近才出現的介面,它同DVI一樣是傳輸全數字化信號的。不同的是,HDMI介面不僅能傳輸高清數字視頻信號,還可以同時傳輸高質量的音頻信號。雖然功能跟射頻介面相同,不過由於採用了全數字化的信號傳輸,不會像射頻介面那樣出現畫質不佳的情況。對於沒有HDMI介面的用戶,可以用適配器將HDMI介面轉換為DVI介面,但這樣就失去了音頻信號。高品質的HDMI線材,即使長達20米,也能保證優秀的畫質。
HDMI介面的三個主要優點:提升畫質;提升音質; HDCP(高速寬頻內容保護)。
DP(DisplayPort):

DP轉VGA接頭:
DP介面即DisplayPort介面,DisplayPort是由視頻電子標準協會(VESA)發布的顯示介面。DisplayPort將在傳輸視頻信號的同時加入對高清音頻信號傳輸的支持,同時支持更高的解析度和刷新率。它能夠支持單通道、單向、四線路連接,數據 傳輸率10.8Gbps,足以傳送未經壓縮的視頻和相關音頻,同時還支持1Mbps的雙向輔助通道,供設備控制之用,此外還支持8位和10位顏色。
BNC介面:

BNC雙通:

BNC三通(三通母頭+一公二母):


BNC(同軸電纜卡環形介面)介面主要用於連接高端家庭影院產品以及專業視頻設備。BNC電纜有5個連接頭,分別接收紅、綠、藍、水平同步和垂直同步信號。BNC接頭可以讓視頻信號相互間干擾減少,可達到最佳信號響應效果。此外,由於BNC介面的特殊設計,連接非常緊,不必擔心介面鬆動而產生接觸不良。
射頻介面(RF-Radio Frequency):

天線和模擬閉路連接電視機就是採用射頻(RF)介面。作為最常見的視頻連接方式,它可同時傳輸模擬視頻(CVBS)以及音頻(Audio)信號。RF介面傳輸的是視頻和音頻混合編碼後的信號,顯示設備的電路將混合編碼信號進行一系列分離、解碼再輸出成像。由於需要進行視頻、音視頻混合編碼,信號會互相干擾,所以它的畫質輸出質量是所有介面中最差的。有線數字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也常用RF連接,但這種情況下,它們傳輸的是數字信號。
複合視頻介面(CVBS):

不像射頻介面那樣包含了音頻信號,複合視頻(Composite)通常採用黃色的RCA(蓮花插座)接頭。「複合」含義是同一信道中傳輸亮度和色度信號的模擬信號,但電視機如果不能很好地分離這兩種信號,就會出現虛影。
AV介面(又稱RCA):

AV介面可以算是TV輸入的改進型介面,它與TV介面,在外觀方面有了很大不同。它分了三條線,分別為:音頻介面(紅色與白色線,組成左右聲道)和視頻介面(黃色)。在連接方面非常簡單,只需將3種顏色的AV線與電視端的3種顏色的介面對應連接即可。總體來說,AV介面實現了音頻和視頻的分離傳輸,在成像方面可以避免音頻與視頻互相干擾而導致的畫質下降。AV介面在電視與DVD連接中使用的比較廣,是每台電視必備的介面之一。
S端子介面(Separate Video):

S端子(S-Video)連接採用Y/C(亮度/色度)分離式輸出,使用四芯線傳送信號,介面為4針介面。介面中,兩針接地,另外兩針分別傳輸亮度和色度信號。因為分開傳送亮度和色度信號,S端子效果要好於複合視頻。不過S端子的抗干擾能力較弱,所以S端子線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7米。
VIVO介面(video in and video out):

VIVO介面其實就是一種擴展的S端子介面,它在擴展型S端子介面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擴展,針數要多於擴展型S端子7針。VIVO介面必須要用顯卡附帶的VIVO連接線,才能能夠實現S端子輸入與S端子輸出功能。
色差分量介面(Component):

色差(Component)通常標誌為Y/Pb/Pr,用紅、綠、藍三種顏色來標註每條線纜和介面。綠色線纜(Y),傳輸亮度信號。藍色和紅色線纜(Pb和Pr)傳輸的是顏色差別信號。色差的效果要好於S端子,因此不少DVD以及高清播放設備上都採用該介面。如果使用優質的線材和介面,即使採用10米長的線纜,色差線也能傳輸優秀的畫面。
IEEE 1394介面:

IEEE 1394也稱火線或iLink,它能夠傳輸數字視頻和音頻及機器控制信號,具有較高的帶寬,且十分穩定。通常它主要用來連接數碼攝像機、DVD錄像機等設備。IEEE 1394介面有兩種類型:6針的六角形介面和4針的小型四角形介面。6針的六角形介面可向所連接的設備供電,而6針的六角形介面則不能。
D視頻端子:

這種端子由於外形接近英文字母「D」因而得名,通過數字方式傳輸視頻信號,直接輸入到具備D視頻接收端子的視頻顯示設備,避免了通過模擬視頻信號傳輸方式傳輸信號的過程中的數字-模擬的轉換過程,因而更能提升數字視頻還原質量。
D端子目前分為D1、D2、D3、D4、D5共5種分別對應
480i/480p/1080i/720p/1080p視頻信號,其中D5最高,但目前應用在電視方面最高的還是D4。
常見介面中,一般而言圖像質量的優越如下:
HDMI>DVI>VGA>色差分量>S 埠>AV>RF。
D端子是日本國內專用的,RGB是歐規的端子,VGA是PC的標準。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

是連接計算機系統與外部設備的一種串口匯流排標準,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的技術規範,被廣泛地應用於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等信息通訊產品,並擴展至攝影器材、數字電視(機頂盒)、遊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最新一代是USB 3.1,傳輸速度為10Gbit/s,三段式電壓5V/12V/20V,最大供電100W,新型Type C插型不再分正反。
PS/2介面(Personal System 2):

PS/2介面是1987年IBM公司推出的滑鼠介面,俗稱「小口」。這是一種滑鼠和鍵盤的專用介面,是一種6針的圓 型介面。但滑鼠只使用其中的4針傳輸數據和供電,其餘2個為空腳。PS/2介面的傳輸速率比COM介面稍快一些,而且是ATX主板的標準介面,PS/2接 口雖曾被廣泛使用但是不支持熱插拔,不能使高檔滑鼠完全發揮其性能,如今已基本被USB介面取代。在BTX主板規範中,這也是即將被淘汰掉的介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連接PS/2介面滑鼠時不能錯誤地插入鍵盤PS/2介面(當然,也不能把PS/2鍵盤插入滑鼠PS/2介面)。一般情況下,符合PC99規範的主板,其滑鼠的介面為綠色、鍵盤的介面為紫色,另外也可以從PS/2介面的相對位置來判斷:靠近主板PCB的是鍵盤介面,其上方的是滑鼠介面。
串口(Serial Interface,串列介面)COM口:


串列介面按電氣標準及協議來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RS-232-C、RS-422與RS-485標準只對介面的電氣特性做出規定,不涉及接插件、電纜或協議。
RS232-3線全雙工,點對點通信,傳輸距離 25米以內;
RS485-2線半雙工,點對多主從通信,傳輸距離可達1200米以上;
RS485-4線全雙工,主從通信,傳輸距離可達1200米以上;
串列介面 (Serial Interface) 是指數據一位一位地順序傳送,其特點是通信線路簡單,只要一對傳輸線就可以實現雙向通信(可以直接利用電話線作為傳輸線),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別適用於遠距離通信,但傳送速度較慢。一條信息的各位數據被逐位按順序傳送的通訊方式稱為串列通訊。串列通訊的特點是:數據位的傳送,按位順序進行,最少只需一根傳輸線即可完成;成本低但傳送速度慢。串列通訊的距離可以從幾米到幾千米;根據信息的傳送方向,串列通訊可以進一步分為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三種。
水晶頭(RJ-45介面):

RJ-45介面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網路設備介面,俗稱「水晶頭」,專業術語為RJ-45連接器,屬於雙絞線乙太網介面類型。RJ-45插頭只能沿固定方向插入,設有一個塑料彈片與RJ-45插槽卡住以防止脫落。這種介面在10Base-T乙太網、100Base-TX乙太網、1000Base-TX乙太網中都可以使用,傳輸介質都是雙絞線,不過根據帶寬的不同對介質也有不同的要求,特別是1000Base-TX千兆乙太網連接時,至少要使用超五類線,要保證穩定高速的話還要使用6類線。
RJ-11介面:

RJ-11介面和RJ-45介面很類似,但只有4根針腳(RJ-45為8根)。在計算機系統中,RJ-11主要用來聯接modem數據機。
日常應用中,RJ-11常見於電話線。
光纖介面:
光纖跳線(又稱光纖連接器)是指光纜兩端都裝上連接器插頭,用來實現光路活動連接;一端裝有插頭的則稱為尾纖。
光纖跳線主要分為兩類:
單模光纖(Single-mode Fiberia):一般光纖跳線用黃色表示,接頭和保護套為藍色,傳輸距離較長。
多模光纖(Mulity-mode Fiber):一般光纖跳線用橙色表示,也有的用灰色表示,接頭盒保護套用米色或者黑色;傳輸距離較短。
光纖跳線使用注意:
光纖跳線兩端的光模塊收發波長必須一致,也就是說光纖兩端必須是相同波長的光模塊,簡單的區分方法是光模塊的顏色要一致,短波光模塊使用多模光纖(橙色的光纖),長波光模塊使用單模光纖(黃色光纖),以保證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區域網中,用到的多是多模光纖,它是一條發送,一條接收,所以是成雙成對的跳線。而且通常接的光纖終端盒或光纖配線架提供的回事FC型(螺口)或ST型口(卡口)的光纖介面。


電源接頭:


防濺插頭(工業連接器):
主要作用是防止機房進水,導致供電設備短路起火,通常作為PDU輸入連接方式。

PDU(Power Distibution Unit電源分配單元):
電源分配單元PDU(Power Distibution Unit)是適用於機櫃安裝的電源分配器插座,具備電源分配和管理功能,是將電源輸送到機櫃、伺服器以及數據中心的連接設備。

ATX電源介面:
ATX電源作用是把交流220V的電源轉換為計算機內部使用的直流5V,12V,24V的電源。
ATX電源的特點:與AT電源相比,ATX電源增加了「+3.3V、+5VSB、PS-ON」三個輸出。其中「+3.3V」輸出主要是供內存用,而「+5VSB」、「PS-ON」輸出則體現了ATX電源的特點。ATX電源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它不採用傳統的市電開關來控制電源是否工作,而是採用「+5VSB、PS-ON」的組合來實現電源的開啟和關閉,只要控制「PS-ON」信號電平的變化,就能控制電源的開啟和關閉。「PS-ON」小於1V伏時開啟電源,大於4.5伏時關閉電源。和AT電源不一樣,ATX電源除了在線路上作了一些改進,其中最重要的區別是,關機時ATX電源本身並沒有徹底斷電,而是維持了一個比較微弱的電流。同時它利用這一電流增加了一個電源管理功能,稱為Stand-By。它可以讓操作系統直接對電源進行管理。通過此功能,用戶就可以直接通過操作系統實現軟關機,而且還可以實現網路化的電源管理。如在電腦關閉時,可以通過網路發出信號到電腦的Modem上,然後監控電路就會發出一個ATX電源所特有的+5VSB激活電壓,來打開電源啟動電腦,從而實現遠程開機。
ATX電源主要有兩個版本,一種是ATX1.01版,另一種是ATX2.01版。2.01版與1.01版的ATX電源除散熱風扇的位置不一樣外,它們的激活電流也不同。1.01版只有100mA,2.01版則有500mA~720mA。這意味著2.01版的ATX電源不會像1.01版那樣「過敏」,經常會受外界電壓波動的影響而自行啟動計算機。
ATX電源介面20針及24針(圖):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69048.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