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Vitest
Vitest是一種針對Python項目的、輕量級的測試運行框架。它的主要目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Python測試的編寫、運行、結果分析等全流程自動化。Vitest具有易用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
Vitest的基本組成是由一些Python文件組成的測試套件,每個文件都是一組單元測試,其中包含一組測試用例。Vitest與Python標準庫unittest具有相似的語法結構,對於unittest用戶而言,Vitest更加易於使用。
下面是一個Vitest測試文件:
import vitest class TestDemo(vitest.VitestCase): def test_add(self): self.assertEqual(1 + 2, 3) def test_sub(self): self.assertEqual(4 - 2, 2) if __name__ == '__main__': vitest.main()
這個文件包含了兩個測試用例test_add和test_sub。當程序運行時,main()函數會自動尋找所有以test_開頭的函數並將其執行。執行完成後,會顯示測試結果。
二、安裝Vitest
使用pip安裝Vitest非常簡單,只需要在命令行輸入以下命令:
pip install vitest
執行上述命令即可在本地安裝Vitest。
三、編寫測試用例
在編寫測試用例時,用戶需要導入Vitest和unittest模塊:
import vitest import unittest
Vitest中的測試用例繼承自unittest.TestCase。每個測試用例必須包含一個test_前綴的方法,例如:
class TestDemo(vitest.VitestCase): def test_add(self): self.assertEqual(1 + 2, 3)
在上述代碼中,測試用例test_add中使用了self.assertEqual()方法進行斷言判斷。如果self.assertEqual()的實際結果與期望結果不符,就會拋出異常並顯示錯誤信息。
除了self.assertEqual()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斷言方法。例如,self.assertTrue()、self.assertFalse()、self.assertIsNone()、self.assertIsNotNone()等等,可以在unittest.TestCase的文檔中查看所有可用的斷言方法。
四、運行測試用例
使用Vitest運行測試用例非常簡單。直接在控制台上執行以下命令即可:
python test_demo.py
在執行命令後,Vitest將自動查找所有的test_開頭的測試用例,並將它們全部運行。測試運行完成後,Vitest會返回測試結果,如:
.Two tests ran in 0.002s. OK
上述輸出說明我們編寫了2個測試用例,其中1個測試用例成功通過,另1個測試用例成功通過了。
五、常用測試技巧
1、setUp()方法和tearDown()方法
在Vitest中,我們可以使用setUp()方法和tearDown()方法在測試用例執行前和執行後執行一些操作。例如:
class TestDemo(vitest.VitestCase): def setUp(self): # 初始化操作 ... def tearDown(self): # 清理操作 ... def test_add(self): self.assertEqual(1 + 2, 3)
上述代碼中,setUp()方法和tearDown()方法成對出現,用來分別在測試用例執行前和執行後執行一些準備工作和清理工作。這可以確保每個測試用例都在預期的環境下執行。
2、跳過測試用例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能需要跳過一些測試用例,例如,某個測試用例依賴於網路連接,但我們並沒有連接到網路。這時,我們可以使用@unittest.skip裝飾器來跳過測試用例。
import unittest class TestDemo(vitest.VitestCase): @unittest.skip("使用該方法需要聯網") def test_add(self): self.assertEqual(1 + 2, 3) def test_sub(self): self.assertEqual(4 - 2, 2)
在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unittest.skip裝飾器跳過了test_add()方法,跳過原因是需要聯網。執行測試用例時,test_add()方法將被跳過,直接執行test_sub()方法。
3、測試組
測試組是一組測試用例的集合,可以用來對某個功能模塊進行測試。在Vitest中,我們可以將相關的測試用例組成一個測試組,然後在主函數中進行運行。例如:
import vitest class TestFeature1(vitest.VitestCase): def test_add1(self): self.assertEqual(1 + 2, 3) def test_sub1(self): self.assertEqual(4 - 2, 2) class TestFeature2(vitest.VitestCase): def test_add2(self): self.assertEqual(1 + 2, 3) def test_sub2(self): self.assertEqual(4 - 2, 2) if __name__ == '__main__': 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suite.addTest(unittest.makeSuite(TestFeature1)) suite.addTest(unittest.makeSuite(TestFeature2)) 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 runner.run(suite)
在上述代碼中,我們定義了兩個測試組TestFeature1和TestFeature2,每個測試組都包含若干個測試用例。我們通過suite.addTest()將兩個測試組添加到一個測試套件中,然後使用unittest.TextTestRunner類完成測試用例的執行和結果的輸出。
4、測試覆蓋率
測試覆蓋率是指代碼中被測試用例所覆蓋的部分。測試覆蓋率越高,說明我們編寫的測試用例覆蓋了越多的代碼,代碼質量越高。在Vitest中,我們可以使用coverage模塊來檢查測試覆蓋率。
首先,需要安裝coverage模塊:
pip install coverage
然後,在控制台中執行以下命令:
coverage run test_demo.py
執行上述命令後,coverage會自動運行test_demo.py中所有的測試用例,並在控制台中輸出測試結果。運行結束後,返回測試覆蓋率的報告:
Name Stmts Miss Cover ---------------------------------- test_demo.py 5 0 100% ---------------------------------- TOTAL 5 0 100%
在上述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test_demo.py中的全部5行代碼都被覆蓋到了。因此,測試覆蓋率為100%。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54682.html