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繼承的基本概念
在C++中,繼承是面向對象編程的一個重要特性。通過繼承,我們可以將一個已有的類的屬性和方法繼承到新的類中,從而避免代碼的冗餘。在繼承中,我們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用的是公有繼承。
公有繼承是指從一個基類派生出一個新的派生類,新的派生類可以訪問基類公有成員和方法。基類的私有成員和方法雖然不能被派生類直接訪問,但它們可以通過基類的公有成員和方法來間接訪問。下面是一個簡單的公有繼承的例子:
class BaseClass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This is a base class." << endl; } }; class Derived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public: void display() { cout << "This is a derived class." << endl; } }; int main() { DerivedClass obj; obj.print(); // 調用基類的公有成員函數 obj.display(); // 調用派生類的成員函數 return 0;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定義了一個基類BaseClass和一個派生類DerivedClass。DerivedClass中使用public關鍵字對BaseClass進行繼承,並定義了一個自己的公有成員函數display來顯示一個字元串。在主函數中,我們創建了DerivedClass的一個實例obj,並通過obj調用了基類的公有成員函數print和派生類的公有成員函數display。
二、繼承方式的選擇
在使用繼承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繼承的方式。在C++中,我們有三種繼承方式:公有繼承、保護繼承和私有繼承。其中,公有繼承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在選擇繼承方式時,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可訪問性
不同的繼承方式會導致不同的成員可訪問性。公有繼承使得基類的公有成員和方法可以在派生類中直接訪問,而保護繼承和私有繼承則限制了這種訪問。因此,如果我們需要在派生類中直接訪問基類的公有成員和方法,那麼我們應該選擇公有繼承。
2、派生類的性質
派生類的性質和繼承方式也有關係。如果我們需要定義一個新的類來擴展基類的功能,我們就應該使用公有繼承。如果我們想要在一個新的類中實現基類的某一部分功能,而不是擴展基類的功能,我們可以考慮使用保護繼承或私有繼承。
3、基類的可用性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將基類的某些成員和方法保護起來,防止派生類的誤操作。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保護繼承或私有繼承。如果我們不需要保護基類的成員和方法,我們可以使用公有繼承。
三、注意事項
1、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的繼承
在使用公有繼承時,派生類會自動繼承基類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在派生類的構造函數中,我們需要調用基類的構造函數來完成基類對象的初始化。在派生類的析構函數中,我們需要手動釋放基類對象的資源。下面是一個例子:
class Base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cout << "BaseClass constructor." << endl; } ~BaseClass() { cout << "BaseClass destructor." << endl; } }; class Derived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public: DerivedClass() { cout << "DerivedClass constructor." << endl; } ~DerivedClass() { cout << "DerivedClass destructor." << endl; } }; int main() { DerivedClass obj; return 0;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定義了一個BaseClass和一個DerivedClass。在DerivedClass中使用public關鍵字對BaseClass進行公有繼承。在派生類的構造函數中,我們需要明確調用基類的構造函數,否則編譯器會自動調用基類的默認構造函數。在派生類的析構函數中,我們需要手動釋放基類對象的資源,否則編譯器會自動調用基類的析構函數。
2、虛函數的覆蓋
在基類和派生類中可以定義虛函數。派生類可以重新定義基類中的虛函數,這樣派生類的對象就會調用它自己的虛函數而不是基類的虛函數。重新定義基類虛函數的過程稱為覆蓋(override)。
class BaseClass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 { cout << "This is a base class." << endl; } }; class Derived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This is a derived class." <print(); // 調用派生類的成員函數 return 0;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定義了一個BaseClass和一個DerivedClass。在BaseClass中定義了一個虛函數print,在DerivedClass中重新定義了print。在主函數中,我們創建了DerivedClass的一個實例obj,並通過基類指針ptr調用了基類的虛函數print。由於ptr指向的是派生類的對象,因此實際上調用的是派生類的print函數。
3、公有繼承和類型轉換
在C++中,我們可以將一個派生類的指針或引用轉換為基類的指針或引用,這稱為向上轉型。由於公有繼承使得基類中的所有公有成員和方法都可以在派生類中訪問,因此向上轉型是安全的。下面是一個例子:
class BaseClass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This is a base class." << endl; } }; class Derived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public: void display() { cout << "This is a derived class." <print(); // 調用基類的成員函數 return 0;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定義了一個BaseClass和一個DerivedClass。在主函數中,我們創建了DerivedClass的一個實例obj,並使用BaseClass的指針ptr指向obj。由於公有繼承,ptr可以直接訪問基類中的公有成員函數print。
4、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的調用順序
在使用公有繼承時,基類和派生類的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會按照特定的順序調用。在對象創建時,首先會調用基類的構造函數,然後才調用派生類的構造函數。在對象銷毀時,先調用派生類的析構函數,然後才調用基類的析構函數。下面是一個例子:
class Base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cout << "BaseClass constructor." << endl; } ~BaseClass() { cout << "BaseClass destructor." << endl; } }; class DerivedClass : public BaseClass { public: DerivedClass() { cout << "DerivedClass constructor." << endl; } ~DerivedClass() { cout << "DerivedClass destructor." << endl; } }; int main() { BaseClass* ptr = new DerivedClass(); delete ptr; return 0;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定義了一個BaseClass和一個DerivedClass。在主函數中,我們使用new運算符創建一個DerivedClass的對象,並將該對象的地址賦給BaseClass指針ptr。在程序結束時,我們使用delete運算符釋放ptr指向的內存。由於公有繼承,對象銷毀的順序是先調用派生類的析構函數,然後才調用基類的析構函數。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5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