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怎麼用javascript返回上一頁
JavaScript返回上一頁代碼區別:
window.history.go(-1); //返回上一頁
window.history.back(); //返回上一頁
//如果要強行刷新的話就是:window.history.back();location.reload();
window.location.go(-1); //刷新上一頁
js中網頁前進和後退的代碼
前進: history.forward();=history.go(1);\x0d\x0a後退: history.back();=history.go(-1); \x0d\x0a注意事項:前進後退按鈕是需要在特定環境下才有效果的,即你需要從另一個頁面進入到這個頁面後,點擊這個後退按鈕才有後退的效果,否則是沒有的。\x0d\x0a【拓展資料】\x0d\x0ajavascript中的後退和刷新;\x0d\x0a\x0d\x0a\x0d\x0a\x0d\x0a\x0d\x0a 後退+刷新在C# Web程序中,如為頁面按鈕寫返回上一頁代碼\x0d\x0athis.RegisterClientScriptBlock(“E”, “history.go(-2);”);\x0d\x0a其中,history.go(-2),要寫為-2,因在按鈕事件觸發前,已刷新一次頁面,所以應是-2。\x0d\x0aResponse.Write(“history.go(-2);”);\x0d\x0a此處也要寫為「-2」。跟直接寫腳本的有所不同。history.back()是會上一頁\x0d\x0ai=1\x0d\x0ahistory.go(i)去指定的某頁\x0d\x0a如果是history.go(0)那就是刷新這兩個屬於JS代碼,相當於IE的前進、後退功能。\x0d\x0a具體的用處就要看什麼時候需要這個就用上。比如用戶註冊時的驗證是後台驗證,不符合要求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用戶少重複輸入數據。\x0d\x0a例如:載入頁面:\x0d\x0afunction onLoadPage(){\x0d\x0aif(event.srcElement.tagName==”SPAN”){\x0d\x0aoFrame=top.window.middle.frames[2];\x0d\x0aoTxt=event.srcElement.innerText;\x0d\x0aswitch(oTxt){\x0d\x0acase “前 進”:\x0d\x0aoFrame.history.go(1);\x0d\x0acase “後 退”:\x0d\x0aoFrame.history.back();\x0d\x0acase “刷 新”:\x0d\x0aoFrame.location.reload();\x0d\x0a}\x0d\x0a}\x0d\x0a}\x0d\x0a\x0d\x0a打開一個jsp頁面,肯定是用客戶端腳本進行刷新了。\x0d\x0aJavascript刷新頁面的幾種方法:\x0d\x0a1 history.go(0)\x0d\x0a2 location.reload()\x0d\x0a3 location=location\x0d\x0a4 location.assign(location)\x0d\x0a5 document.execCommand(‘Refresh’)\x0d\x0a6 window.navigate(location)\x0d\x0a7 location.replace(location)\x0d\x0a8 document.URL=location.href
js 如何實現返回上一頁,並刷新頁面?
button onclick=”self.location=document.referrer;”返回並刷新頁面/button
js返回上一頁並刷新的幾種方法
js返回上一頁並刷新的幾種方法:
方法一:a href=”javascript:history.go(-1)”返回上一頁/a
方法二:a href=”javascript:location.reload()”刷新當前頁面/a
方法三:a href=”javascript:” onclick=”history.go(-2); “返回前兩頁/a
方法四: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elf.location=document.referrer;”返回上一頁並刷新/a
方法五:a href=”javascript:” onclick=”history.back(); “返回上一頁/a
擴展資料
JavaScript是一種屬於網路的腳本語言,已經被廣泛用於Web應用開發,常用來為網頁添加各式各樣的動態功能,為用戶提供更流暢美觀的瀏覽效果。通常JavaScript腳本是通過嵌入在HTML中來實現自身的功能的。
1、是一種解釋性腳本語言(代碼不進行預編譯)。
2、主要用來向HT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頁面添加交互行為。
3、可以直接嵌入HTML頁面,但寫成單獨的js文件有利於結構和行為的分離。
4、跨平台特性,在絕大多數瀏覽器的支持下,可以在多種平台下運行(如Windows、Linux、Mac、Android、iOS等)。
Javascript腳本語言同其他語言一樣,有它自身的基本數據類型,表達式和算術運算符及程序的基本程序框架。Javascript提供了四種基本的數據類型和兩種特殊數據類型用來處理數據和文字。而變數提供存放信息的地方,表達式則可以完成較複雜的信息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javascript
JS刷新當前頁面的幾種方法總結
reload
方法,該方法強迫瀏覽器刷新當前頁面。
語法:location.reload([bForceGet])
參數:
bForceGet,
可選參數,
默認為
false,從客戶端緩存里取當前頁。true,
則以
GET
方式,從服務端取最新的頁面,
相當於客戶端點擊
F5(“刷新”)
replace
方法,該方法通過指定URL替換當前緩存在歷史裡(客戶端)的項目,因此當使用replace方法之後,你不能通過「前進」和「後退」來訪問已經被替換的URL。
語法:
location.replace(URL)
在實際應用的時候,重新刷新頁面的時候,我們通常使用:
location.reload()
或者是
history.go(0)
來做。因為這種做法就像是客戶端點F5刷新頁面,所以頁面的method=”post”的時候,會出現”網頁過期”的提示。那是因為Session的安全保護機制。可以想到:
當調用
location.reload()
方法的時候,
aspx頁面此時在服務端內存里已經存在,
因此必定是
IsPostback
的。如果有這種應用:
我們需要重新載入該頁面,也就是說我們期望頁面能夠在服務端重新被創建,
我們期望是
Not
IsPostback
的。這裡,location.replace()
就可以完成此任務。被replace的頁面每次都在服務端重新生成。
你可以這麼寫:
location.replace(location.href);
返回並刷新頁面:
location.replace(document.referrer);
document.referrer
//前一個頁面的URL
不要用
history.go(-1),或
history.back();來返回並刷新頁面,這兩種方法不會刷新頁面。
附:
Javascript刷新頁面的幾種方法:
1
history.go(0)
2
location.reload()
3
location=location
4
location.assign(location)
5
document.execCommand(‘Refresh’)
6
window.navigate(location)
7
location.replace(location)
8
document.URL=location.href
自動刷新頁面的方法:
1.頁面自動刷新:把如下代碼加入head區域中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20″
其中20指每隔20秒刷新一次頁面.
2.頁面自動跳轉:把如下代碼加入head區域中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20;url=”
其中20指隔20秒後跳轉到頁面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5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